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一月下旬,在排演《王昭君》的准备过程中,我和戏组的演员们深入到内蒙草原。蒙古族虽非当年的匈奴,但王昭君却在这一带度过了她的大半生。我们这次是走马观花,为期甚短,但草原的风光、牧民的风习,还是给我们以深刻的感受。这对如何体现两千年前匈奴民族的生活、情感、人物、性格,初步获得了大胆展开创作想象的依据。我们曾两次到呼市南郊昭君墓去游览瞻仰。昭君墓,又称“青塚”,据说墓地周围的草色四季长青。“青塚”,真是一个极富诗  相似文献   

2.
怀着景仰的心情,我翻开了文成国先生的《心吟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昨天的事很平淡》,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昨天的事儿都很平淡,平淡得似乎没有;昨天的爱情很平淡,只不过是两个人用责任垒造新的巢楼;昨天的事业很平淡,只不过是千万人用激情推动  相似文献   

3.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大黑河南岸,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史籍记载与民间传说中,王昭君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女性。据载,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  相似文献   

4.
行者 《民族论坛》2001,(1):37-37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传说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容,盛名古今。然而,她的盛名,并不单是由于她的美貌,更是由于她勇于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人民和睦相处、世代相好做出奉献的美德。  仲夏时节,我步入呼和浩特,首先想要寻访的便是王昭君的“仙踪”。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我看见大黑河南面的冲积平原上矗立着一座高大土丘,丘顶立着一座青瓦红柱的凉亭。人们说,那就是塞外负有盛名、被称作“青冢”的昭君墓。  顺着土丘拾级而上,但见两边绿树葱茏,花团锦簇,令人心旷神怡。走进陵园,仿佛走进了一个永久的传…  相似文献   

5.
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而昭君让后人铭记的是她远赴"塞外"和亲的故事,舞剧《昭君出塞》既是真实的还原历史文化背景,亦是深情的演绎了昭君的心路历程.舞剧分为序·烽烟、第一幕·和亲、第二幕·出塞、第三幕·贺婚、第四幕·宁边、及尾声·共荣,故事始于战火烽烟,终于友好团结.舞剧《昭君出塞》是一部古典舞舞剧,但舞剧打破了以往的常...  相似文献   

6.
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距今已有1500多年,从墓的形制和规模来看,其主人无疑是河西五凉时期当地一个地位极高的人。墓穴中的壁画内容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大部分。在三重世界里,神话故事占据很大一部分,内容丰赡而生动,蕴意隽永而深远,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较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雨蔚 《民族论坛》2005,(9):30-31
多年以来,唐朝诗人李商隐“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之《蝶》诗,就像是一只翩跹于时空之中的蝴蝶,引诱着我去寻访美人前世之所属、所爱。曾经的西子遗殿,曾经的昭君故村,曾经娉婷比肩鲜活在历史长河中的两个美人——西施与昭君,在历经了千年的风霜雪雨之后,是否依然能撩拨起沉潜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份高山流水般的温情与缠绵?西施越溪女清晨的浣江,风轻轻地掠过岸柳的枝头,将一份飘渺的印象点缀在了流水的波纹之中;贴水而来的晨雾就像是一个被黄酒浸润了千年的梦,氤氲在静静流淌的浣江上。一座小巧玲珑的浣纱亭,倒影着的是一份被涟漪无限扩…  相似文献   

8.
我一到新疆就不断听到介绍,帕米尔高原上的重镇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族聚居的地区,全自治县2.6万人口中,塔吉克族是主体,在这里,汉族倒成“少数民族”了。塔吉克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辽阔的高原山川陶冶了塔吉克人豁达豪放、淳朴诚实、讲究礼仪、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在他们那里,社会秩序井然,人们之间友好相处,监狱里常常是空荡荡的。这些介绍使我一想到“塔吉克”,眼前便浮现出一幅世间桃源的图象。来到祖国最西部的边陲城镇塔什库尔干以后,我急切了解富有传统特点的塔吉克人的生活。一天黄昏时分,当地部队同志陪同我们几  相似文献   

