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采用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问卷对442名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杀观念的检出率高达21.27%,其中存在轻度自杀观念者13.35%、中度自杀观念者4.75%、严重自杀观念者3.17%;男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女大学生;二、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一、三年级大学生;抑郁情绪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的决定因素,抑郁情绪越严重者,自杀观念越强烈;就业压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家境等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是自杀观念形成的高风险人群;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因素是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个严肃的话题,它给周围的人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有较高的自杀率,可是现在大学生自杀现象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分别从大学生自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自杀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和创伤是十分惨痛的,而且有时事态的发展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通过运用文献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规律,并对影响其自杀行为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导致美国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既有个体遭遇,又有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因此,对于该群体自杀的防范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个体的疏导和教育,更应重视学校监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社会调节机制的有序运行。在中国,强调对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学校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专业化水准并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5.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97-98,105
在对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时策。以大学生自杀是可预防的为立论基础,分析自杀预防现状,批判性借鉴传统自杀研究方法,综合大学生个体特征、生活史环境变量,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原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大学生自杀发生机制,由此提出高校全员参与自杀预防模式的研究思路。并强调大学生自杀预防与自杀干预的区别,从而在预防模式构建方面区别于自杀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年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屡见不鲜。透过这些自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自杀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伦理价值观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对大学生自杀原因进行了伦理思考,并提出了伦理教育的相关对策,以期为社会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自杀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和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成为高校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与研究大学生自杀的现状与特点,探寻大学生自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应该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杀大学生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后果极为严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现象心理分析与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自杀现象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有关大学生的自杀与防范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自杀者进行详细的心理分析,可帮助人们了解自杀的原因,为预防自杀提供参考。加强对自杀的危机干预,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发生。目前我国高校的自杀防范措施,主要通过对自杀的防范教育与心理咨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现象有隐性和显性两种现象,影响当代大学生自杀有三大因素:学习目标过高是其自杀的重要原因;神经系统脆弱是其自杀的内在原因;消极哲学、文化的影响是其自杀的外部原因。为此,要从学习、人际关系、能力、外部环境四个方面着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定位教育,杜绝当代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等学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已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对大学生自杀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有效对策,建立和启动大学生自杀干预机制,目的在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大学生学会呵护心灵,爱护生命。  相似文献   

13.
对某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普遍存在着“过于依靠专业力量、对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关注不足”的状况。从大学生自杀因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如何增加对大学生心理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帮助大学生适应性发展问题,提出高校全民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更好的预防自杀.从系统分析角度,探索大学生自杀心理发展过程.确定大学生自杀干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次.特别在学校层次方面,如果做好预防系统、预警系统、处置系统和跟踪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中辅导员角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自杀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构建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警机制,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人生抉择、矛盾协调、情感调解、就业指导和善后安抚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认清和重视辅导员的作用是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大学生自杀属于学校免责事由,但实践中学校为大学生自杀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却几乎成为通行做法。本文通过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和个别访谈,对大学生群体关于大学生自杀法律归责的认知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实际规则与纸面规则存在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生命智慧现状及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生命智慧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9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生命智慧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技能智慧及家庭智慧水平最高,学习智慧水平最低;2.大学生生命智慧与自杀意念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命智慧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生命认知智慧与生命非认知智慧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群体,很多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情感问题、学习压力、就业问题和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的影响而轻生,针对大学生自杀的特点、方式和成因,并提出干预大学生自杀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疏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情感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具有潜在自杀可能性的大学生还大有人在。由于大学生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一般而言,大学生自杀前会出现一些表征,通过观察表征,分析原因,能有效地加以疏导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