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5月10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湖北股份经济研究所等联合发起,在武昌举办了“武汉:中国第三个股市聚焦点”座谈会,现将会议观点综述如下。一、区位、地理优势与武汉股市与会者一致认为,武汉的区位、地理优势,对于担当作为战略网点的“第三股市”,意义独特。从宏观上看,现在湖北东有浦东开发开放,西有三峡工程,中有武汉、黄石等全方位开放城市;我省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12-13日,第十七届全国经济地理研讨会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本届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武汉高校创业教育、武汉各级政府以及社会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武汉"211"大学创业选修课、创业计划大赛、KAB创业教育项目、SIYB武汉项目、"创业武汉"等典型案例为研究内容,分析武汉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完善企业孵化器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和开发推广大学生创业导航课程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部六省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塌陷"严重。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后,我国确立了建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为重点开发的中原经济区。六大区域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开发路径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5.
近代武汉有着庞大的码头工人队伍,他们随着武汉交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对武汉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群体成员关系、成员间相互交往、群体意识和规范、成员间分工协作及群体成员一致行动的能力等方面为参照,梳理了近代武汉码头工人群体从形成、发展、壮大到衰落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6.
《武汉建设年鉴》起编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经编纂了15卷。它面世的背景和需求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时候,从那时起,这本年鉴就肩负起逐年记载武汉市建设领域的工作情况,为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发展积累史料的历史责任。武汉市市政府一贯重视城市的文字记载工作,武汉市的年鉴可谓种类丰富,有综合类的《武汉年鉴》、专门类的《武汉统计年鉴》、《农村经济年鉴》、行业类的《武汉房地产年鉴》、《武汉规划年鉴》、《武汉市政年鉴》等,而《武汉建设年鉴》在诸多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突出的,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六月,《世界经济导报》和武汉市询咨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武汉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理论讨论会”。国内著名专家钱俊瑞、宦乡、于光远、童大林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武汉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概括起来,大家认为武汉在战略上有如下四大优势:第一,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汇合处,居内地心脏地带,长江水运联贯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水陆空四通八达,以“中”独厚。第二,武汉背靠广袤腹地,历来就是内地的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口岸,具有极好的“通达性”。第三,武汉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可以通过内外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8.
方熠  赵鹏大 《江汉论坛》2004,(3):138-141
武汉社会群是位于长江流域社会带中的重要社会地质单元。本文建立了基本上能反映武汉社会群状态的社会子系统、经济建设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共16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并据《武汉五十年》采集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武汉社会群子系统的权值和状态分值,予以评级。依据定量分析结果,对武汉社会群可持续发展状态作了定性分析,就武汉社会群的调控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武汉经济科技书刊发行社最近组织了一批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包括工具书,经济学著作、部门经济及其管理等,以满足广大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以及各级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图书馆等部门的需要,欢迎订购.欲购以上图书者可向武汉经济科技书刊发行社订购.邮局汇款请寄:武汉市武昌东湖路81号湖北社科院大楼内,武汉经济科技书  相似文献   

10.
叶亮军 《理论界》2008,(3):61-62
在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分别取得阶段性成功之后,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被提上议事日程。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中心和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建立“大武汉”物流中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大学主办,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编辑部协办,于2000年12月1—3日在武汉组织召开了“资源、环境经济论坛2000”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知名杂志社、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是一些长期从事资源、环境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会议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了研讨:(1)21世纪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西部大开发和资源利用;(4)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专家指…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方兴未艾,产业集群战略特别值得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和延伸武汉良好的工业基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弥补和改善在发展武汉产业集群过程中的不足,可以为武汉经济的崛起装上强大的引擎。  相似文献   

13.
实证分析发现,武汉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动周边8城市的经济成长,反而阻碍了8城市的协调发展,原因在于武汉与8城市的经济联系度不强.随着产业升级的逐步完成,武汉与周边城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呈现差异与互补性,这时经济之间的往来与联系才会慢慢增大,城市圈的经济建设呈现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采用泰尔指数公式计算出江西11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区域经济政策、制度、交通条件、人口素质、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七大方面。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五大对策: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二是建好三个轴线:南昌—九江—武汉轴线、上海(杭州)—上饶轴线、广州—赣州轴线;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四是一手抓城市经济,一手抓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一个老牌重工业基地,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今后武汉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领跑中部崛起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武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认为,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特色、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四项功能.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应该按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圈内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四方面对接,促进圈内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企业重组,形成武汉辐射周边、周边支持武汉,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真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武汉市正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我比较同意“内联九省,外通海洋,把武汉建成我国内陆最大的经济中心”这一提法。我对武汉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的设想,就是从这一前提出发的。战略思想这里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武汉是湖北和全国整体中的一个局部。武汉的发展,不能离开湖北、全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孤立进行;湖北、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会给武汉农业的发展造成某种优势或劣势。因此,在研究武汉地区农业发展战略时,不能就武汉论武汉,必须立足武汉,依托湖北,面向华中,放眼全国;也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中,只有汉口镇商业繁荣,经久不衰,故地位特别突出。作为一个商业城市,市场是其经济生活最集中的反映,市场的迁徙也必定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市场迁移规律的探讨,以及对武汉贸易腹地扩大过程的复原,来揭示武汉形成一个大的商业都会的必然性。一、武汉市场的迁徙  相似文献   

19.
《武汉年鉴》自1985年创刊以来,按照地方综合年鉴的规范,在总体设计上注重框架设计的完善;在选题内容上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年度特点;在编纂审稿中坚持"齐、清、定"的操作程序,在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努力后,初步达到了使其成为"系统汇辑武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重要文献信息,客观反映武汉市情的有影响的资料工具书"的目标,得到读者和年鉴界同仁的认可。《武汉年鉴》的总体框架在1986年由《武汉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功能提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之一,但是城市圈功能尚未有机整合,存在诸多问题.其功能提升应当围绕建立"四个基地、一个枢纽"进行,在基础功能和品牌功能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不断完善,最终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会展中心以及总部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