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月1日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表明中国经济法制在"一国两制"政治架构下开始了创新性实践.一方面,<安排>的立法目的与我国现有经济法制明显不同,凸显中央政府处理"两岸三地"问题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安排>超出现有法律分类,具有鲜明的法律特征.<安排>的实施与发展对我国经济法律实践提出了挑战由于其具有潜在的广泛影响力,内地众多政府部门必须克尽职守,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兴利除弊,实现<安排>的立法目标;发展<安排>则需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立文 《学术界》2005,7(5):126-134
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对日本工业的三大贡献是开创现代企业制度株式会社,提高资本家的地位和创立"<论语>算盘说"经济伦理.而其中的"<论语>算盘说"则是其成功的精神支柱.涩泽认为,儒家的道德精神与日本的经济活动之合一是振兴日本经济的必由之路.有<论语>无算盘则无成,有算盘无<论语>则不立.涩泽的经济活动和理论研究还证明资本主义本身的内涵、形式、运作、表征是多元的和多样的,所以日本没有必要"脱亚入欧".日本只要发扬"<论语>算盘说"之精神,并能"与时偕行",就能生生不息,永继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是富勒在与哈特论战的大背景下写就的,同时亦是富勒本人法理学主张的全面展现,是其思想发展的巅峰之作.富勒在该书中全力论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主要是一种愿望的道德而非义务的道德,它是"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这一目的性事业本身所固有的道德性原则.尽管"法律的内在道德"引起了颇多争议,也遭致了包括哈特在内的许多法学家的批判,但这一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法律本身的理解抑或是对于法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阎振民  张红 《理论界》2004,23(6):337-338
2002年<纵横>杂志发表"我在伪满时期的学生生活"回忆文章.文章在涉及"勤劳奉仕"这个伪满洲国所特有的历史概念时出现两个错误其一,"勤劳奉仕"始于1944年;其二,"勤劳奉仕"是当时社会开展的"自救运动".事实上,早在1939年,伪满"协和会"就开始推行"勤劳奉仕".1942年日伪当局已经用"法律"形式加以制度化.从本质上说,"勤劳奉仕"是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制东北民众为其充当劳工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5.
GATS最惠待遇制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总体框架性法律文件,对最惠国待遇制度的规定并不具体,因而服务贸易中的最惠国待遇制度不仅在范围、内容和适用方法上与货物贸易的最惠国待遇存在区别,而且在其适用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的几个术语亦需要澄清和确认.  相似文献   

6.
张雪梅 《天府新论》2004,14(5):122-124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涉"的中立立场,这是由于苏联当时国内外条件所限,也是为了达到避战自保的目的.德日防共协定的订立使苏有两线作战之忧,继续保持中立已不可能.<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抗战是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对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苏联也开始走上援华道路.  相似文献   

7.
"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涵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在学术界发起并主导了一场关于<春秋>性质问题的讨论.在当时社会反封建思潮的鼓动下,"古史辨"派继承并发挥了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怀疑精神和古文经学家的"六经皆史"说,得出"孔子不作<春秋>"、"<春秋>为史学著作"等错误结论."古史辨"派的<春秋>性质研究对整个20世纪的<春秋>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制约了此间经学史、史学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何平 《人文杂志》2005,(4):103-107
作为"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红色经典",从发表至今,对<红旗谱>的阅读、批评和接受应该已经"经典化",但仔细考察文本,就会发现<红旗谱>这样的"红色经典"依然给我们留下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关注的是<红旗谱>如何改写现代文学传统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谱系的书写以及这样改写的意识形态背景.事实上,许多"十七年"的"红色经典"都存在对于现代文学传统改写的问题,本文虽然只是一个个案的审视,但希望借助这个个案为"十七年"文学研究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最成功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社会悲剧,凡人悲剧,以及"美国梦"悲剧三个层面来说明<美国的悲剧>正是"美国梦"的破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周克庸 《学术界》2005,(6):119-124
<论语·乡党>"寝不尸"的"尸"字,应训为"曲胫".联系到<论语>的思想体系,不难看出,"寝不尸"乃是孔子对"非礼勿"原则的身体力行,它体现的是修身进德主体在化"礼"为"仁"的过程中必经的自我磨砺.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它的历史的"抒情时代",包括鲁迅,历史中的许多趋近新思潮的人也都同时进入了他们生命与精神中的"抒情时代".从<鸭的喜剧>与<为"俄国歌剧团">这两篇不太为人关注的文本可以看出,鲁迅在1922-1923年这一时段有一特殊的精神历程已步入中年的他重新涌起过青春时期的情感--一个青年诗人的情感,并且生发出人间与精神的"沙漠"、粗暴的历史等重要的思想命题.  相似文献   

