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其间,由于中国在20世纪特殊的历史境遇,人的文学的几经偏离,许多时候文学对于“人”的背离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的背景下,对人的文学的全面回归,一方面,人的文学的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直接带来了文学的多元与繁荣;同时,文学过分的对于人性的“提纯”和人生“照相式”的表现,也使人的文学出现了又一种偏离。因此,在全球化、商品化的21世纪,人的文学将继续努力自觉地关注人、表现人、完善人。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文学要不要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一种说: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武器,是同共产主义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所以,无产阶级文学不但不应该表现而且必须彻底批判人性和人道主义。这是过去长期流行的古统治地位的意见,现在也还有不少人坚持这种观点。 另一种意见认为:人性和人道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它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武器,既有资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也有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当然不能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但却应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我是赞成这种意见的。 无产阶级要彻底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但并不是要一般地否定和反对人性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承认人性和人道主义,又揭示了人的阶级性,揭示了阶级斗争的规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实质不仅仅在于对人性的张扬 ,还包括对人性的忧叹与反思。人文主义文学在表现人的觉醒、人的发现与人性狂欢的同时 ,还追问人类理性的可靠性 ,忧叹超验价值信仰的缺失 ,并且企图通过文学为人类重建一个自由的归属之所。但由于历史的局限 ,他们所建构的只是让灵魂得以暂时栖息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被无产阶级文豪高尔基称之为“人学”的文学,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当然应该义不容辞地表现人性。在我国几年来,文学创作对人的思想、感情、心灵、命运、理想和追求等普遍关注,表现了文学家对人性问题的哲学思考,涌现出许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表现人生和人们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优秀之作。然而,也有一些作品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背离了生活真实,违反了四项基本原则,在表现人性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种种不能容忍的失误,陷入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泥坑,玷污了神圣的无产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在西方人权意识的影响下,广泛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女性人性意识开始觉醒。现代女性文学大胆表现女性作为人的自然性一翼的被压抑、被扭曲、被毁灭的人生现实,表现女性觉醒后的人性要求,强烈呼唤女性人性自由,这对女性争取自己作为“人”的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女作家审美观念的现代性,体现了20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6.
《僵尸》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欧茨取材于真实的连环杀手案件创作而成的一部犯罪小说。从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和叙事学等视角来看,《僵尸》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主人公理性与疯狂相交织、顺从与暴虐集于一身的复杂心理,深刻反思人性的阴暗面及其巨大危害,表现出欧茨作为一位严肃作家的道德良知、现实关怀和用文学完善人性、变革现实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围绕“人性”展开的。但由于社会背景、政治局势和文学语境不同,中国当代文学中这种围绕“人性”的自省话语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十七年文学主要自省人性与政治性、革命性、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冲突;新时期文学自省的是人性在非常政治境遇中的扭曲、异化和负面爆发;后新时期文学自省的主要是作为人性极端化形式的欲望与知识分子精神的背离,以及欲望造成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理解"石油文学"必须从摒弃政治化的概念开始,对它表现出的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的"石油人"也必须进行全新理解.具体来说,"石油文学"就是要写出现代意义上的"人",注重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关注并表现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学来说,人性问题是必得进行思考和选择的价值领域。儿童文学也是文学,它同样有着自身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信任儿童的本性是儿童文学的人性观。检验作品对儿童本性所持的观点,可以见出其作为儿童文学的真伪高下。《蝇王》正是由于表现儿童人性恶的思想,才暴露出它在人生哲学层面上是儿童文学疆界的入侵者;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由于它对儿童本性的信任而成了儿童文学的亲密盟友。信任儿童本性的儿童文学是一种乐观、前瞻的文学,它的使命就是“给这个世界再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杰出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这种独特性和重要性表现在他是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命文学”的突出代表,是人性解放文学的强有力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郁达夫的创作从人的个体生存出发,“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如疾雷闪电一般突破了封建礼教所设置的人性禁区,深入到生命的最基本层次,叫出了源于人性深处的痛苦和悲哀。他以敏锐的感受力,真挚的情感,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精神,展示出一个被扭曲、被损害的在痛苦中挣扎的灵魂,揭开了一种未被认识到和表现过的人性真实,起到了唤醒人性的作  相似文献   

11.
