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破除大陆法系诸国民事立法的惯例,把民事责任单独列为一章(第六章),对基于侵权行为发生的民事责任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该章除一般规定(第一节)、侵权责任(第三节)外,还有对违约责任(第二节)以及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规定(第四节)。由于违约责任问题另有单行合同法可为依据,加之其本身又有很大的约定性、变通性,《通则》只作了6条原则规定。第六章的重点实际在于侵权责任。笔者所谓《通则》对侵权责任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是就《通则》同各国民法典的规定相比较而言的。这包括两个意思。其一,从总体上看,《通则》的全文仅156条,它的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自1982年实施以来,迄今已届五年了。《经济合同法》是建国以来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重要经济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经济生活及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为维护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对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法制,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法律的实施效果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概念。由于经济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及可变性,加之其它因素的综合效应,目前,在《经济合同法》的执行中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合同法》自1982年7月1日实施以来,立法机关又围绕着该法陆续颁布了《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加工承揽合同条例》等,从而形成了我国的经济合同法体系。但是,《经济合同法》毕竟出现在我国改革的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日渐确立,《经济合同法》的缺陷便逐渐暴露出来,无论在目的、体例、结构还是基本内容等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拟就完善我国合同法制的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旭 《社会科学》2005,(9):44-49
《合同法》的立法过程表明间接代理制度的移植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间接代理在传统民法中具有与直接代理完全不同的特点,两者的制度基础也存在重大差异。从《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到《欧洲合同法通则》,国际社会对如何融合两大法系的代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其视角以及融合的方法显然也存在差异。如何看待间接代理制度,显然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我国合同法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合同法》自1982年7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它的实施,结束了我国经济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无法可依的混乱状况,对促进我国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经济合同法》实施以后,立法机关又围绕着该法陆续颁布了《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加工承揽合同条例》等。从而形成了我国的经济合同法体系。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经济合同法》毕竟出现在我国改革的初期,因而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这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加强法制,使之直接服务于四化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于完成我国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我国制订经济合同法的必然性、制订经济合同法的意义,以及我国经济合同法的原则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普遍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一些国家立法也对此加以肯定。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规定侵害债权制度 ,遇到相关问题通常适用《合同法》第 5 9条或第 65条解决 ,但实质上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关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规定。在制定《合同法》之初 ,有学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属于债权法范畴 ,不应置于合同法中 ,但在我国的《民法典 (草案 )》中 ,债权法中仍没有相关的规定 ,导致我国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法律上的空白。因此 ,从保护债权人利益角度出发 ,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置于合同法中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同解除,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在经济合同法上不可或缺,在理论研究中存在分歧。适值《经济合同法》修改之际,我愿就经济合同解除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看法,向同行请教,为《经济合同法》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表见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顺利通过 ,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她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法鼎立、多种规范并存的立法格局不科学 ,标志着我国的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是法律界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合同法》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等许多方面发挥广泛的积极作用。并首次将表见代理制度在《合同法》中加以明确规定。本文试从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立法意义等方面加以阐述。表见代理是指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济合同法的科学含意,目前我国法学界基本有三种表述:一是狭义经济合同法,系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它是调整国内各种经济合同关系的基本法;二是广义经济合同法,系指以上基本法及中央和地方颁布与其有关的条例、实施细则、决议、办法与意见等法规;三是大经济合同法,系指广义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与其相关的法规.它是调整国内、涉外各种有形、无形商品…  相似文献   

11.
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能否适用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文义解释上看,《合同法》第2条第2款对此做出除外规定。不能以财产法中心主义的思维过度介入婚姻家庭生活领域。应该对《民法总则》第11条、《合同法》第2条第2款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我国民法典应该设置有关身份法律行为法律适用的如下一般规则:"婚姻、收养、监护、赡养、遗赠扶养等有关身份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适用《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法律的规定,其他法律没有规定时,在不与身份关系性质相冲突的情况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新合同法与鼓励交易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合同法颁布之前 ,我国合同法领域存在《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以及《技术合同法》三部分散的合同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三足鼎立”的调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合同法不仅从形式上统一了合同法 ,更是从立法精神上充分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它不再把维护交易秩序作为其唯一目标 ,而是将鼓励交易作为其重要目标。这是时代的进步与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7,(7):81-92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立法前后即已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或政策目标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一项法律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和预期的政策目标不一致,甚至出现相悖的情形。对于是否保护了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这种保护是否在社会整体效率上得不偿失,不同专家间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并结合课题组的案例调查以及现有文献中的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后果,希望能够以严密的经济逻辑和实际的调研考察来给出统一的分析。我们的基本结论如下:《劳动合同法》对市场劳动合约的一些干预是过度的,缺乏有效的经济学逻辑支持。《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确实较大幅度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作为对这一成本增加的反应,多数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下降,尤其是对底层的低技能劳动力。长期来看,劳动力需求下降必将导致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放缓。此外,《劳动合同法》也导致了企业用工行为在多方面的转变,这些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交易成本的上升,整体经济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合同法》的诞生堪称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可谓是民法界的一件喜事。但是,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合同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技术上仍存在一些欠缺之处,需要改进之处甚多。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一些规定颇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自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实施以来,我国经济合同工作有了迅速进展,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合同制得到了恢复,经济秩序有了根本性好转。但由于《经济合同法》实施时间尚短,仲裁和审判的实践经验还不  相似文献   

16.
在《涉外经济合同法》尚未颁布时,我们签订涉外经济合同,一般都是比照国内《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和客商谈判与签约的。在执行中,问题不少。现在《涉外经济合同法》巳经颁布了,今后我们处理与涉外经济合同有关法律问题,就有了基本法律依据。为了便于正确运用和认真执行《涉外经济合同法》,本文拟对涉外经济合同与国内经济合同的共同性及其特殊性,就几个主要问题作比较分析,以就教于外贸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界定贸易术语最准确、最具权威并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贸易惯例。2010年国际商会依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通则2010》在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修订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与《通则2000》相比,《通则2010》在术语种类、排列顺序方面有新的变化,增加了货物安全性的义务,风险和费用的划分界限也更加清楚。因此,在使用《通则2010》时要注意其与买卖合同的关系以及装卸货的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行《物权法》第106条和《合同法》第51条在实践和理论上都面临着冲突,既想从根本上解决前后立法衔接的矛盾,又要在理论上避免逻辑断裂,就必须将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有效。笔者认为,应该在肯定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基础之上,找出立法缺陷。而要圆满解决问题,就必须摒弃《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引入了英美法系上的预期违约制度,同时又规定了不安抗辩等制度,这就造成了我国《合同法》上的一些重叠或冲突。本文对此做了简要分析,认为我国仍应继承大陆法系的传统,删除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20.
法的价值取向即法律追求的目标,不同法的价值取向不一样,有的追求秩序,有的追求人权、自由、正义,有的追求效益……我国新《合同法》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正义。《合同法》所追求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