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门学科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以一定的阐释框架和方法论为基础的,也都是以阐释框架的转换与方法论的创新作为理论发展的重要源泉的,美学自然也不能例外。我国近百年美学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其中的重大失误正在于:阐释框架与方法论上的迷失。我们知道,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直接脱胎于哲学的母体。虽然鲍姆嘉通以感性作为美学的对象,借以区别于以理性为对象的哲学,但是,由于当时的哲学被视为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所以哲学自然成为了美学的唯一的背景理论。然而,如此一来不仅混淆了哲学与美学之间不同学科在方法论方面的根本区别;更为严…  相似文献   

2.
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 ,他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鲍姆嘉通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 ,而是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具有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意义。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实践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的拓展,又强化了身体的技术性延伸,进而革新了审美方式,拓展了审美范围;从艺术哲学来看,由于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深度介入,促使艺术与技术由对峙走向和解,同时又导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弭,引发了艺术审美的深层变革。因此,审美无论是审"感性"还是审"艺术",现实审美实践都因技术进步而在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价值等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审美活动的变革促使美学基本理论在五个层面产生了理论位移:审美时间与审美空间侧重的转换;审美静观的弱化与审美流观的强化;精神审美的低落与感官审美的兴盛;审美意象的内缩与审美事象的凸显;崇高之美的解构与媚世之美的建构。因此,美学基本理论应将审美变革作为生长点以实现当代重建。  相似文献   

4.
何江宁 《阴山学刊》2009,22(3):5-13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美学”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等自身规定性的跨世纪之争,促使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追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Alexander Gottlieb)和由他首创的作为学科名的Aesthetica(埃斯赛迪卡)。如何认识和评估鲍姆嘉通对审美研究的贡献迄今仍在争论之中,这源于以下问题始终未能被澄清:鲍姆嘉通以Aesthetica的名义试图指代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理论研究领域,这个领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以至于它有资格成为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此学科所对应了生活实际的哪一个领域、指向了人类生存的哪一种维度?美学如何和艺术哲学以及文艺理论相区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必须考察鲍氏在埃斯赛迪卡暨“美学”学科建设上的始初意向,即在其博士论文和理论美学文本中对Aesthetica及其他相关概念所作的规定;以期厘清一些和“美学”自身规定性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立元  曾仲权 《江淮论坛》2014,(4):149-156,86
鲍姆嘉通的美学具有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作为鲍氏美学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审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学科目的、美学分类、美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学家的论述中。旨在指导感性谈论以臻于完善的哲理诗学既是彰显鲍姆嘉通美学审美学特性的美学批评的具体形式,又是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设想的源头。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实质上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性理性和实践性理性的融合。鲍氏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对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略论西方美育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与西方美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联。现代中国美育的概念形式,大多是在译介和传播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美学等现代知识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代学者张君劢、沈建平在全面介绍并评述西方美育定义及其派系状态的过程中,对现代中国美育整体形式建构及其知识学之分类研究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虽没单独论述美学问题,但在<手稿>中却表露了"人的目的论"并将美学作为建构"人的目的论"的途径之一.把审美当作人的本质力量来考察,这是对以往美学的迷失的一种矫正."人的目的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单向度的人"、"新感性革命"中得到了传承.  相似文献   

8.
身体美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富春 《中州学刊》2005,(3):241-243
伴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身体问题在思想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理所当然地关涉到作为感性学或者感觉学的美学,因为身体不仅是感性世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还具有感觉的机能.身体美学或关于身体的美学正成为美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人们不仅试图将身体美学体系化,而且极力重构中国和西方美学历史中的身体问题,以至于要描述出中国身体美学史和西方身体美学史.于是身体美学自身面临着泛化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澄清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胡强 《阴山学刊》2008,21(4):44-51
梅洛-庞蒂的哲学是一种身体哲学,身体问题是梅洛-庞蒂哲学的核心问题域。在西方哲学领域,梅洛-庞蒂的哲学对于身体问题的推进使身体的纯思想意义被发现,也反映了20世纪西方现象学运动对于人的概念的重新理解。同时,正是从身体哲学出发,梅洛-庞蒂建构起了他特有的身体美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美学是让身体成为自身的美学,是从身体出发理解美和艺术的美学,这种身体美学在从艺术的角度探讨身体和从身体的角度解析艺术的双向进程中来理解身体本身,使身体作为一个独立整体得以显现出来。身体美学成为我们理解梅洛-庞蒂整体思想的一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艺术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继鲍姆嘉通把审美引入哲学以后,康德对审美和目的论的考察开创了近现代美学的先河,黑格尔的美学与艺术哲学的一致性和以艺术代替自然作为审美反映基本目标的观点,标志着现代主义学派的成熟。后现代主义学派与当代艺术的出现对传统艺术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带有浓厚商业化色彩的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不同仅在于"时空"的不一样,对现实的批判仍是两者的共性。很显然,无论康德还是黑格尔都承认艺术自身的独特地位。《乐记》却用一种新的眼光重估礼乐的价值,对作为中国元艺术的"乐"进行了详尽地剖析,充实了世界艺术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