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何休经济思想简论黄朴民中国历代思想家,无论其主观意识如何,他的学说体系中一般都包含有经济方面的思想,而对封建农业问题、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本末关系的思考,则是其经济思想的主体,其中的重点又往往落在土地这一关系着国家命脉、社会安危的基本问题之上。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杨帆 《江右论坛》2007,8(6):47-51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活动.受地缘关系的影响,他对西北经济大力开发,加强西北地区的行政建制,兴修水利,开展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均田制,并与屯田相结合.又实行了灭佛政策,使北周的经济发展壮大,为攻灭北齐以及后来的隋灭陈作了必要的铺垫.北周经济的发展,对结束我国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来的分裂割据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姆·摩罕·罗易是印度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对于印度近代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罗易手创的启蒙团体梵社在唤醒人民思想、普及和提高教育文化、改革封建习俗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印度启蒙运动的社会经济背景、性质以及罗姆·摩罕·罗易的思想和活动作一简略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回顾朱元璋走过的道路,对探索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具有难得的典型意义。一、一个具有一定觉悟的农民封建社会里的农民,不可能把地主作为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来反对。但他们从切身利益出发,可能仇恨个别的地主,反抗自身遭受的封建剥削。这种自发的仇恨情绪与反抗精神,就是封建社会里的农民可能具有的觉悟。在封建社会里,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有这种觉悟,如有的农民宁愿饿死,也不反抗,有的甘心作地主的奴才,甚至成为他们的帮凶。朱元璋不是这样的人,他对自身遭受的压迫与剥削具有仇恨情绪与反抗精神,他是一个有觉悟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阿Q精神是集中封建文化、封建传统思想之大成的产物。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最初不过是由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原型,在特定历史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和具体的条件下(在流浪雇农阿Q身上)再被激活时,便呈现为极为病态的精神胜利法;阿Q心理结构中的理性结构与感性存在的矛盾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即由未庄社会这个文化生态圈所特有的语义环境、意识氛围、心理气候中吸取元素来形成他的理性结构,他的见解和意识,不过是未庄社会和文化灌输给他的见解和意识,并以此作为自已的规范和准则,他的社会观不过是未庄文化生态圈中广泛流行的现存封建等级秩序合理性在其心理结构中的内在化而已;阿Q精神深深牵动着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脐带,因此鲁迅所刻画的阿Q的心理结构和他对阿Q精神的批判,实质上就具备了对整个封建制度和整个封建意识形态批判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藤昌益(1703?——1762年)是一位杰出的反封建思想家,是日本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在德川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他不仅反对“不耕贪食”的封建经济剥削和“立大小之序”的封建政治压迫,主张返回到人人“直耕自食”、“无上下、大小、贵贱”而人人平等的“自然世”,而且反对主张“上下、贵贱、贫富”的、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佛、神、老、莊”等思想。他对儒学的批判尤为激烈,不仅在日本,就是在东亚各国封建社会中,也罕见其匹。而且他的儒学批判是颇具独创性的。安藤昌益的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彻底反封建精神的儒学批判,在日本思想史乃至东亚思想史上无疑都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应予高度评价。但是,在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是他称他在意义上的客帮;当代所谓粤商闽商申商浙商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地域商人群体,是一种本称本在意义上的非帮群体。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内含古代都市经济、近代工业经济和当代草根经济3种经济元素,与商帮有许多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欧中世纪后期,在时间上大体与中国的明朝相一致,并且同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本文就二者在政治上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政治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就国体而言,西欧中世纪后期各封建王国和与之相当的中国明王朝,都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的国体。二者在国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都是由封建地主阶级来管理国家 西欧封建领主制时代(11世纪至14世纪),封建领主阶级是国家的主宰者。 15世纪,当西欧封建地主制确立时,有部分封建领主在封建混战中被消灭了;有一部分封建领主顺乎时代的潮流依附于王权,汇入新兴地主阶级的行列。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用资本的所有制作为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根本因素,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认为这样一个阶级定义适合于用来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阶级结构,那就有问题了.例如,二十年代苏联学者发现,用这个阶级定义去分析亚洲社会,就遇到很大困难.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封建领主之所以取得权力和大部份剩余产品,不是因为他是财产所有者,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官员.因此,封建中国的官吏是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引起许多争论.  相似文献   

10.
