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也是动词的一种。它的基本语法功用,乃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起辅助动词的作用,因之有别于一般的主要动词。古汉语中的能愿动词,通常分为以下三类:①表示可能或许可的;②表示需要或应该的;③表示意愿的。其中表示可能或许可的,一般主要有:“可”、“能”、“得”、“足”等。这些词在古汉语中自成一列,它们和动词连用时显示出来的特点,有的与现代汉语一致,有的不一致。了解了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古汉语的阅读和对相应语言现象的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2.
愿望动词是能愿动词中的一个语义语法类。从语义上看,它表示说话者或动作者的主观心理愿望;从语法上看,它必须后接动词性结构。“欲”“愿”“要”三个古汉语中的主要愿望动词在先秦汉语当中出现的频率很不均等,其中,“要”虽然多次出现,但尚未发展成为愿望动词。从“欲”和“愿”作愿望动词的用法来看,由它们构成的句法结构和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说明了能愿结构是汉语中一种很具有表现力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3.
能愿动词是表示行为的可能、意愿、需要等意义的词语。土家语的能愿动词都有相对应的否定式,否定式大多具有完成体的语法范畴。土家语的能愿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构成“~不~”和“不~不”的格式,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其功能和用法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的”是繁峙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助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选用了许多含义不同的助词“的”的例句,来讨论它的语法功能。“的”表示结构,相当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地”、结构助词“得”。“的”表示动态,相当于普通话的“着”、“着呢”、“了”。“的”表示能愿,相当于普通话的“应该……”、“动词+不+得”中的“得”。“的”表示趋向,相当于普通话的“到”。  相似文献   

5.
“似乎”是一个在书面语中使用率较高的词语。“似乎”的语法意义有多种。它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VP、AP前,也可出现在句首。与能愿动词、其他副词共现时,也处在前面。它是一个由中古的“似”演变来的表示揣测语气的副词。  相似文献   

6.
一 古汉语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 什么是及物动词?什么是不及物动词?一般语法书所下的定义是:“能带宾语的是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王力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具有代表性,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 动词后面必须带着目的位者,我们把它叫做及物动词。……动词后面可以不带目的位者,我们把它叫做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后面带目的位者,这动词即变为及物的。在这情形之下,动词的意义发生两种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庄子》里“能”字动词用法拾零 现代汉语里,“能”属能愿动词,或称助动词。它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能够”、“可以”等意思。这种用法,在《庄子》里也是常见的。例如: [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型世言》的重叠动词进行考察 ,认为重叠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体 ,与宾语的有指性关系密切 ;重叠动词可以带结果补语与趋向补语 ,带结果补语时 ,动作的对象是定指的事物 ,但并不都表示将来未然的行为 ,可以表示过去已然的行为 ;重叠动词由于动态性强 ,作主语、宾语的频率都很低 ,且对谓语有特殊要求 ;重叠动词对时间副词“曾经”有明显的排斥倾向 ,带“了”或能嵌入“了”的重叠动词表示已然的动作行为 ,不带“了”也不能嵌入“了”的重叠动词表示未然的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9.
“语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其载体之间关系的动词语法范味’(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因此,关于语态的范围问题,有不少人将它仅局限于动词的形态变化,但实际上,它并非总是依赖于动词的这种语法形式。像名语、形容词、副词以及某些短语也经常包含着语态意义,即:被动意义和主动意义。本文拟从动词以外的各种形式来论述英语语态范围问题。一、名词1.施动者名词(/.geltNo[JllS)与受动者名词(ObiectNo。):一般说来,由及物动词加“。r”戏“or”派生施动者名词,表主动意义;加“e。”派生受动者名词,表被动意义。如:p…  相似文献   

10.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语法学家都提到过一类特殊动词:心理动词、思想动词或心智动词等等。虽然各家取名不同,所收范围大小不一,但所指大致相同,下列动词也大致在所收范围之内:渴望、考虑、希望、尊敬、喜欢、知道、认识、激动等等;而且大都说明它们相对于其他动词的语法特点是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这就把心理动词看作基于同一语义特征(与心理现象有关)而语法功能一致(受“很”修饰)的特殊词类。  相似文献   

12.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研究史上,陈承泽先生首先提出了“致动”这一术语,许多语法论著则称“致动”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它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本文拟探讨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有些语素,如“了”、“着”、“过”、“们”等,不具备词汇意义而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在说明它们的语法性质的时候,可以同印欧语中既有的一些语法范畴作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能流于仅仅用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来说解汉语中这些语素的语法性质,因为汉语这些语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同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所表示的意义是并不一定相同。譬如“了”、“着”、“过”缀加在动词后面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用印欧语动词的“时”、“体”、“式”、“态”等范畴都套不上。曾经把“了”、“着”、“过”  相似文献   

14.
“继续”一词,几乎所有的语法书都认为它是一个表示动作起止、始终、延续的动词,主要依据有三: 第一,从构形上看,它可以粘附“着”、“了”等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①同敌人的斗争在继续着。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丝毫”总是和否定词共现,“丝毫”句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在“丝毫 不 动词”、“丝毫 没有 动词”这两种结构中,动词常是动作性不强的、消极意义的动词,或是中性的、语义强度比较低的动词。在“没有 丝毫 名词”这一结构中,名词一定在抽象名词这一论域中,也可以是“动名词”。在“不 动词 丝毫 名词”这种结构中的动词多是表示存在意义的。而且主要动词前常有“能”、“会”、“敢”等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17.
动结式述补短语带宾语的情况探析伍和忠一、题外话与“题内”话1、动结式述补短语的语法性质,学术界的共识是,相当于一个动词,可带“了”或“过”,往往可以带宾语。“相当于一个动词”,毕竟不是一个动词。一是“级别”有高低;二是语法特征不同,动词可带“着”(听...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动词不定式前面有时有不定式符号“to”,有时却没有“to”,“不带to的不定式” (the infinitive without to)是一很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习惯用语、句型、句子结构,文体风格,而且还涉及到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以及古英语残留问题。以上问题,多数语法书或多或少都有所讨论,本文愿就一些语法书没有论及或论之不深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并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变的角度对“准”的语法化路径进行梳理,并尝试对具有情态意义的“准”是情态动词还是情态副词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当“准”表示道义上的“许可”“必要”时,呈现出较多情态动词的特点;当表示“必然”性推断的认识情态释义时,呈现出较多认识情态副词的特点。笔者认为,“准”正处于从情态动词向情态副词虚化的语法化历程当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被”、“叫”、“让”、“给”是表示被动语法意义的介词。把现代汉语中这四个介词各个所适用的格式分成七类而考察七类格式对动词的选择。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出现在七类格式中动词的位置上,即有些动词能进入由四个介词形成的被动格式,有些不能。但能够出现在由四个介词形成的被动格式的动词在具体被动格式之下还不能出现。总的来说,能否出现在七种被动格式的动词受动词表达的意义、音节、语体色彩与格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