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2.
对照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主题,《学记》里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教育意蕴,具体体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文道并重的个体;教育方式是通过实践进行有与知的关键连接;教育内容为主动与被动学习内容的透析融合,等等。应借鉴《学记》中的教育理想,反思当代公民教育实践的不足,发展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公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香港公民教育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之前,香港没有公民教育.百余年来,香港长期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成为一个"非政治化"的典型代表.港英政府透过立法禁止教师和校方进行政治活动,以课程和审核教科书来控制学校科目和课程教材,以及颁布官方通告和指引等手段,来严格控制教育体系.港英当局要求市民安身立命,埋头创造经济成绩,服从政府的管治制度.政府的<教育条例>禁止学校教学内容中包含任何有关政治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政府管理人才与企业精英,国家、民族等概念则被有意识地加以淡化,许多大学毕业生对中国历史、地理与现状了解甚少.按香港学者的说法: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前,香港学校的公民教育可说是"无民族"、"无政治"的"疏离式的子民教育".生活在"子民式政治文化"下的香港人,实际上只具有"居民"类属而无"公民"身份.自然也没有公民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教育思想必须以理性的自觉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和化本开新。历经数千年积淀,中华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线并涵括其他学派思想精神的博大思想体系,其整体本位、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等理念品质蕴藏着丰富的当代公民教育思想资源。厘清其中的公民精神教育因素,使之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相对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教育思想的时代融合,对于推动公民教育的中国本土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性使其公民教育具有独特的方式,多元文化是其民族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含义,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来分析其公民教育的背景,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特点等,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经验和优势,以此形成对我国当下的公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多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导致当前中国公民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危机,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趋同现象明显等。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回归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才能肩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已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迄今为止,对公民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理论界还没有达成共识。通过对公民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内容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形式.公民教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公民自身的权利、义务,以及公民与他人、社会、国家和全球关系,使他们成为一个负责任公民的课程领域,具有综合性、价值性、生活性和实践性.我们依据公民的多元身份——个体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全球公民,确立了公民教育的目标和公民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公民教育课程设计的三种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生活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品质包括讲德性、守规则、有理性以及重参与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大学校园缺乏公民教育的文化氛围,大学生的公民品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塑造和培养。利用公民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公民品质,需要引导大学生追求优良的公民品质;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要载体,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需要在校园生活中开发利用更多的公民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有效开展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香港公民教育的历史进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评述迈向21世纪的香港公民教育应放眼培养广义的公民,并着重就广义的公民教育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必须从以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以公民身份意识为核心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向度加以展开。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公民教育的机制保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公民教育外部环境,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主题。为了澄清今日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我们必须追本溯源。古希腊公民的德性完整地显现在自我灵魂的养成和城邦正义的实现过程中;中世纪的基督教对人的灵魂的救赎,就是为了把人从积极的政治生活中撤离出来;现代社会对个体自由的过分强调,使公共生活逐渐衰落,个体的权利诉求与社会法定的义务责任逐渐融入公民的品性之中。当前,学校公民教育应回到原点,重新培植公民教育的理念,以公共生活开启个体的公民教育,对个体实施在公共事务中践行自我德性的公民教育,使个体在学校生活中养成公民意识,把个体造就成明日公民;培养个体的公民实践品格,使个体在公共空间彰显公民的实践品格,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公民品德理论对公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公民品德的论述,将公民品德分为好公民的品德和善人的品德两种类型,指出公民品德应符合其政治体系并以促进城邦的优良生活为目的.现代公民教育也应以培养出符合国家政治体系要求的、促进国家优良生活的公民为宗旨.为实现这一宗旨,一要重视合格公民教育,培育"好公民";二要加强道德教育,培育"善人";三要通过政治参与和道德实践养成良好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公民资格的法理确认是公民教育的现实基础.公民资格的理想践行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诉求.公民资格与公民教育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公民资格概念内涵中存在的内外、权责、统分三种内在的张力,决定了一国公民教育的重心必然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我国百余年的公民教育历史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国情,近代以来中国的公民教育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传统、道德精英主义取向以及整体主义情结,体现出对外、责和统这一维度的格外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正确把握了公民理论内涵中的内外、权责、统分三个维度,并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明确的判断,才能对具体公民教育实践中的宏观战略、总体方针、具体途径进行较为清晰而系统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世界公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国家把它视为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养与世界公民相适应的知识、能力、价值与态度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世界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世界公民教育的实践,国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多元文化教育成为许多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目标、焦点和路径等方面来探讨国外世界公民教育的得失,以期对正在推进的我国公民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离不开较高的公民意识,即人的现代化。由于对公民意识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理解,及现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公民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推进公民教育必须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公民教育教材、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和民主实践的教育途径作为保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受内外部诸多变量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被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中.它与公民资格一直保持协同演进的联系.公民资格的历史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进行持续的变革.公民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代代美国人的价值判断与政治情感.其丰富的经验、明确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内容体系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构成了我国公民教育实践可资借鉴的域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