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缺失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急需建立健全对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的社会干预机制.尽管从表面上看.我国现行法律为未成年人构建了一个表面上完善的监护体系.但是却并不适于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吸毒人员具有不宜、无力、不能充任监护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对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的社会干预机制应当包括支持监护与重建监护两大基本环节,对于吸毒人员的监护问题既不能无动于衰.也不能片面强调剥夺吸毒人员的监护权[1]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主要是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问题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选取连云港市新海新区内的随迁子女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海新区内的部分流动儿童展开专业的社工介入策略,以期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在痛苦的边缘挣扎。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妈妈出国了,我和父亲生活。在我13岁那年,父亲开始偷看我洗澡。直到今天,我总觉得自己处在父亲的威胁之中,他经常夜晚出现在我的床边,眼神令我害怕,我该不该报警?北京朝阳区沈婉儿婉儿姑娘看到你在痛苦边缘挣扎的情形,真是深表同情,你父亲的恶劣行径也让人异常气愤,你父亲已经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上述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其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监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主要是其父母或者关系密切的人,正是由于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最为亲密,所以公众对监护人的监护失职行为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因为我们任凭本真的内心相信最亲密的监护人会保护好未成年人。但是,现实中由于监护人失职导致未成年人伤亡的事件频发。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铀牵头,并联名曾蓉、刘建军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向本次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未成年人监护失职(疏忽)行为"入刑"的建议》,呼吁追究失职监护人的责任。该提案表明,我国儿童的第一死因是意外伤害。中国每年近1000万的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其中重伤及残疾者超过100万,死亡儿童达到10万,平均每天死亡270余名。[1]而这些伤害事件中,大多数与监护人的监护失职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赵叶红 《现代妇女》2014,(10):109-109
流浪乞讨儿童、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凸显未成年监护制度的缺失。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要明确未成年人国家监护机制的适用条件,将民政部门作为国家监护的主体,并明确国家监护权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薛润莹 《现代妇女》2014,(4):103-104
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家庭内部对未成年子女的施暴事件,其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些对孩子施暴的父母竟然还打着教育子女,合理惩戒的名号,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脱罪。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是否拥有所谓的"父母惩戒权",我国学界对此研究并不充分,而过度"惩戒"社会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父母惩戒权的思考,本文将从法律人的角度探究父母惩戒权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包括对于父母惩戒权概念的界定、父母惩戒权是否应该独立成权、我国现有法律对于父母惩戒过当的救济途径和存在的问题等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案,近日在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法院宣判,这也是全国首例父母因为默认且放任孩子盗窃,被剥夺监护权的案件。8岁女童妞妞本应上学读书,却被父母交给朋友带出去偷盗,妞妞多次被抓,她的父母还是放任不管。为保护妞妞的合法权益,案发地蚌埠市的救助管理机构"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妞妞父母监护人资格。  相似文献   

9.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27-27
服刑在教、刑释解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受父母罪错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成长性障碍,如与父母或其监护人沟通欠缺、存在自卑抑郁心理、学习成绩下降、易受朋辈群体歧视等,更有甚者自暴自弃染上恶习,或走父母的老路。这一群体的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从目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所提供的关爱方式来看,对这一群体还是以物质帮助为主,  相似文献   

10.
日前,天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社区工作者逐步向职业化、专业化社工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在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时,优先录用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格的人员;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要在两年内取得社会工作员以上资格;现有45周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要在3年内取得社工资格,并作为续聘的主要依据。《意见》还提出要支持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相似文献   

11.
刀下的小何春文、图/陈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何春不能上学了,她被砍了50多刀......"1995年2月13日,寒假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天,重庆巴县土主错...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村王某不尽赡养义务,致使其年近八十的父亲生前欠下村卫生所8000多元医药费。其父死后,遗有少量家具、衣物,王某以不继承父亲的遗产为由,拒绝偿付他父亲欠下的医药费,请问他的理由成立吗?德永德永同志:王某的理由不能成立。“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采纳了其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提出的"禁止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进行广告代言"的观点。该规定意在通过抑制未成年人劳动权利从而达到对其进行保护的目的,并存在着进一步侵害"童星"权益,与民法若干原则相抵触的弊端。我国《劳动法》虽然提出了"未成年人从事文艺事业"这一概念,但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法律规范对这一未成年人群体的权益进行专门保护,且在未来的立法路径选择上也存在抑制说和保护说两种竞争。而美国、英国及日本的相关"童星"保护立法中关于申请审核制、工作范围、工作时间及取得报酬权利方面的规定,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童星"保护立法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04,(8)
问:我的孙子小强5岁时父母双亡,由我抚养长大。2004年,他15岁了,要求在外单独租房居住。我竭力阻止,可小强说我侵犯了他的人身自由。请问我阻止孙子单独居住违法吗?高安贤答:小强父母双亡,你作为祖父,便成了他的法定监护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小华今年14岁,正在读初中。但不幸的是小华的父母是精神病患者,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已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此,小华由祖父母担任他的监护人。最近,他的祖父母提出自己已年老体弱,难以照顾小华的生活,不愿继续担任监护人,他们为解决好小华今后的生活,要将小华送给他人抚养。请问:未成年人父母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监护人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养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和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民政部2006年出台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中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增加了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方面的内容,规定救助部门应定期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受助未成年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  相似文献   

18.
正问:当初离婚的时候,因为前夫家里条件好,法院就把孩子判给了他。2个月前,前夫遭遇车祸去世了,于是我想把孩子(7周岁)要过来,而且我有抚养孩子的能力,但前夫的父母不同意。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婚姻法》第21条和第28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  相似文献   

19.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为父母带娃赋能的法律,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既合格又合法呢?本栏目邀请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父母提供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五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应当"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在我看来,"尊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却无法避免穿梭于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自孙志刚被打致死事件之后,国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而后又相继颁布了对于救济资金、未成年流浪人员保护等相关法规,旨在进一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本文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出发,发现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