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认为京剧样板戏的兴起 ,除了与当时左的政治思想路线有关 ,而且还有 2 0世纪中国戏剧史内在逻辑方面的原因 ;特别是 2 0世纪 3 0年代的“主题先行论”、40年代的“旧剧革命论” ,它们发展到 50年代便演绎为一场粗暴与保守的论争 ,而京剧样板戏正是这一论争与特定历史环境相互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不是偶然的。研究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有助于正确认识它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正确认识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的伟大意义。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这个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这个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家"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常见的叙事角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家族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家"是一种旧文化、旧制度的象征,是作家批判的对象;建国"十七年",家族小说以迎合无产阶级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革命历史叙说相结合;80年代以后,家族小说企图完成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以此表达个人的生存欲望.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开端,它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就可以理解与把握住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枢纽,因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史学界为了贯彻历史研究中厚今薄古的方针,从1957年开始就比较广泛地开展了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到1959年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时,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不少有关五四运动史的论著,并且对五四运动史研究中的问題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就这些不同意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赵剑眉 《理论界》2012,(8):92-94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前,中国社会党代表了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理解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以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政党,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不能因为其理解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而忽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中国社会党早期的活动同样具有进步的意义,具有民主主义的革命性,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党及其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11,(1):129-134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作为一种文化隐喻和意义符号,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又一次经历巨大转换的20世纪80年代,它再次获得了出场机会和言说权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书写自我和社会的文化符码。它的出场及其话语变迁,与中国知识分子对做为个体的自我在巨大社会权力网络中的地位认知和认同紧密相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疯癫话语史,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自己的崭新的发展时期。这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由资产阶级手里转到无产阶级手里的新时期,是革命性质由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紧接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迅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史学史学科自20年代梁启超倡立,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以1949年为界分为旧、新两个阶段。旧阶段的史学史学科,以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为指导,以"史官、史家、史学的发展及当前史学的趋势"为学科框架。新阶段的史学史学科,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历史观、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及史家活动等为研究内容,理论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20世纪60年代的史学史热潮是新阶段史学史学科的起步时期,其发展势头被"文革"人为打断,70年代末恢复的史学史研究,是60年代发展进程的接续。6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的史学史研究实属同一发展阶段,即与1949年以前相对而言的"新阶段"。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呈现了繁盛局面,但也存在着基本理论尚不明确、重要问题研究不够、研究内容低层次重复、学风浮躁和管理者重视不够等问题,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祥勤 《社会科学》2013,(9):108-117
在整个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变迁史就是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史,它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参与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政治和理论建构的历史,另一方面是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沁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肌体,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体系建构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1.
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宋庆龄无一不与,是少有经历了它的全过程的革命家。她从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演化中,经过了三次重大转变,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从1905年开始,中国出现20世纪第一个革命高潮——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时,整个世界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体系,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尚处在准备阶段;中国民主资产阶级及其革命民主派站在历史的中心,无产阶级比较幼稚,居于资产阶级革命追随者的地位。宋庆龄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平 《学术研究》2003,11(1):75-79
本文扼要讨论20世纪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对革命的想象和研究,区分了当代社会科学认知革命的三种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在西方历史思维中革命既被想象为是社会发展的突变和质变,也被想象为终结于向旧制度的某种形式的回归。20世纪中国的革命理念是在天命论王朝更迭现基础上,吸收了关于革命将通向社会演化更高阶段的欧洲理论发展出来的。本文也简要回顾了20世纪中国思想界对中国革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认识。作者认为思想界曾一度在把革命看作是其本身表现了一终极完善政治状态,还是仅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途径上存在误区。对“革命”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重构20世纪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丁玲同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最早反映我国伟大土地改革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荣获斯大林国际文学奖。无论从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看,或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历程看,它都是具有史诗性的作品。冯雪峰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就指出它“是我们一个重要收获”“是一部相当辉煌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带来了一定高度的真实性的、史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以来的这段历史(习慣地叫做“中国現代史”。但近年来有些人主张从1840年鴉片战爭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按照社会形态,通划为“中国近代史”,而以“五四”运动及党的成立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1949以后才称为“中国現代史”。)的重要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与它比拟的!中国的工人阶級及其先鋒队——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依照历史的发展規律,領导着全国革命的人民創造了这个伟大无比的时代。这段历史的时期虽短,却是光芒万丈!党和毛主席一再闡明“五四”以来历史的重要意义,并重視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解放以来,許多党內  相似文献   

16.
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沦为其殖民地,朝鲜爱国志士被迫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独立运动.20世纪30年代,东北的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者大都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肩负着直接投入中国革命和积极准备、努力促进朝鲜革命的“双重使命”,与东北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进行着长期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朝鲜抗日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这段历史两国史学界应该采用“一史两用、历史共享”的观点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来新夏 《学术界》2003,(3):82-89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末一个封建王朝 ,同时它既是中华民族的融合者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括者。过去由于辛亥革命时期反满宣传过度的影响 ,清朝历史没有得到应有的准确认识和表述。上世纪 2 0年代编纂的《清史稿》又未尽如人意。因此 ,为世界瞩目的中国正史 ,一直没有一部足以为二十五史殿后的高水平《清史》出现 ,实在是中国这样一个历来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度的缺憾。新朝为旧朝编史是中国历史编纂事业中的重要传统。新中国建立后 ,即肩负着编纂清史与民国史的重任 ,而二百余年之清史的编纂 ,尤为当务之急。但数十年来由于种种人所周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诗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生、建构与中西传统诗歌的内在联系,它在20世纪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如何向内、外拓展,其诗性特征,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是非功过与历史地位等等,已被众多的研究者深入研究,新诗研究本身已构成一道迷人的思想、文化景观。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新诗中许多被研究者所遮蔽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对新诗研究本身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特邀请五位博士,就新诗史研究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进新诗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霖 《东岳论丛》2004,25(3):84-94
20世纪编写“中国小说史”著作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1897年至 2 0世纪最初 2 0年为奠基期 ,2 0年代至 70年代是演进期 ,80年代以后是求变期。在这框架下梳理了“中国小说史”著作发展的轨迹 ,并从史识、学识、学养、视角等不同角度 ,或详或略地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进行了评介 ,为以后治中国小说史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