12.
王闰吉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37-139,162
与"与时俱进"近义近形的短语有近百条,它们都来自同一来源,即源于<周易>的"与时消息"、"与时偕行"和"与时偕极".其中仅十多个编入成语词典."与时俱进"的入典,体现了成语广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尔雅>的训诂模式与方法都围绕"求同"而展开,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语义系统,认识论中的"同一性"思想是其深邃的思想根源.原著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语言层面"求同"的整体框架体系构建以"同一"为目的的多层次语义类聚系统;在"沟通同一"和"辨释通别"的两个层次上组织词条的"求同"训解;实现包容"同一性"的最大义象整合.它们对哲学的"同一性"思想多方包容,同时这种独特的整体训诂格局在"求同"认知领域也得到了圆满的解释.这也成为<尔雅>的训诂传统.  相似文献   

14.
"入库规则"是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基本规则,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则扩充了代位权的效力,形成了我国代位权制度中的"优先权规则".这一司法解释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以"优先权规则"取代"入库规则"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建设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这是人们考虑比较少却又是一个急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不但要充分估计"入世"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效应,而且要切实正视其可能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充分认识到挑战将更甚于机遇."入世"后要在四个主要方面加强恩想道德建设:一是在全社会开展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宣传和教育,坚持思想和行动相呼应,为"入世"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氛围,不断提高人们识别、处理和吸收各类思想道德信息的能力;三是加强"WTO"规则的研究,从道德和法律的有机结合上进一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四是重视信息网络化的应用性开发,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渠道,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化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经济人"范畴是否具有道德性的问题众说纷纭.实际上,理论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要弄清理论上的"经济人"是否具有道德性质的问题,必须首先考察现实历史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人"的道德状况,我们看到,现实的"经济人"的道德状况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7.
钟扬 《学术界》2001,(1):242-250
孔繁礼先生是个无冕学者,长期守望在中学讲台,至今年近八十连起码的"中教高职"都没有.他却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宋代文史,撰写出版之著作14种,计有760多万字,其中十部由中华书局出版.尚有十多部著作在出版中.已出版者如<苏轼年谱》、<全宋词补辑》、<宋诗纪事续补》,皆为轰动学界之上乘之作.对于日趋浮躁的中国学界来说,这位"迂"得可歌可泣的宋代文史研究专家的治学道路与精神境界无疑是一道新的风景线,能发人深思与猛醒.  相似文献   

18.
"雀"字有"què、"qiāo"、"qiǎo"三种不同的读音.这三种读音涉及到"麻雀"、"雀斑"、"雀盲"、"雀盲症"、"雀盲眼"、"雀予"、"家雀儿"等一批词语.其中一部分词语的读音是确定无疑的,但"雀盲"、"雀盲症"、"雀盲眼"这三个词语中"雀"的读音却容易使人产生困惑.<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审订了"雀盲症"的读音,而未涉及到另外两个词语的读音,通过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对"雀"字的读音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但史家认为,他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的人格无所取.实际上,公孙弘的人格是"曲"与"直"的悖立整合.他有从谀承意的一下面,亦有正言直谏的一面;有曲学阿世的一面,亦有坚持儒家之道的一面.这悖立的两面整合在一起,使"曲"与"直"皆具有一定的限度而保持回旋的空间,不"曲"到极处而弯,亦不"直"到极处而断.由此,公孙弘既受到武帝的重用而拜相封侯,又受到儒林学士的敬重、追慕.公孙弘第二次对策在元光元年,他著<功令>而置博士弟子员在元朔二三年间.  相似文献   

20.
吴越  陈蔚红 《江汉论坛》2007,4(9):115-120
针对"人本法律观",本文指出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谈人论法,只有"社会关系"才是法律的直接本源.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法本源问题和相关改革的看法:法本源研究应以恩格斯"两种生产"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人的"社会关系"这一客观基础;法本源研究应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为指针,深入认识社会关系对人的定向作用;法本源探讨应沿着马恩关于法的产生及法的功能的论断推进,才能得出与之相协调的应有结论;政治法律改革应遵循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找到创新理念的真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