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家庭及社会压力、自身不足等原因导致心理贫困,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与成才。作者通过对河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类专业贫困生标准及其数量、贫困生表现及分析,提出了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该解决方法进行效果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矿业工程类贫困大学生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解决大学教育中的高校贫困生问题提供了良好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南京工业大学现有贫困生约25%左右,其中特困生约6%。学校应该在深入调查和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扩大勤工助学渠道,鼓励学生争取奖学金,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等措施,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通过加强自立精神培养,加强心理知识和诚信教育等途径,引导贫困生成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当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切实加强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工作思路,即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勤工助学工作、切实贯彻弹性学制、强化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宣传导向上,应鼓励、帮助大学生工读自立,且应对受资助大学生予以更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贫困生心理健康。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焦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忧郁心理、偏激心理等不良心理,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并轨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运作 ,高校收费逐年上升 ,高校贫困生也逐年增加 ,贫困生问题愈显突出。通过阐述当今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性 ,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在奖、助、贷制度上实现“三个转变”;(2 )完善勤工助学制度 ;(3)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4)培养贫困生正确消费观念 ;(5 )做好贫困生思想辅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勤工助学的模式主要通过设置校内工作岗位来实现.现有的勤工助学模式平台亟需完善.通过有效途径进行勤工助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勤工助学模式多样化发展,满足高校贫困生及其他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相应改革,高校贫困生的数量有较大增长。新形势下作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勤工助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分析了传统意义上勤工助学的方式和弊端,并对新形势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机制的改进、工作方法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拓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缓为主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尚不成熟,仍存在着贫困生评定标准不规范、助学贷款拖欠还贷以及勤工助学岗位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应完善贫困生评定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倡实行弹性学制,将经济援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建构贫困生扶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包括政府扶贫、贷款助学、贫困生基金、勤工助学、精神扶持、成功教育等途径在内的高校贫困生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值得关注。目前高校贫困生数量呈现扩大趋势,贫困程度日益加深,出现多重贫困局面。此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家政策和教育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支持、高校助学机制和贫困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降低教育成本、改革贷学金制度、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化解高校贫困生难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