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其<思想录>并不因为他的短命而短命,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其《思想录》并不因为他的短命而短命,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就出自那部小书。记得我在为《青年思想家》撰写的卷首语中曾经用这句话做过标题。那时的懵懂认识一度让我跟着帕斯卡尔呐喊了小小十年。  相似文献   

3.
王学典 《学术界》2002,(1):236-253
黎澍先生逝世已经十年了。他并没有被人们遗忘。怀念、研究他的文章不断刊布于世 ,《黎澍十年祭》在他十年忌辰之际出版 ,此前还有《黎澍之路》在香港印出 ,说明他仍活在人们心中。黎澍生前以勇于提携奖掖青年、大胆扶植“新生力量”著称于世 ,笔者曾有幸蒙受过他的点化和指导 ,还与他有过文字上的往还。因此 ,当我 1997年夏初接到《黎澍学记》(《十年祭》一书最初预定名为《学记》)组稿人的约稿信后 ,确曾动心想写点回忆。但后来转念一想 ,自己乃史学园地里的小草一棵 ,何足以配得上悼念先生这棵参天大树 ?为避攀附之嫌 ,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4.
十七世纪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只是一根芦苇,是所有生物中最脆弱的生物,但这是会思想的芦苇。一滴水可致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舞台上,阴谋家、野心家曾导演过一幕一幕的丑剧,但结局只有一种:即都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无不短命和垮台。在这里我们不妨略举几例。孔老二是阴谋家的鼻祖。他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已任,日夜梦想复辟腐朽反动的西周奴隶制。为此,他削尖了脑袋,  相似文献   

6.
寻找快乐     
赵衍知 《快乐青春》2011,(11):20-20
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很快乐,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能使他感到高兴,就是看见一棵小草,他也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7.
吴晗《明史简述·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做皇帝。这个短命皇帝很快又死了,再传给下一代,这就是宣宗。宣宗做皇帝时还是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不懂事。于是,宫廷里便由他的祖母当权;政府则由三杨掌握。”(页82—83) 继短命皇帝(仁宗)之后的,确是宣宗。但文中所说的宣宗,与史不合,有张冠李戴之嫌,考之史籍,似为英宗。  相似文献   

8.
许婉璞 《晋阳学刊》2005,3(4):56-59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是一种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同时也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意蕴,他的哲学提供了对人的存在状态、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但由于其极端的悲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也在现实的层面上存在被利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郭为桂 《东南学术》2004,(1):117-124
霍布斯的"绝对主权"思想至今仍被"误读"为是为专制主义张目.但只要深入到他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逻辑体系中就会发现,作为一个生活在传统秩序解体、新秩序尚未建立的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家,霍布斯的理论跨出了现代人类政治生活决定性的一步,是新秩序伟大的建构者.他所建构的新秩序理论根基--绝对主权,虽然未能满足现代人的所有需要,但仍未被超越.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知识分子"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炯华 《学术界》2004,(2):152-155
从网上看到李德顺先生《“知识分子”新概念》一文,也看到其他好几篇论知识分子的文章。心有所感,也想一吐为快。李氏破除了《辞海》所谓“有一定文化的脑力劳动者”之解说,并认为它是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学界定,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他接着又破除“来自西方、特别是欧洲的”所谓文化社会学界定,并提出了他的“知识分子新概念”:“知识分子是掌握并运用人类已有的精神文化成果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这就不能不斟酌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是指十九世纪俄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阶层。这样一些人受现代教育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对…  相似文献   

11.
正"凡是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很不幸,甚至是多病与短命的。凡是太能算计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身心隐患,他们中90%都患有心理疾病,他们的痛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许多倍。"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花了几年时间调查访问后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的惊人结论。殊不知,威廉起初也是一个很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甚至  相似文献   

12.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 ,与他“素直之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分不开。“素直之心”就是能按事物本来面目去看问题的心。它能把一个人变成正确、坚强、聪明的人。松下认为 ,一位经营者 ,不需要是万能的 ,但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谦虚、宽容、绝对负责等是培养“素直之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独白"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独白是建立在抛弃一切前见的基础上的,然而,根据伽达默尔的研究,前见是无法抛弃的,因而独白乃是现代性的狂妄虚构,我们必须以对话取而代之.伽达默尔批判独白、提倡对话,但他所倡导的不只是一种言说方式的转变,而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革,是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对扬"再释     
铜器铭文中的熟语“对扬”,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各家观点并不统一。若全面分析铭文材料和文献用例,可以认为,“对扬”是一个感谢用语。限于铭文的体裁,一般是作器者对有恩于他的人表示感谢时所用。“对扬”的使用是西周时期礼制隆盛的一种外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优雅》2021,(2):94-97
和别人撞衫是什么感觉?大概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吧.但如果是和名画撞衫呢?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吧.奥地利摄影师Stefan Draschan常去博物馆,他的目的不是看画,而是看人,看人与画之间会产生怎么样奇妙的连接.或撞衫,或撞发色,或撞神态,或撞脸……他坚信,人与画绝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定存在某种缘分.为了等这种缘分,...  相似文献   

16.
<饮冰室文集>是梁启超先生文集的名字.这本文集虽然是他的朋友何天柱收集整理的,但既然经过了梁启超的审阅,书名当然也就为梁启超所同意.那么,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此作为自己文集的名字?这里又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寄托?这个问题虽然很小,但对这个问题不甚了解的人却所在多有.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大师.他构筑了一个哲学的世界史体系.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以"人是否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在什么程度上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为主线,探讨了世界史的发展历程.他的历史哲学的意义不在于所构筑的世界体系本身,而在于他强调人的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可以随着变化了的形势而不断提升的.他的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历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威廉·赖希过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他的<性革命>一书更是早在70多年前就已出版.但是,威廉·赖希的名字在当今世界上还经常被人提起,他的<性革命>一书更是被人奉为性解放运动的理论奠基著作.对于威廉·赖希其人,我们可以批评他,但不可以不知晓他.对于威廉·赖希的"性革命"理论,我们不可能全盘接受,但他的理论确实能从正面、反面、侧面给我们提供启示.本文着重评说赖希对于"性革命"意义的论述,主要围绕着究竟怎样看待人的性需求的实质以及怎样看待实现这种需求对个人以及对社会的意义这两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9.
"人被宣称为应当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就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人类道德发展的理想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人类的真正财富就在于人性的发展. 一、马克思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人自我实现的起始点--人的本质 人首先通过劳动实践"生产"和奠定了自我实现的基石.而这一基石正是人超越其他动物的本质所在,是人之补充与融合:厘清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重读南京     
以往南京给人的印象是短命王朝、偏安朝廷、伤感之地、悲情城市;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它承载着救亡图存、繁荣文化、走向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它是一座英雄之城、胜利之城。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京的命运,实际上是中国历史沧桑荣辱的一个缩影。南京之悲是民族之悲,南京之兴是国家之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