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其核心思想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把发展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指针和救亡图存的要律。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洋务派以“发展军事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救国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以“育人才”为变法本原的教育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它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但因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没有认识到教育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 ,而导致了它的最终破灭。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变专制和不独立为民主独立,变贫穷落后为文明富强,实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任务。从这个角度观察问题,民初那些进步知识分子“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实践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教科文事业和经济、政治、社会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总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初进步知识分子在推进教育改革、留学教育、华侨教育、科学研究和培养科学、教育、文化人才以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建树的功绩,他们在教科文领域的奋斗,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平民教育的空气曾经在本世纪上半叶布满全国,风靡一时,成为一种运动。它所选择的强国之路即是通过对平民大众的文化知识和生计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觉悟,使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推进到今天,“教育救国”、“教育强国”和“教育立国”这一平民教育运动的主题仍然闪炼着诱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1915年,日本对华提出旨在灭亡中国之“二十一条”要求,中国人民作出了广泛深入的反应。陈景韩作为晚清民国名报人,是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期间其围绕“二十一条”交涉在《申报》上刊载近140篇时评文章,倡扬其救国理念及目标。其救国理念虽有朦胧不清晰之特点,但偏向理性,启蒙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产物,他提出的教育救国、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思想,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要求,对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事是的态度 ,将“教育救国”论就入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全面审视 ,认为“教育救国”思想与五四精神并行不悖 ,在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客观地公正地看待 ,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和标准去抬高或压低它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是中国近现代卓越的教育家,不少人认为他与陶行知齐名,同为当时教育界的泰山北斗。徐特立由一个乡村塾师成为长沙教育界的"长沙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历了复杂的教育实践。早期徐特立就是抱着教育救国的宗旨,虽然教育救国的目的没有达到,但他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和进行的教育实践是很丰富很有价值的。本文就徐特立前期即1927年离开湖南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救国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吴稚晖是这一思想的服膺者.他以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立场为基点,加盟教育救国的行列,主张发展科学工艺,普及平民教育,并积极奔走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不可谓无功.但他初期以此反对暴力革命,继而加盟国民党反动阵营,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成为教育救国队伍中政治上最为堕落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程绍珍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著名的实业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大声疾呼:“忧国者以为救国之策,莫急于教育”。并且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为开创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救国思想发端于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尽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单纯依靠发展教育来救国是抓错了根本,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育救国论者的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教育功能的肯定乃至夸大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倪焕之》,是叶圣陶的重要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作品描述了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倪焕之,怎样受时代壮潮的激荡,又怎样从希望——奋起——失望——再希望——再奋起,直至幻灭的过程;这就明确地告诉人们:“倪焕之”式的革命道路是走不通的。而长期以来,不少评论者认为倪焕之到上海后,思想有了质的飞跃,是“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茅盾《读(倪焕之)》),是“由最初的改良主义性质的教育救国,到后来转向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20年代,余家菊受西方社会新思想的影响,积极追随教育救国思潮,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建国思想和民族性教育理念。他强调在民族利益上,教育与政府应该有统一的目标,即围绕建国的理想精神。他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军国民教育”“乡村教育”等探索和实践,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他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乃至夸大,对后人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仍具有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关系密切。一方面,知识分子在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动剧烈,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也十分明显。在团结、争取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中 ,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思潮 ,就是从 1 91 5年前后兴起 ,至抗日战争爆发后消退的职业教育思潮。这一思潮影响了整个教育领域 ,科技救国的思想洗涤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目标 ,主要使少数人毕生攻读 ,使他们能顺利通过朝廷举办的各种考试 ,而考试则是读书人入仕的惟一途径”(蔡元培 )的传统教育思想体系 ,形成了面向现代化的新教育格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今天的中国大地 ,职业教育更是蓬勃兴起。在中央提出“科教兴国”、“开发大西部”战略的时候 ,我们发展职业教育 ,…  相似文献   

18.
87年前暴风骤雨般的“五四”运动,冲开了久被封闭的窗户,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气息,清新的阳光和雨露为重新播种的土地,做好耕耘的准备。20世纪初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苦难的中国出路何在,社会向哪里发展?当时知识界思想异常活跃,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西欧  相似文献   

19.
评五四运动中的“挽蔡护校”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蔡元培辞校长职是一种斗争策略,旨在护校保学。“挽蔡护校”斗争是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培育下的群众性自觉行动。五四运动作为先导,为“挽蔡护校”斗争提供了思想和群众基础。文章得出如下历史启示和结论:在近现代中国,革命救国先于教育救国;北京大学的爱国师生在“挽蔡护校”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自治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文化新思想是近世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重要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20.
早期维新派是十九世纪中期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最初的思想代表,是戊戍维新派的思想先驱。其教育救国思想至今缺乏研究,对此作番探讨,不但有助于全面了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而且对中国资产阶级教育救国思想的产生具有溯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