9.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因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故名兴山.兴山县是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是昭君和亲文化发祥地.全县共辖两乡6镇,总人口1827万,国土总面积为232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布赫副委员长对弘扬昭君文化一事亲自作了重要批示2000年 3月,一直在追踪报道张茂霖弘扬昭君文化一事的笔者,得悉自己在写给内蒙古党委书记刘明祖,人大副主任贾才等领导同志的信件有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答复:刘明祖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此事很大”;内蒙古党委副书记其木格批示:“这是件好事,应该提倡”;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民的批示则谓:“此事涉及的是内蒙古的一件大事,民族团结的问题”;内蒙古人大副主任贾才在批示中指出:“昭君文化想法很好,昭君对民族团结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在笔者写给布赫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11.
河南洛阳,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话:“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北邙是洛阳城外的一块风水宝地,自东周以来就是历代达官贵人的殡葬之地,古墓集中,民间有“邙山墓多无卧牛之地”一说。这些遍布高大墓冢的山岭也因此成为盗墓者的乐园。但那些黑衣夜行者没有想到,在他们眼里毫无价值的花花绿绿的破陶器,后来居然成为名扬四海的“唐三彩”,一匹35厘米高的三彩马在黑市能卖出40万人民币的高价。而邙山脚下小村子里世代为农的村民们,就更没有想到,这些从地里翻出来的彩人彩马,有一天居然改变了他们延续千年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吹吹打打来接我,吹吹打打来接我。你为什么不打锣,锣在汉阳河。你怎么不打鼓,鼓在宜昌府。你怎么不放炮,炮在荆州道。——兴山民歌《香溪河》在湖北兴山县,群山之间,香溪河水蜿蜒流淌。有一种古老的声音,它曾经唱出了王昭君出塞时的怨恨和忧伤,也曾经唱走了村民们生产劳作后的疲乏和劳累,至今这歌声依旧在荆楚大地回响。昭君娘娘和北番,怀抱琵琶马上弹,声声弹出雁门关。——兴山民歌《昭君娘娘和北番》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留有“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出生于湖北省兴山县香溪河畔的一个平民之家,汉元帝时代,昭君被选入汉宫.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自愿归附汉朝,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昭君得知此事,自愿请行出塞,充当和亲使者,昭君到达塞北后,被封为“宁胡瘀氏”,这就是有名的“昭君出塞”.从此,草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汉匈双方友好长达60年之久,出现了和平繁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我经常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出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偶尔自己也带团出访。在艺术节期间我们有时集中住在当地学校或宾馆里,更多的是分散居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我记得我们分别在荷兰人、德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家里住过。有的是一周,有的仅是一天,但总的印象是这些国家的居民对我们都非常地热情、友好,可以说关怀备至,给我和我的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我们中很多人还和我们的外国房东保持着联系,这在一般的出访中是不多见的。这些国家的人民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相似文献   

15.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王昭君名嫱,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宫。为化干戈为玉帛,安宁各族人民,昭君深明大义,摈弃世俗偏见,毅然自请,离别故土,远嫁匈奴。昭君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呼韩邪单于亡故,汉成帝又命她...  相似文献   

16.
平淡是真     
青春的年龄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一去不复返,那曾拥有的雄心壮志也因为生活的磨砺而失去了应有棱角。在告别了幻想的金色年华后,忽然间醒悟过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成功者毕竟只是少数,大红大紫者更是廖廖无几,纵观四周,原来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者。早上,当我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汇入到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悠哉乐哉地往办公单位的方向驶去时,我体会到一种洒脱自在的平淡人生。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妻子做的可口饭菜,一边谈论着这一天各自的所见所闻,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声笑语,使我品味到平淡日子里的那份…  相似文献   

17.
伊班人     
伊班人是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当地居民中人数较多的土著民族。目前,该地区尚有受英国保护的文莱苏丹国和马来西亚的两个州——沙捞越和沙巴。这里除当地居民外,还有马来西亚人、华人、欧洲人和来自亚洲各地的移民。伊班人主要居住在沙捞越、文莱和加里曼丹岛的印度尼西亚部分。据1978年统计,沙捞越共有伊班人38.5万人,文莱有0.8万人,而印度尼西亚有1万人。伊班人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分支,与马来西亚语十分相近。伊班人属于  相似文献   

18.
昭君出塞对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历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文章从昭君出塞故事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开拓创新,自由自然和顺应时势变化,分别从文化相对论和场域理论角度解读开拓创新和顺应时势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眼罩作为一种古代生活用具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被发现之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争论,一般意见认为是冥器(瞑目),而本文认为应该是墓主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具,于墓主死后作为随葬品伴着主人长眠地下。根据对《突厥语大词典》关于眼罩、雪盲等词条的解读,以及联系当地环境条件,本文认为眼罩是一种可以避光、挡风沙、遮面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也在不断演化着眼罩的结构与质地,在宋及以后明清流行于北京等北方地区的眼纱、眼衣等就是眼罩的流变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①草原发掘古琴一架,传说是昭君娘娘摔碎的琵琶。为拨去娘娘心头上的云雾,当年呼韩邪单于曾下令三天内仿造只精巧的琵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