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2007,(4):35
[上期案例回放] 小刘是清华大学刚毕业的高材生.他毕业不久就应聘到中关村A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进入公司时,小刘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不幸的是,小刘刚工作一个多月,在试用期未满的情况下,就因肺部感染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因公司正在进行的软件开发处于攻坚阶段,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正在考虑辞退小刘,抓紧时间另行招聘新人顶替小刘的职位.请问,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小刘如何进行处理,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7,(3)
[上期案例回放]小刘是清华大学刚毕业的高材生,他毕业不久就应聘到中关村A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进入公司时,小刘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不幸的是,小刘刚工作一个多月,在试用期未满的情况下,就因肺部感染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因公司正在进行的软件开发处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9,(9):33-33
2008年7月,刚刚毕业的李利被北京一家服装公司聘用,从事服装设计师工作。他在上班第一天就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2年,其中试用期为3个月,并约定工资标准为:试用期3500元/月,正式录用后4000元/月。3个月后,李利有许多业务工作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胜任工作,不过公司因缺人还是留下了他。又过了一个月后,公司以李利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书面通知李利解除劳动合同。李利与公司协商无果后,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4.
程文华 《职业》2014,(4):65-65
编辑同志: 我在这家酒店工作已经快2年了,最近想向酒店经理提出辞职。日前,我打电话向今年初辞职的工友小刘询问他是怎么办理辞职手续的,小刘却对我说,这家酒店的经理不太“讲究”,他辞职前的1个月在经理的办公室里,亲自向经理递交了辞职书,经理没说什么就应允了。但当他正式办理辞职手续时,经理却拒不承认接受过他的辞职书。他和经理因此发生争执。小刘一气之下,宁愿违约,也愤愤地离开了这家酒店。  相似文献   

5.
《现代交际》2005,(3):64-65
问:2004年7月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公司,并签署了劳动合同,试用期3个月.合同为期5年,违约金2000元/年。(进入公司的时候公司为我们办理了落户手续,档案迁移及档案挂靠手续,共花费2000多元。)2004年10月试用期结束并转正,经查,公司在11月才开始给我们办理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缴纳,前面三个月试用期的社保金单位没有缴纳,这与劳动法明显相悖。向公司人事部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公司规定试用期不予缴纳三金。因为1O月才开始办。所以缴纳的三金系从11月开始。请问试用期内不缴纳三金是否违反劳动法?公司不予缴纳试用期的三金,员工是否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9,(25)
[案例] 2008年7月,刚刚毕业的李利被北京一家服装公司聘用,从事服装设计师工作.他在上班第一天就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2年,其中试用期为3个月,并约定工资标准为:试用期3500元/月,正式录用后4000元/月.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际》2004,(12):52-53
我被一家公司聘用时。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试用期满后转正。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工作期间多次得到部门经理的表扬.两个月后公司没有人跟我提转正一事。我也不好意思问。现在试用期已快4个月了。我实在按捺不住便去询问公司.公司人事部答复:法律规定试用期为6个月。你尚未到6个月何谈转正一事?我十分疑惑。我的试用期究竟该有多长?  相似文献   

8.
求职也幽默     
史顺利 《职业》2012,(7):57
工作要求机电系的小刘大学毕业后,到一公司求职。公司经理对他很满意,拟录用,征求他对工作的要求。小刘说:"一要专业对口,二是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三要有一部专用的电话。"经理想了一会儿,满足了他的全部要求。第二天小刘去报到时,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开电梯。对不起,先生一家旅馆招聘侍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  相似文献   

9.
《职业》2011,(31):59-59
2011年6月下旬,马先生应聘到某矿业公司工作,并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同时约定3个月试用期。就在试用期届满之前,公司因环保不达标被要求停产,如果安装环保设备将需要一大笔投资,公司决定停止该项目,对新录用的员工均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两元钱细节     
去年年底.任公司财务经理的我和公司人事经理计划招一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结果却破例招了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让我们改变主意的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这个女大学生当场拿出了两块钱。当时,那位女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在面试这一关即遭到了拒绝.但她并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我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我拗不过她.就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7,(28)
【本期案例】A君于8月初应聘到B公司,并于8月10日正式入职。双方约定试用期一个月。A君入职后由于个人原因不适应环境,于8月15日向公司提出辞职,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均予以批准,但不能支付工资。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思语 《女性天地》2011,(7):32-33
得罪老总红人,职场精英失宠 赵越是南宁市某广告公司的策划部经理。由于工作拼命,又是公司元老,她深得领导器重,和同事们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一年前,策划部来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张丽丽,赵越对她十分照顾。然而,张丽丽过了试用期后就不将赵越放在眼里了,不但不服从工作安排,还经常对同事指手划脚。有一次,张丽丽又幸灾乐祸地嘲笑同事:"我叫你改方案你不听,看吧,果然通不过,活该你倒霉!"赵越看不过去,当场打断她的话:"丽丽,做好你份内的事情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你管。"张丽丽趾高气扬地说:"谁稀罕管呢?于总叫我管的,不信你问他去!"  相似文献   

