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脆而疏松,既便有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部位极易发生,以其对位难、血供差、功能恢复慢、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为特点。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对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锁定加压接骨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并得到35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5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根据Parker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到94·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提供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入组患者分别从预防感染、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功能锻炼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4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为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之上,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骨折部位血运丰富,经手术治疗后一般愈合情况理想,若骨折累及外侧壁受损,容易导致内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骨折恢复并使得患者死亡风险提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方案较多,相关实践研究也随之增加。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临床治疗相关实践研究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对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将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0例择期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手术时机、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与其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及手术时机有关(P0.05),与其性别及手术时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ASA高风险、骨质疏松均为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80岁、不稳定骨折、ASA高风险、骨折疏松均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加强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控制、提高其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增加营养支持与骨形成作用,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DHS与PFNA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股骨防旋近端髓内钉(PFNA)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27例,根据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小)少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短于DHS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高于DH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骨质疏松,适应能力下降,受到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前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又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的早期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21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小于1周,对照组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大于1周,两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植入PFNA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且观察组Ham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发生后,要尽早为患者开展手术,早期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良好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5年至2009年收治并得到随访的7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7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术式。结果本组77例均正常切口愈合出院,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患髋功能优良63例,可12例,差2例,总优良率83%。结论手术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骨折类型、固定器特点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常发生骨不连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我院自 1 995年 9月至 1 999年 9月采用二枚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41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41例 ,男 2 7例 ,女 1 4例。年龄 38— 72岁 ,平均 62岁 ,其中 68%年龄在 60岁左右。车祸伤 8例 ,跌伤 31例 ,坠落伤 2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类为 1型 7例 ,2型 1 3例。3型 8例。其中约 30 %病人有心脏病或肺部疾患 ,经适当治疗后均安全地接受了手术。 39例为新鲜骨折 ,2例为陈旧性骨折。术前行股骨结节牵引一周 ,局麻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三期辨证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康复及感染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组45例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与疼痛减轻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辅以中药三期辨证治疗,可有效缩短疼痛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与下地负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章征源 《老友》2011,(2):50-50
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骨折,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而髋部骨折更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疾病。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前者属于关节囊内骨折,后者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这两类骨折段血供应特点不同,治疗预后差异也很大。这两类骨折以股骨颈骨折较常见,尤以50-70岁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髓外固定组与髓内固定组,髓外固定组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髓内固定组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60.81±18.32分钟与113.28±16.47ml,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患者;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髓外固定组患者,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髓外固定系统相比,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实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比较,探讨髂筋膜室阻滞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采用PFNA内固定的患者分为2组,围手术期采用髂筋膜室阻滞镇痛2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镇痛24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肌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可坐起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9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217;t=0.479,P=0.633)。结论髂筋膜阻滞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1~6月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6例。试验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手术操作简便可行,对于预后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问:我奶奶今年68岁,两年来,不知什么原因,奶奶总是不由自主地跌跤,有几次均发生骨折和扭伤的情况。请问,老年人为什么爱跌跤?答:老年人容易跌倒,其发生规律是年龄越大,跌倒的发生率越高,而且女性比男性多。跌倒后,由于骨质疏松易引起股骨、颈骨骨折和脊椎压缩性骨折,后果较为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nterTan系统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比对照组70.00%的恢复优良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螺旋刀片位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螺旋刀片放置位置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A组螺旋刀片正、侧位均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C/C);B组正、侧位分别处于股骨头下1/3处及股骨头中心位置(I/C)。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尖顶距(TAD)、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TA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螺旋刀片C/C与I/C两种放置位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术后联合使用康复训练与空气压力波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6.67%,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两组Harris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联用康复训练与空气压力波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恢复效果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 在不同骨折组间,颈干角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1).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与股颈直径呈正相关(P均<0.01),在不同的骨折组间三者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利用CT分析股骨近端几何形态,操作简单、精确性高.颈干角与髋部骨折的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颈干角越小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而颈干角越大更易发生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