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辽沈战役胜利的取得,罗荣桓作出过巨大贡献。他注重部队全面建设.为辽沈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他坚持原则,保证了军委作战方针的贯彻执行;他拾遗补缺.直接参与指挥了战役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2.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毛主席亲自掌握战略决战时机,选定战略决战的方向,制定作战方针,规定兵力部暑,指挥我军取得了这次战役的伟大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是辽沈战役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但是,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千方百计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方针,抗拒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推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  相似文献   

3.
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校最近举办了一期工农兵理论学习班。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省内工厂、农村、部队、机关等有关单位的理论骨干,和我校部分工人、干部、师生共三百多人。这期学习班,首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军事思想,狠批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大家在学习中注意了三个方面:一是认真看书学习,掌握思想武器,深入学习毛主席《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九篇军事著作,分清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什么是林彪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归属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是东北解放的根本保证,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并由此展开的战略决战,则极有力地加快了东北解放的进程。东北的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东北的解放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起到了重大的支援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沈战役,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的三大战役之一。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是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指针。这篇著作虽然离现在已经二十六年了,但是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文章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军事思想,是我们今天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战略决心和军事部署,来源于对客观形势和敌我力量的科学分析。一九四八年七月,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年,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我军已壮大到二百八十万人,在战略上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战略攻势越打越大,越战越强,解放区不断巩固发展;蒋匪军屡战屡败,已减到三百六十万人,而且被我军分割牵制在东北(沈阳)、西北(西安)、华北(北平)、华东(徐州)、中原(武汉)等地区,从  相似文献   

6.
气势磅礴的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已经与全国人民见面.粟裕,作为华野(即华东野战军,下同)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在电影中已得到形象的反映.战役的关键是制定作战方针.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中央军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吸收了各野战军、各战役指挥员的建议和意见.可见,淮海战役作战方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就粟裕在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制定过程中的贡献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7.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到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时明确指出:“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是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概括而确定的表述。笔者认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表述,是有一个前后不尽相同的变化过程的;八路军的这一作战方针,是经历了一个从开始提出到最后确定、最终形成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我军遵照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具体的战役方针,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克北宁线上重镇锦州,卡死关外敌人通向关内的退路,将东北、华北敌人的两大集团军,实行战略分割,把关外蒋军封闭在东北,不让其撤向华北、华中,造成关门打狗之势,将之就地全歼,以完成伟大领袖毛主席交付的战略征务。但是林彪这个野心家、阴谋家却从右倾机会主义立场出发,畏敌如虎,更对当时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客观形势,视而不见,不敢与敌人实行战略决战。他制造种种借口,拒不执行毛主席的南下北宁线的作战方针,严重干扰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他按兵不动,坚持将东北我军的主力部队留在北线,攻打长春。而实际上他又不敢攻打长春。胡说什么:“长春之敌的抵抗极为坚决,我军攻打长春即会付出最大的伤亡,最后仍可能无法解决战斗。”接着,  相似文献   

9.
被斯大林赞叹为“奇迹,真是奇迹”的淮海战役,再现于电影《大决战》的第二部,已经与全国人民见面,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欢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奇”的,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和各野战军首长、各战役指挥员的智慧结晶;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法也是“奇”的,它保证了正确作战方针的贯彻执行;只以相当兵力打进攻,而以半数  相似文献   

10.
略论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鄂明书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全歼卫立煌、廖耀湘兵团,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简略探讨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一、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  相似文献   

11.
姬建民 《中华魂》2012,(11):35-36
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参加过"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抗美援朝"等诸多战役,屡建奇功,荣获"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多种荣誉称号,曾出席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亲切接见。他复员回到地方,却对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是震惊中外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关键,只有打下锦州,才能完成关门打狗,全歼敌人于东北的目的。而锦州战役能否顺利进行,又取决于塔山和黑山两地阻击的部队能否挡住蒋介石东西两路的援兵。其中以距离  相似文献   

13.
百团大战,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该不该发动;二是是否违背了中央的作战方针;三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本文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当时战役的客观环境.敌我态势及作战目的、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结论:百团大战是应该发动的.它没有违背中央的作战方针.而且予敌以沉重打击.鼓舞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是“功大于过”.在战役进行过程中,有些教训也应吸取。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预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对战争的进程进行估计。他曾希望以胜促和,并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预见到这场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对于战争的时间进程,他最早估计需要五到十五年,后来估计需要五年,在辽沈战役后,他估计前后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推翻国民党政府。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进程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之一,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国同志的新著《辽沈战役研究》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对辽沈战役发生、发展及胜利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在众多的研究战争、战役的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找到了一个正确地研究辽沈战役的切入口诚如作者所...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建立后,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战场,为了发展自身力量,为了实行和八路军携手作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规定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是东进、北进,即“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在贯彻执行这个发展方针上,陈毅和项英发生了严重分歧。陈毅是坚定的、完全的、彻底的,项英是动摇的、不完全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7.
上面我们对增益经济的基本特质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那么如何发展这种经济呢?答案就是把形象战略渗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战略”本来是一个军事术语,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谋略。这种筹谋包括作战方针的制定、作战原则的确立、作战阶段的划分、作战区域的分割,作战步骤的实施等等,它要考虑双方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8.
军事战略方针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抗战初期实施何种对日作战战略方针,在党和军队内部形成了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不失时机地实施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这一战略方针的转变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革命,还是不敢斗争、不敢胜利、不敢革命,这是在辽沈战役中,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斗争的实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胜利结束的辽沈战役,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进行战略总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在这场规模巨大,惊心动魄的两个阶级大决战中,毛主席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20.
辽沈战役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部署和指挥的。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是我军广大指战员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所取得的。但是,长期以来,林彪一伙肆意篡改历史,极力把林彪装扮成正确路线的代表,肉麻地吹捧他为“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贪天之功为己有,把辽沈战役的胜利说成是他指挥“英明”所取得的,真是无耻之极。我们要把林彪一伙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辽沈战役从准备到结束,一直存在着两种军事思想、两条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作出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毛主席洞察一切,英明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