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平 《天府新论》2005,(2):125-127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杨牧 ,由于采用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长 ,其诗歌具有模糊美的审美特征。杨牧诗歌模糊审美的表现及特征主要体现在 :返朴归真———约定的模糊美 ;想象联想———构思的模糊美 ;以约驭博———内容的模糊美 ;储蓄蕴藉———意蕴的模糊美 ;意象比拟———修辞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2.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两大分野里,属于稠极修辞的范畴。修辞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不同的语体要使用不同的达意传情方式。从整体上说,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模糊修辞同文艺语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3.
诗歌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这是在当代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标点手段,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其特点在于: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偏离语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在诗歌中少用标点符号,最有效地利用诗歌出现的极为有限的标点符号来实现作者的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修辞角度,探讨其语言的模糊美及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模糊美学的发展,模糊概念引入了美学领域,模糊美成为模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不确定性是模糊美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诗歌讲求"意境"、"情景交融",体现了丰富的模糊美特性.英语诗歌虽然具有较严格的语法规范和严谨的逻辑关系,仍然把对模糊美的追求作为最高境界,这使得英汉诗歌翻译成为可能.不过由于不同层次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背景,英汉诗歌中的模糊美再现具有相当难度.通过对比李白所作的<长干行>的三首译文,阐述了汉诗英译中模糊美再现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再现模糊美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6.
反讽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世界观。不同层面的反讽给穆旦诗歌语言带来了不同的形态:修辞反讽形成了所言非所指的语言形态;浪漫反讽形成了含混多义的语言形态;新批评反讽与后现代反讽则形成了穆旦诗歌语言知性特色。穆旦对反讽这种现代诗歌语言形式的借鉴与创造,从创作而言,生发出诗歌内部的矛盾张力,丰富了诗歌的外在语言形式;从哲学层面来说,使中国新诗在现代性的构置上与西方最前卫的现代派诗歌形成了对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作为翻译标准,从诗歌整体粘连性的角度对《宿建德江》的三个英文译本进行了比较,提出中诗英译中对整体粘连性的把握应从原作者的写作背景、风格、句意间的联系出发,准确理解原诗,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手段上下工夫,以使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本在形美、音美和意美三个方面达到与原诗几乎相同的高度。通过比较,作者认为许渊冲的译本在传情达意方面是三个译本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郎费罗是美国19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人生颂》是英语诗歌中最早译为汉语的一首。全诗主题鲜明,感情强烈,为世人传诵。我们通过对其音韵、结构、修辞和精神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欣赏《人生颂》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不仅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而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成为该演说的一大特色,为演说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逻辑及修辞手段的运用入手,对《就职演说》再次进行剖析,旨在探讨其逻辑美和修辞美。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诗歌主张"绘画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美”概念的语义指涉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具有色彩感;“绘画美”的倡导更多地是借鉴了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诗人对现代西方某些哲学的思考与吸收;对“绘画美”的追求源于闻一多作为诗歌理论家探索艺术革新的勇气,源于他对绘画艺术的爱好;就诗歌创作思潮而言,这一主张对于矫正当时诗坛的创作,也发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常用于诗歌中。诗人运用隐喻不是使诗歌的意思发生改变、让诗歌难以理解,而是运用隐喻使诗歌在读者的大脑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和美的意境,并让读者在理解诗歌时,感受到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冠军 《天府新论》2006,(Z1):218-219
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旧体诗相比,当代新诗在诗题的命名上更注重语言的诗化,更注重诗化语言的精当,在修辞语言方面,当代新诗比喻极为丰富,构成了独特的比喻之美.诗歌是不断发展的语言艺术,当代新诗还有些特征并未明朗化,有待诗歌创作者和读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诗歌表面上看起来显得比较简单易懂,可是译者却往往译错。原因是没有理解到英诗的深刻内涵,没有遵守诗歌的翻译原则,更没有注意到译语的修辞要求。原诗是格律诗时,其用词用语也都是简洁浓缩的,寓意也是深刻的。尤其是它的韵律和节奏使之拥有音乐之美。因此,翻译时应该争取用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和相对应的译语质量、修辞来表现之。否则,对于很看重格律诗的弗罗斯特而言,以自由体形式来翻译他的格律诗以及忽视修辞的作用将会大大弱化其诗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晓红 《中州学刊》2007,(6):247-248
鲁迅在阐释语言文字的功用时认为,语言有形美、音美和意美三美。其中,音美是运用汉语特有的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的特点,在语流的抑扬顿挫中,形成优美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达到“铿锵和鸣”、“掷地作金石声”的效果。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语音修辞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声、叠韵与叠音的音律美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子准则.但是对合作原则和子准则的故意违背却会便产生特殊会话含义.英语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便是通过使用"陌生化"和"非熟悉化"手段.故意违背语言常规,突出所描写的人或物,从而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使用语用学理论,探讨英语诗歌修辞的特殊含义及其推导过程,以期帮助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英语诗歌的修辞,加深人们对英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象声词(onomatopoeia)故名思义,就是象征各种声音的词.象声词是一种非常形像化的修辞手段(figure of sPcech).它既形像、又生动,既逼真、又富人以联想.在英语诗歌里,如果这种修辞手法运用得体.可以收到其它文学手法所不能代替的维妙维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受到战争的巨大冲击,包括歌谣、诗歌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歌谣体"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体应运而生。由于在主题、内容、情感、创作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表达、创作主体等方面都难以区分谁是歌谣、谁是诗歌,从而导致抗战诗歌与抗战歌谣之间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使二者具有"杂糅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歌中有典故人物与诗歌实指人物姓氏相切的用典方式,即“切姓用典”。这种修辞手段能取得意外的修辞效果,丰富了杜诗的修辞艺术。但由于创作中取材的局限,使得“切姓用典”可能因“断章取义”而失之精切。这种不精切和与之相关的“过誉”现象,正是杜诗“社交诗”性质所决定的,是以公认的社交文化为背景的。杜甫“切姓用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与李白诗歌的对比观照下,杜甫的“崇汉”心理和重视艺术技巧的创作态度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语言修辞研究的开拓之作──评《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周荐读了谭汝为先生的论文集《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深感此书是古典诗歌语言修辞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一、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在古典...  相似文献   

20.
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是一部唐宋律诗评选类著作 ,书中对诗歌的评点体现了作者的修辞思想。它涉及到词语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前人的继承 ,更有自己的创新。《瀛奎律髓》应在我国诗歌修辞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