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播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传播活动,它还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追求。大众传播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互动行为,既是传播道德的活动,又是道德的传播活动;既对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品质培养发挥作用,又受到社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个体的影响和制约。实现大众传播的道德性离不开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优良的制度保障,同时更是所有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道德个体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总规范,原本具有多重社会功能,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又极为广泛的规范作用。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将道德的精神本质同它的社会功能相混淆,以为道德只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活动,于世俗的经济生活无补,甚至相停,从而助长了时下人们趋利意识的恶性膨胀,使我国的道德建设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确,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本质可以归结为一种“自律原则”和“利他精神”,它同经济在诸多方面特别是终极价值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同时应当看到,道德又不是悬浮在尘世生活之上的纯精神存…  相似文献   

3.
邓春梅 《理论界》2007,39(12):158-15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道德自律不断弱化,中国传统荣辱观尤其是儒家荣辱观对当代社会道德自律有着很好的启发性价值:当代社会要把培养人们的知耻之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将“求荣”作为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道德价值关键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我觉悟、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道德自律。而当代社会道德自律的价值选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4.
孙迎联 《天府新论》2006,31(3):25-29
“道德自我”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屡屡被一些研究哲学和社会文化的思想家提出并加以特别的突出和强调。然而,当深入到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去,就会发现,人们更多的是把道德自我作为一种价值理想,甚至赋予了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对道德自我在现实活动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以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公民道德与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个体的品行和素养.道德既具有维护社会经济生产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又具有提升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以原则、规则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现象;用善恶标准评价人们道德活动现象;形成并影响人们道德思想、道德观点、道德心理和理论体系等道德意识现象.在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和道德意识现象中,道德突出表现为规范价值,其功能在于调节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自周朝伊始,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对人们的道德与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的众多礼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冠礼以其繁杂的仪式为载体,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强化道德,成为当时社会成人时重要的活动.冠礼所蕴涵的道德精神,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研究及道德建设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人类社会活动现象和意识现象,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们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道德,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了道德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这种作用和功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论个人活动的伦理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活动的伦理尺度 ,包括“仁、义、礼”三个基本的类型和方面。其中 ,仁是道德生活的总的原则 ,包括 :“仁者人也” ,道德意识的根本要求 ;“仁者爱人” ,道德情感的根本特征 ;仁者“忠恕” ,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义是道德活动的价值取向 ,包括 :“唯义是从” ,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各处其宜” ,道德责任的价值取向 ;“义以为上” ,义利关系的价值取向。礼是人际交往的具体规范 ,本文所阐明的基本内容有 :“谦己敬人” ,礼的本质特征 ;“叙位定伦” ,礼的社会职能 ;“礼尚往来” ,礼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以个体修身为出发点,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观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为仁”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修己”,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为仁”、“修己”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社会修道的和谐局面.因此,孔子“为仁由己”思想的实质是社会的责任和道德的追求,这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当下的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实践和道德评价等都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道德在实践中表现为人们“应当怎样做”,它属于“自律”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道德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一般社会交往活动中,也存在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因此,实践要求道德理论必须深人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内容较为广泛的研究。一、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道德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不仅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还要以道德的形式加以规范。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们的经济活动行为,对于道德理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1.
一、价值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结构地位近几年,在我国学术界兴起了“价值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价值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所必然具有的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意味着要创造大量的物质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意味着要创造丰富的社会精神价值。在日常活动中,从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行为,都存在着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等问题。整个社会生活,人流驱动着物质流和信息流,信息流调节、引导着人流和物质流。人流是怎样动作起来的呢?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动力源在什么地方呢?寻根究底,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动力源在于“价值”二字,是各类价值——实用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理想(对价值前景的超前反映和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相对于效率等衡量标准来说,正义是我们制度的“首要德性”,它规范着社会契约的产生和存在,是需要社会中人们优先关注的。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约束所有人,让他们既不必遭受不义,也不能施加不义。而道德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带有妥协性质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是一种对道德基础的解释,同时社会契约也是一种约束手段,道德是一种社会弱者用来制衡强者的“阴谋”。作为社会契约论的道德规范目的就在于共同的利益取向,因此,构筑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分配正义,人们的政治平等地位也是通过利益平等体现出来的,社会契约的签订体现着政治契约的签订,社会契约所保护的和分配的彼此的价值也基本上就是人们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得力量,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人们从事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主体的特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推动下,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它就必然会以强大的力量、稳定的倾向促使社会道德按照经济关系的要求(实质上  相似文献   

14.
构建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社会是人们的另类生存空间 ,网络主体的生存方式因数字化而表现出虚拟性、自主性、“非人性”等特征 ,这决定了其道德运行方式、道德评价方式、道德的功能机制等都有着与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以网络主体道德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 ,来寻求新的伦理原则 ,作为构建网络伦理的理性基础。根据网络主体道德活动方式的特点可知 ,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应当主要包括无害原则 ,自主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和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价值关系、价值观念与价值实践反映出主体价值活动的三维图景;道德生活的本质是主体在道德领域的价值活动。主体存在与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社会历史属性决定了主体价值观念的社会历史属性,作为关系性存在的表征之一,主体的道德生活及其价值观念也彰显出鲜明的社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整合力量和价值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道德都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系,而要把组成道德的诸多原则和规范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其功能,就必须有一个价值原点作为其灵魂才能实现。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价值原点或灵魂。它不仅是把社会主义道德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整合力量,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由“应然”转化为“实然”的价值动因。阶级社会中,任何道德体系除了作为其核心层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是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外,它还必须把历史上作为文明成果积淀…  相似文献   

17.
陶新宏 《船山学刊》2010,(4):120-123
“絮矩之道”作为儒家伦理的重要思想。历来为中国传统社会执政者所重视并成为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法则,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获得了持续的社会认同。大力发掘和倡导“絮矩之道”的内涵及其价值,对于激发人们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榜样形态,“最美人物”承载着与传统榜样相同的任务——社会主流道德传播.就此而论,“最美人物”的独特意蕴在于,通过“善”之表达方式的转换,使社会主流道德传播的主体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社会公众取代政府及其相关组织成为价值判断的主体、榜样选择的主体、榜样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转向的意义在于:在社会公众的自觉认知中确证了社会主流道德的实存性与价值合理性,在榜样之美与榜样之真的统一中证明了传播载体的真实性,以“发明本心”之榜样教育路径提升了传播活动的长效性与实效性,传统榜样在社会主流道德传播中的种种偏蔽由此得以纠正.但是,“最美人物”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榜样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搞社会主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即在努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以道德论道德愈论愈糊涂 何谓“道德”?《辞海》中概括为:“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个定义已为道德论家所普遍接受,人们从这个定义出发来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总是要为着自身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价值追求和创价活动。在进行着创价活动的人们周围,是否存在着一种客观价值环境?我们认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过去,我们虽然指出了不同阶级对同一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却忽视了客观价值环境对人们的社会认识的制约和影响。事实上,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价值环境不仅制约着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而且还突出地影响着不同群体人格的形成,特别是社会价值的环境“失度”,还将成为塑造“矛盾人”、“畸形人”、“异化人”等群体人格的重要社会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