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4):189-19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在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的同时 ,也在不少方面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否提出了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马克思在“跨越”问题上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是否相互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否在“跨越”思想上相互对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证实等四个方面的冷静反思 ,得出了与不少学者不同的结论 ,意在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考察以及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理论探索形成了内容丰富而深刻的廉政思想.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廉政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廉政建设的根本任务、廉政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廉政建设的途径与保障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郭丽兰 《学术研究》2007,25(2):56-5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晚年所写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四个草稿与正式稿的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在结构、内容、思想上的差异,阐明马克思在俄国公社问题上所持的“基本态度”以及对俄国公社发展前景的总体思路,进而探析他最终没有公开全部观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提出的。弄清马克思心目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是解决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前提。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关于这一问题的难点作为研究的重点,力求通过历史地、综合地研究马克思的全部有关论述,追溯马克思心目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怎样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公社统一在一起的。马克思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公社,称之为印度公社,亦或称之为东方公社、亚细亚公社、亚洲公社、印度农村公社、亚洲村社,等等。这些称呼,是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对于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一次关于俄国公社的大论战。马克思对俄国公社的性质、地位和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赞扬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俄国公杜的发展有两种前途,一是通过摧毁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一是通过发展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保存公社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成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解决办法。马克思认为,割断了公社社员之间血统亲属联系的俄国公社,不同于较古类型的公社,它具有两重性,即在公社内一方面耕地仍归公社所有,是公社财产,另一方面在公社内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又属农民私有,是私有财产,因此,这里是公有因素和私有因素并存。俄国公社两种可能的前途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公社所固有的两重性。马克思深入论述了俄国公社可能避免资本主义整个发展阶段的国内外条件,提出关于落后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少数民族要和汉族人民一道,共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的必然性,而且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研究公社所有制的历程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谜底李杰马克思晚年有没有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涉及到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地位的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必须对马克思研究公社所有制的历程进行考察。马克思通过公社所有制的研究抽象概括出了亚细亚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国家机关建设的思想,在马克思国家学说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是1871年之后,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对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机关的性质、宗旨、任务和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措施等各个方面,作了专门论述。其后,恩格斯和列宁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机关建设的思想。至今,这些思想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国家机关的机构和体制的重大改革,认真学习马克思及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建设的思想,是对这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的最有意义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杨涵 《理论界》2009,(6):20-21
本文以对理想政治运行模式的寻找为切入点,通过对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关于巴黎公社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出马克思在文中关于政体的思想,即一种新型的共和政体.这种新型共和政体以双重民主原则下的自治为核心,通过良好的政府治理模式来进行实际运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尽管公社自身的运作时间十分有限,其制度安排也没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但其以人民自治为核心的治理精神却有着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井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田制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农村公社(也称农业公社)或马尔克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 农村公社,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应当是和国家同时产生的。因此,作为一种土地制度来说,它不是原始肘代的土地制度,而是文明时代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它是奴隶制时代的土地制度。马克思在谈到“农业公社”不同于较古的公社的最主要特征时说:“所有其它公社  相似文献   

10.
120年前的5月30日,在震惊世界的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街垒陷落之后两天,马克思向当时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读了自己的伟大著作《法兰西内战》(以下简称《内战》),得到了总委员会的一致赞同和批准。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公社创建新型国家政权的伟大革命实践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公社原则成了争取解放的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财富。 还在保卫公社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时提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必须由民众对公职人员实行选举制、监督制和随时可以撤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演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了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深刻的社会主义监督必要性的理论,提出了全面的系统的监督途径的思想,这就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反腐倡廉建设"概念的若干科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反腐倡廉工作"和"反腐败斗争"到"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概念创新.本文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公仆"学说、列宁监督学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腐倡廉经验和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四个方面探索了"反腐倡廉建设"概念的科学依据,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1881年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这一思想越来越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思考和兴趣。这一思想来自马克思长期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和晚年手稿——“人类学笔记”中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因此,弄清楚马克思对于农村公社性质的分析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实质及其具体历史条件,对于理解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分清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民粹派的本质区别和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关于群众运动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的混乱,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造成这种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马克思对待巴黎公社的科学态度遭到了严重的曲解。马克思对待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的态度,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群众运动的光辉榜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认识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榜样?到底应该从中学习什么策略和经验?这却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伟大导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在科学地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的同时,还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梯也尔进行了集中揭露和深刻分析。他写道:“梯也尔这个侏儒怪物,将近半世纪以来一直受法国资产阶级倾心崇拜,因为他是这个资产阶级的阶级腐败的最完备的思想代表。”“他的社会活动编年史就是一部法国灾难史。”同法国的梯也尔一样,林彪也是腐朽没落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今天,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重新学习《法兰西内战》,学习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梯也尔的分析和批判,对于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28日,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120周年。值此之际,笔者重读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法兰西内战》与《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二部论著,和恩格斯为此二书所写的“导言”,感受颇深,收益较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二书中总结出来的巴黎公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极丰富的。“公社也是十九世纪社会革命的开端。因此,无论公社在巴黎的命运怎样,它必将遍立于全世界。”(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第128页,以下凡引自此书只标明页码)巴黎公社的原则永存,经验长新。它永远激励我们向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开拓前进。巴黎公社正反两方面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来源于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市民社会本质的认识和对巴黎公社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马克思社会观的核心是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社会治理思想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自主治理,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的条件和途径,包括增加生产力总量、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满足民生需要以及各项制度的完善。这为实现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我们需要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体现公平正义,完善"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以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呢?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强调某一个原则,或者将巴黎公社原则就概括成某一个原则。比如,我们曾经认为巴黎公社的原则就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必须将其摧毁和打碎。这种看法虽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有片面性,不完全符合巴黎公社的实际情况和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马克思在其系统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名著——《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根据巴黎公社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经过科学抽象提炼出来的巴黎公社原则是多方面的。恩格斯在1891年3月18日纪念巴黎公社二十周年时所写的《法兰西内战》的导言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笔记和《国家与革命》一书中,也都不是将巴黎公社的原则只归结为某一条,而是有若干条。比如,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军事官僚国家机器的原则;要用巴黎公社式的新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代替旧国家机器的原则;实行普选制,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原则;国家工作人员的薪金相当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对异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并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加以规定,形成了著名的劳动异化理论,至今仍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有可鉴之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当今中国,出现了一些公共权力异化的现象,公共权力异化是当前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对马克思宗教思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尤其国内的新近成果在一些方面颇丰,在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论、马克思思想的宗教性、马克思宗教思想与西方宗教思想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成果。当然,在对马克思宗教观研究方法、马克思中后期宗教思想文本研究以及马克思宗教思想与其整个思想体系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