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盛产女作家,海派三个阶段性代表人物均为女性。张爱玲、王安忆、卫慧等不同时代的书写上海的女性作家,用她们各具特色的文本,以女性叙事为视角,阐释了女性与一个城市的纠缠关系。张爱玲、王安忆、卫慧三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的女性文本有着相通的精神实质和不同的时代所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格调。  相似文献   

2.
虽然张爱玲和简·奥斯丁是分属中西两个不同国度的著名女作家,并且生活的时代也不同,但是她们的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这也相似之处展开论述,挖掘出简·奥斯丁与张爱玲的共通点,以便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赏析或评价简·奥斯丁与张爱玲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是特异的,当别的女作家还在回味自己的时候,她已经冷静地为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意味的封建旧家庭唱出了一曲挽歌。成就她的深切的表现的正是她曾生存其中的没落的贵族世家。在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这种封建旧家庭的衰败及家庭中个体生命尊严的丧失,都表明了一个时代的沉落,一种文化的衰竭,从而也表明了这种封建家庭的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4.
以张爱玲的两篇小说为例,分析其中传统戏剧、电影、现代戏剧等在文本中的结构功能和表意作用,以此管窥张爱玲的写作行为与写作策略,剖析了她作为现代女作家对于社会文化独到的捕捉、观察、回应与创造。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萧红两位女作家对普通生命给予了真诚的观照,她们的散文作品都透露出浓重的悲凉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由于她们个性的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散文亦呈现出迥异的风格:萧红的作品在凝重中表达着人生的无奈,包含着对政治的批判;张爱玲的作品在轻盈中描绘着生活的可爱,也展现着人性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6.
叶细细 《社区》2009,(8):42-43
在民国女作家中,冰心不知因为太红还是别的原因,很不讨人喜欢。公然说出刻薄话的就有苏青和张爱玲。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张爱玲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期望对张爱玲翻译研究提供帮助,并引起更多学者探析张爱玲翻译行为.本研究表明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1)翻译行为的“适应”;(2)翻译行为的“选择”;(3)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大而破"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主要有被扭曲的疯狂变态女性和为谋生而谋爱的女性两种;张爱玲洞察和把握女性生存状态的高超能力,主要缘自于她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女作家沉樱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她代表了现代女性创作的一个历史阶段。相对于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她有诸多超越性的贡献。无论就其小说人物世界的风貌,还是小说技术的执著研习,她都具有丁玲之后张爱玲之前的中介性质。她是最早关注并表现现代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表达了“不仅仅做人,还要做个女人”的性别自觉。  相似文献   

10.
海外著名女作家聂华苓在她的新著《三生三世》一书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一束玫瑰花",是谈殷海光的。聂华苓这个名字,许多读者是从她的《千山外,水长流》、《桑青和桃红》中熟知的。这本《三生三世》是一部完全个人的亲历历史,是一个在大陆生活二十四年,台湾十五年,美国爱荷华三十八年至今的女作家的历史,无怪乎聂华苓慨叹自己好像活了三辈子,自传里以一个女性细腻敏感的笔触,来向读者展示她眼中的殷海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作为一个成名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旧上海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既有超脱现实的苍凉笔调又有古典的美感,其中环境描写、语言风格和形象塑造等文本构成因素,在现代的心灵智慧与表现方式下,不经意间均流露出浓厚的古典情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重要的女作家,其都市小说创作有一定的相似性。从她们对都市女性生存境遇的刻画、对市民日常生活的描写及共有的怀旧意识三方面比较她们的异同,指出王安忆的都市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张爱玲的笔法,并拓展深化了都市小说的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本中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它身上还负载着关于两性关系的文化密码.从张爱玲、王安忆等女作家的文本分析可知,“女子进城”这一女性文学创作内在模式,显示了女性与城市关系的两面——亲和性与悖离性.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女作家,在她的创作思想、作品价值和文章人物特点中,发现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的状态可以用“失语者”这一视角来解读。同时,用福柯的权力与话语理论可以更深层次的探讨张爱玲笔下“失语者”形成的过程及原因。因此,尝试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深度结合,用“失语者”的视域深入探讨张爱玲笔下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塑造原因以及文中形象的文本价值和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女性写作有一个鲜明的自审视角,所谓的自审,指向的是男权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女性丑恶和她的本质弱点。本文旨在剖析每一个时代,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等一批女作家感应时代的氛围,切入的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和对类的自我做出的灵魂审视和冷峻批判。  相似文献   

16.
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张爱玲,本着对现实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刻体悟,走出女性神话,以冷峻平实的笔调揭示出:传统的男子中心意识造成女性内在精神的匮乏和女性的生存困境。然而女性如何摆脱命运的播弄,找到自我的位置和价值的问题,在张爱玲那儿仍然是悬而未决的。  相似文献   

17.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如今已在大洋彼岸悄然而逝。当我们回过头来读她的“传奇故事中的普通人生”,仍有一种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感觉。一部《传奇》,几乎使是一个“张爱玲的世界”,五彩纷呈地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正如杜亚美所说:“犹如一个外科医生用决定性的一刀,割开皮肤和肌肉,以便弄清楚隐藏的病因一样,现代小说家想了解的主要是心灵,它被看成是基本的最高尚的现实,决定着其余的一切—…·。”张爱玲也十分注重女性心灵的关注。《传奇》中的人物,仿佛都在鬼械的…  相似文献   

18.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试析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姜燕由于创作主体间的差异.谈到对人世间种种丑恶、病态人格的揭露.人们往往难以和笔法温柔细腻、情感充满善意和爱恋的女作家们联系在一起.沈从文在评价中国女作家时.就说她们常用“美好的语言来写人生”。...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不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她们的都市小说在题材选择、女性形象塑造以及美学风格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其审美差异性主要源于她们的时代家庭背景差异、女性意识差异以及审美意识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 ,她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束缚下而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的沉积与心态 ,喊出了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妇女反抗不平的呼声 ,表现了一个被压抑女性的反抗意识和对自我生存价值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