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婚姻题材历来是女性作者永恒的创作题材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于爱情婚姻的要求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这就形成了不同时代女作者笔下爱情婚姻主题的差异 ,本文以封建社会、”五四”时期、新时期为楔入点 ,试图说明女性作者爱情婚姻主题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散文写作领域里,极少留下女性的足迹。传统的散文观念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都导致女性对这种文体的疏离。直至本世纪初,这种与女性隔绝了两千多年的文体才随着“五四”思想解放的钟声出现并开始成长起来。“五四”时期女性散文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作家群,“五四”“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使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压制之下的女性文化意识苏醒过来,产生了一批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这批青年知识女性接受了人的解放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力求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她们…  相似文献   

3.
女性写作话语权,是女性人权和文化权的象征,自封建社会以来,在人类话语权中,男性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写作的话语权也在嬗变,由“五四”时期的单一追求平等、自由、尊严到今天的多元化、立体化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评价20世纪女性文学在社会、自然、文化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嬗变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两次成熟期、两次异化期。成熟期:(1)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由反抗封建婚姻的“人”的觉醒的外在性呈现于社会层面;(2)新时期女性意识以独立人格、社会价值的自觉追求呈现于文化精神层面。异化期:(1)“十七年”间女性文学以否定自然生理特征的“无性”的男性化认同于时代;(2)“后现代”的女性身体写作又以绝对的自然生理特征——“性自恋”和排斥男性的在场来张扬其话语的前卫性。女性意识具有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历史含义。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认同,使女性文学由现代到当代的演变中出现种种分裂、冲撞与彼此消长的曲折和偏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追求经济独立,确定社会主体地位方面探索“五四”新女性在五四思想文化背景中从觉醒到反抗到无路可走的心路历程,对“五四”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反思与探索,以期揭示女性意识的彰显和遮蔽,再现“五四”背景中女性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既回归了“五四”新文学的“人学”话语和国民性改造主题,又延续了传统革命叙事中的“阶级”“人民”话语并在“新时期’’路线话语中得以历史化展开。较之“五四…‘新时期”初期的启蒙叙事显示出一种特定历史意识和文化逻辑统摄下的选择倾向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近代诗歌意象与近代文人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诗歌意象出现了更新气象 ,诗坛新变记录了近代文人的心路历程。这种现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 :既是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也是时代思想风貌的深刻反映。“箫”与“剑”的意象组合 ,寄寓着近代文人的新型人格理想 ;“轮船”等科技新事被营造为诗歌意象 ,表现了近代文人的求知热忱 ;“山”与“海”的意象组合 ,体现着开放意识和文化守成 ;“破钵芒鞋”意象则流露着近代文人的迷惘和寻觅。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创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是五四女性文学创作的继续和发展。本文分别从社会层面、审美层面和生命层面三个不同的侧面对新时期文化转型进程中的女性文学创作及其流变作了历史的回顾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很多运动,其中新文化运动的成绩是最为突出的。在此以前,是旧文化和旧民主主义文化;而在此以后,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则占了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文化大转变中,中外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研究、总结“五四”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五四”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这么几个不同于中国以往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首先是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全方位地引进外国文化。到鸦片战争为止,我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基本上是地域性的,而非世界性的。即中国文化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联系着社会深层文化精神的蜕变状况.新时期之初,张弦对存妮、周良蕙、傅玉洁、孟莲莲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创造,鲜明集中地显示出主体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主流文学中形成的妇女解放主题的回归与承继,映现出创作主体的一种拯救的精神姿态.这种精神姿态随着作家主体意识中文化观念的自觉与强化,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叶蔚林的《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古华的《贞女》、陆文夫的《井》等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描述之中.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两种文化冲突的加剧,作家主体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情感的冲突,使他们特别倾心于从代表着传统文化精神构成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获得文化心理的平衡,象路遥笔下的刘巧珍,贾平凹笔下的小月、小水,谭谈笔下的金兰等等,他们作为纯粹精神存在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石万鹏 《东岳论丛》2003,24(1):130-132,136
与五四启蒙时期一样 ,在 1 979——— 1 985的新启蒙时代里 ,男女作家结成同盟 ,共同完成控诉伤痕、反思历史、呼唤改革的时代大命题 ,塑造了一批迥异于“文革”时期的女性形象 ,但是由于男女两性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地位与生活体验的差异 ,他们在女性形象的构建上呈现着既汇合又错位的复杂局面。男作家在国家———民族的大叙述中潜隐着建立在张扬女性传统品格之上的重建男性雄风的写作倾向 ;女作家在分享与参与着时代主流话语的时候 ,一方面默许着男性重建性别秩序的努力 ,一方面又在强有力地解构男权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2.
50 年的江西女性写作分为“建国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时期。本文在话语这一象喻性的层面上, 以前后两个时期女性写作的不同特点, 揭示了女性表达自我的意义及其中隐含的性别关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美国资产阶级文化五四时期在中国广泛传播是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一,也是最主要的,是五四时期的中国迫切需要西方现代思想文化充当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特别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蒙昧主义的精神武器.众所周知,中国学习西方的现代化进程自鸦片战争以来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到五四时期开始进入了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文化层次.陈独秀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当为伦理问题”,“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李大钊说:“黄远生有言,新旧异同,其要不在枪炮工艺及政治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春之叶,非其本源.本源在何?在  相似文献   

14.
人类总是在文化的反思和变革中不断开创新的文明,走向新的人生。如果不尊重历史,便会走偏方向,导至谬误。所谓“五四”文化精神的“迷失与复归”,或谓“五四”文化方向的“逆转与复归”,作为新时期文化反思中的一种新模式,就是值得重新反思和探讨的一个老而又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陆卫明  程瑾 《广西社会科学》2006,(6):168-171,176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提出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实属“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其优劣殊未易定,各有长处,又各有局限。对于西方文明,应用中国文明去调和、统整。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力避偏宕、温冷稳健,无不显示出睿智、冷静的理性光辉,在“五四”思想界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上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走过了从遮蔽到逐渐敞开的历程。这种身份认同状况与中国女作家自“五四”即已开始的拒绝女性身份的历史延续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自身所处的新时期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铁凝的这种身份认同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正代表了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身份认同的演变轨迹,因此,以铁凝为个案研究其女性写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性散文文体风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散文文体风度审视冯军胜一中国散文的历史可谓辉煌,但迄五四新文学运动止,却无传世的女性散文。这包足可证见女性之无地位。然而女性散文之发端却也灿烂。在五四时代的革命巨潮产,也崛起一代不让须眉的新女性,象冰心、陈衡哲、丁玲、凌淑华、黄庐隐、肖红、...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是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五四”以来,女性写作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自我意识初步觉醒,而在民族危亡时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环境下,女性被迫集体“失语”;80年代女性意识再度觉醒;90年代的女性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随着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而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明代学者徐有贞曾说过:“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关于宋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原因,古今学者见仁见智,众说纷云。笔者试从宋初统治者主要是太宗皇帝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推行“右文政策”这个角度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20.
所谓儒释道三教归一,亦称三教合流,系指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儒家、道家、佛教之观念系统间相互利用、相互渗透的过程.笔者拟从比较动态学的视角审视其合流各阶段的特质及社会机制,以把握这一流向的实质.儒释道三教归一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三教合流的起始阶段.笔者认为,在这一历史时期作为社会思潮之主流的乃是道家文化之独特表现形态的“清谈”、“玄学”.在玄谈之风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