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历,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认  相似文献   

2.
大工业生产模式、现代工业技术不仅在工业产业中,而且在农业产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使农业技术工业化几乎成为农业发展不言自明的必经之路。然而,农业技术不顾农业产业特点而单纯地、全盘地工业化,造成了农业发展的种种困境。农业技术发展要避免唯工业化,要以农业生产的自身客观规律为准绳,在合自然的自然观、相关社会建制和“适度技术”等基础上,以谋划农业技术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基本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与区域迁移 ,面广量大 ,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第一转移模式” ,是离土不离乡与进厂不进城 ,减轻了城市膨胀的压力。离土又进城 (镇 )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第二转移模式” ,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模式。多元城市化的新城模式 ,难点是工业集中、人口集中、土地集中 ;老城模式的难点 ,是突破传统的城市化方针 ,大城市也要发展。稳定与保护农业、优化农村家庭的资源配置机制、继续发展乡镇企业、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市居民的就业保护 ,是实施“第二转移模式”的支撑性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新型关系。乡村在以农业资源支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促成了乡村的变迁。高阳织布业依靠天津提供的技术和棉纱,实现了“技术革命”和“原料革命”,依靠天津提供的市场与金融服务构建起产销体系,而得以兴盛和发展。这表明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以及城乡间产业结构的重塑是乡村工业变迁的动力所在。从城乡关系变动的角度思考近代乡村工业的变迁,探索其内在逻辑,对当今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过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发展乡镇企业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改变了国有经济、城市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格局。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湖南省的工业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支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逐年回落,到目前已降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接近的水平。乡镇企业已到了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逢勃兴起的乡镇企业,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和城市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某些负而效应。只有积极促进乡镇企业与农业。城市工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比较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农业是基础”、“发展农业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等提法已深入人心,全民皆知。另一方面,在实际中,农业发展却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曾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少人提出,工业化日渐成熟的现在应是“以工养农”、“以工补农”的时候了,工业应给予农业回报。单从表面上来看,农民的既得利益确实在增加,国家政策也在很多方面向农业倾斜,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这仅能表明农民所获得的绝对利益增加了,若从曾一度缩小的城乡居…  相似文献   

8.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纵观世界各国实现城市(镇)化的进程,都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实质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的过程,而工业化的实现又伴随着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而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业产业,农民脱离土地而成为工人,农村逐渐发展而成为城镇。笔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城市化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建国以来,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以国家有计划地“农转非”为主要形式,以大中城市发展为主要特点。本阶段的问题是动力单一,缺乏活力。第二阶段(1978—1989),以农民“离土不离乡”为主要形式,以小城镇的发展为主要特点,且动力多元活力充分,但也存在乡镇工业乡土化、分散化,小城镇发展无序化等问题。现在,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一个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共同推进的新阶段。国家调控城市化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城乡工业化的关系,推动农业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实现多层次转移。  相似文献   

10.
对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京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雨花台区已由过去的农业区转而成为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大部分居民也由农村“村民”转为城市“市民”。但这些“农转非”居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在生活习惯、行为举止、文明礼仪等方面还处在由“小农意识”向“城市观念”过渡的阶段。如何适应雨花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市民”素质是雨花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化趋势,并且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明显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呈递增趋势。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持续上升,最高达26.7%。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二者之间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农业发展要素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运作的农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以及利益分配体系的规范,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该文以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为例,对沿海地区补农扶持政策、财政支农现状和乡镇工业补农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在传播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现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以便使农业产业政策能更好地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运用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78-2010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并不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的原因。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正向影响,并在冲击后的第6年,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但整体上影响幅度较小,且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波动的贡献份额也较小,并依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农业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演变中 ,分析总结了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演化规律。根据经营方式的演变规律和中国农牧业面临的人多地少、非行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投资较少等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当今中国农牧业应选择的经营方式——精细密集经营 ,即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依靠科技扩展 ,丰富农牧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和内容 ,在容纳更多劳动力的同时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7.
嫩江流域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WOT分析工具,以嫩江流域为例,分析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嫩江流域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途径:按经济区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产业关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带动主导产业的集群化;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嫩江流域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农本工商末思想与政府政策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多年来,在如何处理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问题上,人们的主导思想和政府的政策经历了从农本工商末、农末俱利,到重本轻末、禁末,再到三者皆本、并重的二次重大转变.农本工商末、农末俱利的思想与政策产生于战国以前.轻末、禁末的思想春秋末即已萌芽,其政策战国初业已产生,并曾在魏、齐、秦等国付诸实践.三者皆本、并重的思想北宋时即已产生,甲午战争后方最终成为国人和政府政策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从荷兰装备农业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是以家庭私有制为基础的农场,农业微观组织形式与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户颇为一致.荷兰依靠其装备农业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农业奇迹,很值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借鉴.荷兰以家庭为基础的装备农业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机业和温室业等各个农业产业,并且从政策、专业化生产、国内国际市场、技术集成、农业创新、合作社等方面强化家庭农场的活力,巩固家庭农场基础,并确立了温室农业作为现代装备农业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实施“速度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时期,农产品采取低价政策,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之后,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农产品进行价格结构性调整,并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应采取保护性价格措施。若采取支持性价格,即占总人口20%的城市工业人口去支持80%的农业人口,则肯定力不从心。因而我国只能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