自耕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表现为其内部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并且凝结于同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所有权不是分割开的,而是重叠着的.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封建国家不仅在法权观念上将其视为国有土地,在经济关系上也一定程度实现了土地国有--即以赋役形式榨取自耕农的全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1.
乔潮 《唐都学刊》2008,24(2):23-26
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建立三省六部制度,开科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推行均田制,奠定统一南北的经济基础;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度,加强封建中央的武装力量.审时度势,开创了继秦汉之后全国再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强盛的隋唐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历史进化论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他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的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作者对孙中山的历史进化观的见解。文章认为:孙中山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是“后来居上”的思想,是他的历史进化论的核心。孙中山用“民生”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契因,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本一致的。孙中山关于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相待”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反映出孙中山历史进化观的辩证思想。孙中山把“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看成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部分,他对工农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生产与革命中的作用问题的评价,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王。他在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的“暴政”也很突出。如“焚书坑儒”就是一种灭绝文化的暴虐行为,在历代都毁之者多,誉之者少,但近年来却有一些文章对之进行了颂扬,这就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探讨。秦始皇“焚书”是对文化的一场浩劫公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政权已相当稳定,个人的专制独裁已登峰造极,为了庆功颂德,他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和博士淳于越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周青臣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特别肯定了“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的郡县制。淳于越不同意周青臣的看法,他认为周青臣面谀的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它给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也遗留给我们一副沉重的封建精神枷锁。专制主义是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个思想家头脑里固有的,而是随着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列宁曾经说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底统治上面;中国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的源泉,是他们之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束缚于土地;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者是以皇帝为政体首脑的全体封建主和各个封建主。”列宁的这个论断,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最本质的特征,认清这个特征,才能真正了解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方伟君 《社科纵横》2005,20(4):143-144
李鸿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其经济现代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超越了他所代表的封建阶级,在客观上做了历史发展不自觉的工具。同时因他囿于所出身的阶级的局限,其认识水平未能跳出封建主义的藩篱,他的经济现代化尝试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6.
正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面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诗文成就甚大。在理论方面,他对整个明代文学的总结和评价,全面、系统,多有卓见。虽不免苛刻,但当时及以后均无能比者。本文列述钱氏对明代文学的总结、评价,认为这对于清初以至整个清代文学(主要指诗文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是钱谦益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始终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仍有不少遗憾。以刘秀为例,史家评价充满矛盾,其原因是学术研究领域中残存的某些思维定势与“左”的观念。从刘秀这一历史人物的阶级出身,历史人物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一类的历史人物向豪强地主妥协诸方面,可以看出刘秀在其一生中是发展变化的。对刘秀也应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做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得出合乎逻辑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选自人教版选修4第3课,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那么,如何评价康熙一生所为呢?其实,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也说:“无论就中国历史作纵向比较,或就世界历史作横向比较,都可以说康熙大帝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也是世界史上的千年名君。”《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康熙)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但近年来对于康熙的评价也有了不同的声音,例如:杜车别在《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割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中说:“康熙对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遗余力,也可以这样说,他是满族的“伟大领袖”,是中国人的罪人。”历史学家郭长庚在《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说:“康熙作为一个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的封建皇帝,实在不值得后世推崇与美誉。”  相似文献   

20.
马继云 《学习与探索》2002,1(5):119-123
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制经济不同 ,中国封建经济的整体结构是以私有产权及小生产单元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程度相对于西欧封建庄园制而言是极其有限的 ,它必须不断地与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2 )由小农经济自给程度有限的基本特点所决定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允许社会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 ,这就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 ,土地允许买卖 ,这使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其结果则使城市经济因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更趋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