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湖民歌调式以徵、羽两类为主.在这两类巢湖民歌中,调式特点是:同宫系统五声徵、羽调式色彩相融相生、交替进行.从调式构成上看,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乐段、乐句之间,也表现在乐句之中.处理方法是:第一,“2”音的功能角色转换,第二,直接游移.在为数不多的宫、商、角三调式中,从调性色彩上看,倾徵、羽色彩现象特点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已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为了将这门新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师应从自身知识的丰富和如何有效地教学上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音乐创作中,民族化意向构造体现的是作曲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但是,音乐作品的民族意向、曲风动向、情境意向的定位选取以及探索也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当中必要的步骤,其涉及到除了形象、表象以外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民族音乐中独有的活动结构过程。本次针对民族音乐创作中的意韵形态架构在民族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鄂西土家族山歌在民间存在的方式和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土家族人民在自己的山歌演唱过程之中,自然生成了许多犹如器乐牌子曲一样的即兴演唱套路,并因此产生了因为各种山歌曲牌连缀导致的曲牌"交杂"现象.  相似文献   

5.
传统并不是某种具体可感的客观之物,而是一种内在的、抽象的存在。传统也不等同于传统物。有了对“传统”之概念的澄清,我们可以看到,仅仅依靠留存的方式不可能让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只有在积极的表演与创作中,民族音乐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当然,传统物不是金科玉律,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流行乐坛的“中国风”现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风"在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和推崇的同时,对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情趣、个性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与"中国风"的核心特征和内涵密切相关。"中国风",就是指那些流行音乐作品融入了具有中国民族化的音乐元素、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诗词,或具有中国古典文学意蕴的歌词及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审美和优秀的传统品格。"中国风"流行音乐之所以深入人心、激动人心,是因为这种意境内涵能够引起本民族最普遍的美学与道德的共鸣。因此,能否和如何利用当代青少年对"中国风"流行音乐喜爱的现实,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审美、塑造品格的功能,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民族道德理想的理解和认同,对青少年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陕西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陕西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经济绩效的低下和其资源和科技水平的优势的现状分析,对经济学中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指出人力资本、制度和资源条件对技术进步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进而为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和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于丹现象’的文化思考"座谈会。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又一经典范例的"于丹现象",凭借其内部蕴涵着的多重文化意义和文化思考,让它迅速越过了文化娱乐界限,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近年来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事件,乃至社会事件。文化哲学该如何去对这样一个文化事件进行深度理解,该如何面对商业利益和大众媒体对文化世界的僭越,如何以此省思我们的当代文化处境和文化问题?成为了每一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热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意在通过对"于丹现象"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揭示出当代中国文化世界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希望这一探讨对深化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能起到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力求本着一种平等对话的精神,合力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共谋出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在西方悄然兴起。近年来,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运用了"口述史"理论与方法,使得民族音乐领域中的"口述史"研究获得较大的进步与突破。学者们在重视民族音乐本体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音乐学界对"口述史"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疑惑与误解,对"口述史"的价值、地位、特征等还认识不足。民族音乐"口述史"研究有着独特的范畴和特点,以土家族土司音乐为例,其"口述史"研究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尤其是对土司时期反映土家族人民俗生活、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音乐等实存音乐现象进行的"口述史"研究。人们运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记叙了土司到普通民众在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生活历程。如今,"口述史"将借土家族音乐更广泛、深刻地记录下土家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占社会主流的审美音乐教育价值论日益受到挑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日渐凸显。从哲学角度、时代需求和社会现实意义三方面来分析,弱化审美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适当提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并在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师教育专业)普及外国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厘头”: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播时代的“无厘头”文本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文本,“无厘头”结构文本以其经典情节模式的特殊变体、庸常的小人物形象、拼贴性的“程式化”结构、“戏说”式的文本风格等因素,形成具有鲜明特质的文本结构,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无厘头”结构文本的形成有着独特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土壤,客观、全面地探究剖析“无厘头”文本的特定内涵和程式化结构、复杂的社会文化成因、狂欢化的审美风格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包括“无厘头”在内的当代大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德育缺失现象,并对德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从而提出了一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改变德育缺失现象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有人类就有爱,有男女就有爱情。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中都有生动优美的爱情描写,而每一个民族文学中的爱情描写背后又无不显示了这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又不断影响着这一个民族的未来的思维和发展。笔者试通过爱情描写这一窗口来窥探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证明了K'的限制概括规则和K'演绎定理;证明K'与文献[1]中的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是等价的;通过比较K'和K,说明K'的有关元定理强于K的相应的元定理,同时说明概括规则对一阶逻辑形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反的是对于需要动手完成的一些工作和任务,大学生却产生了拖延症现象,在明知道需要完成这项任务而且也愿意完成的时候对这项任务产生消极的拖延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内心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佩里研究发现,拖延症经常发生于从事创造性较强的工作性质的人身上,将创造性工作分解成多个简单机械式劳动对拖延症会有消解作用。另外,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也对拖延症的消解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杨 《社区》2004,(3):53-53
目前,社会上“冷漠”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究其根源,既有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度上的原因。从心理学上分析,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责任平摊”,也就是在遇到危机时,在场的人越多,每个人的责任感越低。大家都可能认为,自己不伸手援助,别人一定会挺身而出,最后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在我国的法律中尚没有“见死不救”罪,比较接近的是“不作为”的罪名,但要构成“不作为”,要有个前提,即这些人具有一种义务。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因此,消除冷漠感当务之急是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应该从制度上确保“见死有…  相似文献   

17.
政策执行是目前政策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在我国政策执行的实践中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政策失真现象时常发生。本文就我国政策失真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啥韩"现象在中国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受追捧。这与中、韩两国的文化特征密切相关。我们要从"啥韩"现象背后的文化缘由进行审视,为辩证看待这一文化现象拓宽视角。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本体“A”的内部必然地发展异化为“A”与“非A”即“B”。在本体发展变化的系统里,每个层次内部的A、B、C、D、E、F……及其相互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而在A、AB、ABC、ABCD、ABCDE、ABCDEF……每个层级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价值关系。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研究人类历史的种种哲学辩证法形成及其相互之间旳同一关系,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辩证法体系。历史中所有哲学辩证法形式及其之间旳同一关系都会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道立于二,物成于三。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二”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双方,“三”即是矛盾双方经过对立斗争形成的具有新质的“一”即是“三”。“一分为二”是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事物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一分为多”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规律;“一分为三”能够包含与表达“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一分为三”既是辩证思维的全面而准确的简明表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0.
"一形多义"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利用"一形多义"在语音、语词、语句方面的表现,形成双关、换义、飞白、易色、拈连、别解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