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柏格森的生命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格森作为20世纪美学第一人,其深层思想结构和美学范畴的设定,开启了20世纪众多的美学领域和美学方向。在他的不乏矛盾的艰难思想选择中,我们看到了现代西方美学诞生时的阵痛。由于他以巨大的思想勇气扭转了理性美学这一19世纪"思想活动的习惯方向",故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这一原始创新的思想活性。  相似文献   

2.
柏格森生命本体论美学认为美的本质在于通过客全对象的感性形象来显现内在的生命冲动。唯有直觉体验才能不从任何功利目的出发,直接把握到生命本体,发现或认识美。他认为美感的本质在于轻松、敏捷、连续性的自由意志。在冲破黑格尔理性主义美学的统治方面,柏格森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恶性事件频繁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而大学生自身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尤为重要。非理性因素,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想象、直觉、灵感等,它具有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正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本质,其中的"绵延"、"直觉"和"创造"等思想,对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恶性事件频繁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而大学生自身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尤为重要。非理性因素,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想象、直觉、灵感等,它具有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正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本质,其中的绵延、直觉和创造等思想,对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体不是通过概念思维所能达到的,而要靠直观来把握。这一观点并非柏格森的原创。在普罗提诺(Plotinus)等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中我们就能读到相关的论述。然而,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与柏格森之间存在如下重大差别:前者把永恒不变的理念当作最高实在和把流变的世界万象当作幻影;柏格森则倒过来,他告诉人们:倘若你试图认识实在,那么你就跳入到那条“流”本身中去直接体认那种活生生的东西。他主张依靠对意识绵延和生命冲力的直觉建立本体界的形而上学,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概念思维建立现象界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自我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哲学讨论的主题,柏格森从他的绵延概念出发。对于自我的本真状态和自由的真实含义做出了新的解释。绵延在柏格森的哲学中被描述为真正的时间、纯粹的记忆和人格深处的自我,是生命的本真状态。通过对绵延的分析中,柏格森认为生命就其本性而言,就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绵延"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的"绵延"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观念--生成,这使得柏格森的哲学能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然而由于"绵延"说本身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再加上其它的理论片面性,所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又在兴盛几十年之后很快走向衰落.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一些流行的理论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一生都在关注人生和社会两大问题,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同样直指生命本身。本文从梁漱溟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核心概念、弘扬的基本精神、产生的不同背景和意义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梁漱溟的生命哲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绵延论、时间观、直觉、生命美学以及生命美学对中国学者的影响等方面,对近10年来柏格森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强调了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在21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试论劳伦斯小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的小说 ,因其对性本能和性关系的着意描写 ,曾被认为是色情之作 ,也曾被誉为性解放的先锋。劳伦斯对性本能意识的复苏和觉醒过程的描绘 ,特别形象地体现了柏格森的非理性的直觉主义在人生命创造活动中的根本作用。同时表明直觉和本能在劳伦斯笔下 ,不仅成为批判工业文明的锐利武器 ,而且还对近代本质主义的人本主义思维进行反思和批判。劳伦斯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 ,构筑了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同构性的小说文本 ,从而表明劳伦斯小说独具一格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从"注视"到"聆听"--昆德拉与当代美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德拉的作品中,两种身体形象代表了作者的美学态度,其中"注视"指传统理性主义的独断,"聆听"代表以直觉感悟为特征的关爱."聆听",即以直觉的方式感悟他者,预示着当代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所反映的人的自由与存在、选择与责任、博爱与和谐等存在主义思想 ,对《宠儿》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13.
从康德的先天直观到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他们的直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既通过先验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又通过原本直接地被给予的明见性(直观)担保了知识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4.
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对保证期间的规定存在矛盾,保证期间既非除斥期间、也非诉讼时效,也非所谓的失权期间。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附期限法律行为所附的解除期限。  相似文献   

15.
自由、平等是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高擎的一面旗帜 ,卢梭以他小生产者的独特视角洞察了自由、平等的发展过程 :平等—不平等—平等 ,从而奠定了他在法国哲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摧毁了工人的个体活力与自由,诱发了人类本质的嬗变,但这只是社会发展的短暂阶段。劳动的本义不是分裂人和奴役人,而是使人的创造力以人性的完整和自由的唯一形式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要恢复人的存在就是要瓦解分裂人的历史,这是历史不可避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自由和平等作为两种社会价值,既有一致之处,又存在着内在的张力。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试图调和两者的冲突,将自由与平等结合起来。虽然罗尔斯的平等自由思想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摒弃了自由与平等各执一端的弊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今的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强制行政执法方式是近年来我国行政执法创新的产物,相对于强制行政执法而言,它对行政相对方自由和平等的实现,以及提升政府保障人权得以实现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决定了非强制行政执法将会成为行政机关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动产和不动产的用益物权,但只列举了一系列的不动产用益物权,并规定了部分用益物权的期限,对动产用益物权没有详细规定。有学者认为建设用地权的70年期限是除斥期间,进而推及到所有的用益物权期限是除斥期间。这一观点得到广泛的传播。然而,通过法理论证可知,现有用益物权的期限不是除斥期间,亦非取得时效或消灭时效,只是法定存续期间。  相似文献   

20.
平等作为人类一个古老和抗议性的理想,其理念在近代经历了一个随自由主义理论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即古典自由主义的权利平等、功利自由主义以自由为基础的平等和新自由主义平等的限度。这种情况说明人类对于平等的理解远没有达成共识,平等的内涵也必然会随社会本身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