西南联大抗战文学是西南联大文学的一部分。由于西南联大与抗日战争相始终,西南联大文学往往投射着抗日战争的影子,因此,研究西南联大抗战文学不能局限于“抗战”内容,而应顾及西南联大的全部文学。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把西南联大直接描写抗战和投射着战争影子的作品都称为西南联大抗战文学。西南联大抗战文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关注战争中的人,揭示人与战争的关系,描写人性在战争中的状况、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了这样三种内容:一、描写战争中人的生存状况;二、寻求救国的力量——人性;三、揭露军队中的人性状况。笔力所至,战争对于中国人生存的影响,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被深刻地描绘了出来。这与通常叙写战争过程,鼓舞战斗情绪,歌颂胜利功绩,宣扬英雄主义的抗战文学不同,呈现出抗战文学的别一种风姿。这种风姿的形成与西南联大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平等自由意识和文化创造觉悟等精神特质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洞察人性幽微的散文,体现作者崇高的文学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精神层面:始终坚持用文学去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与呼唤;敢于直面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问题,对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予以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大胆解剖人性中的弱点,为疗治精神痼疾提供良方。她的散文在意蕴上体现了鲜明的批判意识和炽烈的人文关怀,对重塑民族灵魂、提振民族精神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人性问题,是文学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为什么呢?我想首先是因为它关系着文学的本性。文学是人学。文学须描写人,反映人的生活,怎能离开人的本性呢?文学创作离不开人性,自然得不断地讨论不断发展着的人性。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前些年,有些人大肆宣扬文学的人道主义、新人本主义、个人本位主义及非理性主义等等,把人性与阶级性对立起来,或以人性代替阶级性,或美化原始人性、非阶级性的人性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书写经历了20世纪的历史变化,中国古典意义上的人性书写向现代意义上的人性书写转化。这个过程既与中国古典人性意向相悖,又在某种程度上向其回归;既移植着西方人性话语,又修正着其与中国传统人性话语不相融合的部分。但20世纪中国文学始终没有弄清中国古典人性话语和西方人性话语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一直陷于两者的困惑和牵制中,至市场化年代,走上被利益化和欲望化所控制的极端。在中国市场化意识形态与现实生存紧密一体化的语境中,文学仍然迷失在现实中,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学人性空间和书写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人性     
文学反映人性具有普遍性,文学要多侧面地反映人性就要为人性寻找不同的载体;文学要深刻地反映人性就要深刻地观察、思考,并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文学要概括地反映人性就要善于积累、概括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许多欧美作家是以战争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他们的许多作品从对战争场面的外在壮烈与残酷的描写转向了揭示战争中人的内心世界,揭示战争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人性的扭曲上.从欧美作家战争文学的创作思想取向、欧美作家战争作品的视角等方面对欧美战争文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维度,分析了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价值立场及其艺术得失。从人的主体性来看,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狂欢的一种矫正,同时也是西方文学史上一次别具一格的人的退却。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用悲剧和喜剧的方式,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上,共同谱写了一曲人与世界的和谐乐章。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的人性解读经历了本质主义向非本质主义的转向,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在颠覆了本质主义人性论后,并没有把对人性的解读引向"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人",把人性理解为在现实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人性的表现是一个由潜在到显在的表现过程,作为表现过程中的具体人性需从人满足其需要的具体行为过程中加以具体地分析,即需要分析人性表现过程中的表现主体、表现源、表现场域、表现方式及表现结果诸因素。对人性的共性概括须走向对人性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性解放"三部曲"——论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人性意识演进的角度重新梳理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价值是深化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上升之路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三个逻辑步骤:第一部曲表现为“欲”的释放与弘扬,在深层则意味着对启蒙原动力的开掘,是新时期人性启蒙发动的真正标志;第二部曲以“情理激荡”为路径通向人性的提升;第三部曲则进一步落实为“自我”的重构,表现为对现代性启蒙人格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