13.
章立早 《职业》2011,(10):42-42
一毛钱的感谢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参加面试。这家公司很特别,把面试的地点放在离公司很远的地方。到了面试的时间,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要求:“现在你们都用手机发一条署名的短信给经理,向经理询问公司的地址。经理就会告诉你们是否被录取。”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7,(21)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不少学子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层层厮杀,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可试用期还没过,就莫名其妙地被解聘了,各种待遇都没有,"试用期"成了"白用期"。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涉世不深的刚毕业的学生,一定要增强法制意识,重视、熟悉、应用好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6,(12):35
Q:我朋友是一名设计师,与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三个月.但三个月满后,公司认为我朋友对工作还未完全适应,不符合正式员工的要求.于是行政部下发了一份书面通知给我朋友,并得到他的签名确认,通知中告知他因工作能力较弱未能转正,但考虑到其工作表现可以延长三个月的试用期.但三个月又过去了,公司认为我朋友还是不能顺畅完成本职工作,决定立即解除合同.请问: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我朋友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赔偿?  相似文献   

16.
[案例回放] 赵某是2008年的应届毕业生,与新世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从2008年8月1日到2011年7日31日,其中前六个月为试用期.新世纪公司考虑到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于2008年9月出资1万元送赵某去参加就职培训.主要是由专门培训公司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训前,双方签订了三年期的服务期协议,起始时间与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相同,约定如果赵某在服务期内解除合同,则需支付违约金1万元.  相似文献   

17.
胜出的秘诀     
小米 《公关世界》2009,(10):57-57
大学时代,我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所以,毕业后几乎没费多大力气便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还有李,我们也成了竞争对手,因为公司在三个月试用期后要在我和李之间选择一个人留下,我似乎有点儿信心不足,因为从简历可以看出,李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比我优秀。但我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鼓励自己,一定要留下来。  相似文献   

18.
雇主品牌正在流行的竞争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孟光 《职业》2003,(10):48-49
2002年,《财富》中文版就300家在中国经营较为成功的大企业,在3000位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中进行了调查,评选出20家最受人力资源部经理青睐的公司,其中有上海大众、青岛海尔、联想集团和上海贝尔等。争做“最佳雇主”成为2002年全球包括国内一些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目标。雇主品牌这个概念开始进入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视野。雇主品牌的概念何谓品牌?引用Amazon 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JeffBezos先生的说法:“品牌就是指你与客户间的关系,说到底,起作用的不是你在广告或其他的宣传中向他们许诺了什么,而是他们反馈了什么以及你…  相似文献   

19.
德隆 《职业》2006,(2):24-25
[案例] J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年初曾投资3万美元送6名中方经理到其欧洲公司总部接受近六个月的培训,回到中国后,这6名经理负责公司的管理,他们的月薪高达4000美元。可是,“他们在同一天同时请了病假,然后再也没回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原来,是一家在中国华南新建立的中资日化企业以每人每月8000美元挖走了他们。这家合资公司花了巨额培训费,却损失了中国目前接受过最佳专业训练的管理队伍。不仅如此,该企业的订单和销售渠道也跟着流失,由骨干出走而造成的职位空缺,因一时难以补充合适人才而使生产销售陷于瘫痪状态。该公司不禁感叹:企业培训,原来是一笔“花钱买流失”的赔本生意。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安利公司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阳光育苗”活动,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以及重庆分公司多位主管,亲临现场与即将毕业的学子们交流外企工作的心得。17日,安利公司又特别设立企业开放日,让重庆邮电大学的i5名同学走进企业,亲身感受外企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