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江包面     
刘桂云 《社区》2013,(2):56-57
大多数人只知道张恨水是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拍成电影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他还是个美食家:不管是出差还是到外地体验生活,他都会去寻找当地的特色小吃,并在其作品中描述出来。1956年,张恨水从北京到老家江西广信省亲,途经清江时正值午饭时间,一行人就在路边小摊上点了当地几个特  相似文献   

2.
一石凌鹤,1906年6月20日生于江西乐平县大田村,原名石联学,笔名凌鹤,今年是他百年诞辰。石凌鹤同志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江西现代戏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著名戏剧家。他在1926年大革命时期即在他的家乡参加了革命斗争,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所著的《啼笑姻缘》等小说脍炙人口,尤为青年男女所喜爱。 1930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同在北平居往时,爱读张恨水的长篇小说,认为张恨水颇有才华,特派副官持专函 往张恨水住处,邀张恨水 任秘书。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 ,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停留在一种意识形态和“历史定位”的简单争论上 ,而“遮蔽”了他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十年的张恨水研究历程 ,是由意识形态化逐渐学术化的过程 ,也是张恨水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逐渐呈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永久性研究课题。随着张恨水研究的深入 ,我们对张氏其人其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文章阐述了 90年代以来 ,张恨水研究在四个方面取得的成绩 ,并且提出新世纪张恨水研究需要在二个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张恨水40年代迁入重庆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重庆特殊的地理风貌、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现实赋予了张恨水崭新的生命体验,导致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张恨水40年代迁入重庆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重庆特殊的地理风貌、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现实赋予了张恨水崭新的生命体验,导致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功成名就流浪中——记台湾诗人商禽的坎坷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被誉为华人诗坛“鬼才”、“怪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他只上过初中,有20个口袋的上衣记载着他采撷生活的艰辛经历;他一生流浪,但总忘不了故乡的“五粮液”,总是选择春天归家…… 从大陆流浪到台湾 从商禽的笔名,读者就可以想象他的一生是沉浮不定的。他本名罗显烆,先后用笔名商禽、罗砚、罗燕、罗马、任葵等。而他用得最多最为人熟知的笔名则是“商禽”。《诗经》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燕是商民族的禽鸟。“商禽”笔名,取意于此。 商禽1930年3月出生于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 1945年初,年方15岁血气方刚的商禽。在巡场私立真福中学尚未毕业,就  相似文献   

9.
朱德发 《东方论坛》2011,(4):126-127
十几年前,奉桥读研究生时就对王蒙研究感兴趣,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关于王蒙文艺思想研究,提出了一些不俗的见解,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后来攻读博士学位,转向了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的研究,出版了《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和《张恨水新论》两部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频繁地更换笔名,完全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是一种斗争艺术。鲁迅一生使用过的150多个笔名体现了他的韧性作战精神,同时也深刻地展示了鲁迅与敌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刘仰东 《社区》2011,(11):10-11
抗战前,张恨水在南京生活了一年多。虽说时间不长,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张恨水在重庆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追念这段时光。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最初走的是鸳鸯蝴蝶派的路子,但在五四的民族与国家精神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将情爱与国家相联系,以情爱承担民族国家内涵,并最终归附于国家话语。这使张恨水的小说不同于鸳鸯蝴蝶派,更使他因此而受到知识话语的肯定和认同。  相似文献   

13.
文痴张恨水     
古滕客 《山西老年》2014,(11):55-55
张恨水是小说大师,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世上有情痴、书痴、画痴、歌痴、佛痴……无疑,张恨水当属文痴。 痴读 少年时,张恨水发现了一本《残唐演义》,他四叔正读着,把他吸引住了,他接过来看下去。从此,他开始看小说。在私塾里,教他的先生书桌上常摆着一本《三国演义》,等先生不来的时候,他就偷着看。后来,他收拾了一间书房,把所有的零花钱全买了小说来读。他不仅把《红楼梦》全本读完,还什么小说都读。不但读本文,还读批注。从读批注中,领悟了许多作文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鲁迅”这个笔名是一九一八年发表《狂人日记》小说时取用的,初见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鲁迅取用笔笛不是随手拈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笔名都有着深刻的含义。鲁迅这个笔名的本意是什么呢?先生曾向他的好友许寿裳谈过:“(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同时还谈了取用这个笔名的动机及缘由,他说:“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亡友鲁迅印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于十月革命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时,常常频繁地变换笔名,以便迷惑书报检查机关。据不完全统计,列宁曾在不同场合使用过六十多个笔名,这里不拟一一叙说,只向读者介绍几则他曾经准备使用、但后来因故没有使用的笔名。1916年7月2日,列宁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手稿,寄给了米·尼·波克罗夫斯基,托他联系出版。在给波克罗夫斯基的信中,列宁说:“至于作者的署名,……可以换个新的:尼·列尼夫岑。”列宁还亲笔在为该书写作准备资料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一书的手稿中,注明署用“列尼夫岑”。  相似文献   

16.
育种记     
1985年伍绍春没有读完农学院就立志务农,在自家的田边地角开始培育小麦良种。然而,当时所遭到的却是棍子帽子的打击,弄得他没有落脚的地方,只得带着三个弟弟和妻儿由安徽搬到江西靖安县九岭山下的三爪仑落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的散文代表作《山窗小品》自出版以来长期受到批评家的忽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明显。《山窗小品》给评论家最大的难题是它以文言语体写成,有别于现代作家所惯用的白话语体。张恨水所使用的是一种浅易文言,接近白话文,能使作品在遣词造句上更有灵活性,加强写景的真实感及抒情的生动性。张恨水在《山窗小品》中塑造一种冲淡的风格,显示他如何继承传统文学,其艺术风格值得批评家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通过时市民性格的把握和刻画,传达出他对市民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了解、认同和批判.市民文化的消极面也同时浸染了张恨水,使他难以彻底挣脱封建文化传统的枷锁,难以完全摆脱小市民习气的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著名作家张恨水(1895——1967),“终生从事新闻工作,写小说原是他的付业”但他才思敏捷,写作勤奋,在近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大约写了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就有一百一十部以上,已出单行本五十一部,拍成电影者多达十三部。他早有“国际声誊”,“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里,收藏有他的小说近六十种。有些大学图书馆里,也分别藏有二三十种。大学毕业生考博士,《张恨水研究》是论文的专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张恨水确乎是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他确实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30岁以上的,几乎人人都读过至少是看过他的作品。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他的了解又少得可怜,几乎都局限在以下几点:一个是那部被拍了三次电影两次电视剧的小说《啼笑因缘》:一个是鸳鸯蝴蝶派、黄色小说家的恶名,再多些的就是关于他爱慕冰心的“恨水不成冰”的桃色传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