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元释教录》指出:义净三藏受帝王之命译出《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和《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之后,“帝御洛城西门,宣示群辟净(义净)所新翻并令标引。二年,丙午随驾归京。敕于大荐福寺别置翻译院处之。”在“御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中无不明确指出:“大福先寺翻经三藏法师义净”华梵俱精,  相似文献   

2.
唐代文献流传至今的大多是书面语,具有明显口语色彩的佛经文献却保留了大量当时的口语材料。相对来说,经、律、论三藏中,律典(特别是广律)的口语化较为明显。《根有律》也同样有这个特点,值得研究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的关中地区,在前秦、后秦的相继统治下,出现了一个佛教蓬勃发展的局面。在此过程中,罽宾来华僧人在毗昙学(以说一切有部经、律、论为主)的传译方面出力极大,对汉地洞悉印度佛教理论体系,乃至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弘法的高潮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元时期蒙译《甘珠尔》及佛经跋诗浅析双福(Songkor)蒙文《甘珠尔》为蒙译两大佛经丛书之一。“甘珠尔”一词,藏语义为佛语部,包括三藏经典中的经、律二部。论部另辑于《丹珠尔》中。该丛书的翻译曾参考梵文、回鹘文、西夏文、汉文、藏文佛典,历经元、明、清...  相似文献   

5.
阿旃陀石窟所在的西印度地区流行小乘说一切有部戒律,阿旃陀壁画很明显地体现出说一切有部的影响:小乘佛教不礼菩萨,说一切有部更是重视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经历,这些表现佛陀累世修行的佛本生故事构成了阿旃陀壁画最主要的表现题材;从这些本生故事的文本来源看,约半数可以与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对应,尤其是如大善见王本生、独角仙人本生壁画,描绘出了说一切有部律典特有的细节特征;从阿旃陀壁画的表现主旨来看,也很明显地表现出说一切有部重视因缘果报、主张禅修持戒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是产生和流传於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创始人是悉达多·乔答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简称佛陀(觉者)。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约为公元前六——五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於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後来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在经藏中近代学者认为真正属於佛陀的教说和最早的经典是《经集》、《如是语经》和《无问自说经》,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部派佛教: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後,佛教内部由於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开始分裂。先…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参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组织光复会,主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和思想理论建设。他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一切道德皆始自利”的道德起源论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章太炎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道德,皆始自利。”(《菌说》)这个观点是从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自爱说”演变而来的。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8.
利用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为反动统治制造理论根据,这是历史上一切反动阶级所惯用的伎俩。一部《水浒》就是建立在“天命论”这块基石之上,每逢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总是强调“天命”的无上权威和主宰力量。列宁曾经说过:“僧侣、地主和资产阶级都是假借上帝的名义说  相似文献   

9.
书刊、简讯     
“蓝皮书和褐皮书”是维特根斯坦三本主要著作中最近的一部(其它两部是:“逻辑哲学论”、“哲学探讨”),是他于1933-1934年间在剑桥大学授课时的讲稿,起先在私人中间流传,直到他死后才公开出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59年1月3日)的评论说,这本书主要是讨论开头提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龟兹石窟的佛学内涵,即龟兹佛教的思想特质与属性尚未得到真正的揭示。义净对印度说一切有部之戒律、制度、仪轨的记载,是揭示龟兹佛教属性与特点的十分宝贵的间接资料,尤其是玄奘、义净携回的毗昙经典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成为当今研究龟兹佛教最重要的宝典。玄奘、义净所译诸典,具有7世纪印度说一切有部流行典籍的时代特征,也是龟兹佛教和石窟的最鲜活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词“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词学思想的重点。词“别是一家”说与苏轼的以诗为词、苏门学士的词学本色论有着内在的联系。“别是一家”的主要内涵如下:一是强调谐音合律;二是重“情致”、“典重”,崇尚“文雅”的词情;三是讲究“故实”、“铺叙”,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别是一家”说是对词“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它丰富与发展了花间以来的词学本色论,形成了明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全部《易传》是孔子作,从司马迁、班固到孔颖达“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到宋代始有欧阳修谓《系辞》、《文言》、《说卦》以下三篇(包括《序卦》、《杂卦》)“皆非圣人之作”(《易童子问》卷三)。以后便间有相类似的疑问和异说,但孔子对《易传》的著作权大体尚能维持。清末,尤其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疑古派,他们对经、史、子等古籍中的许多问题提出怀疑而展开广泛的讨论,从而对于《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13.
僧伽提婆将《阿毗昙八犍度论》译成汉文后,道安旋即作《阿毗昙序》,高度肯定了《阿毗昙八犍度论》。而道安在《阿毗昙序》中所说的以“义第一”著称的迦旃延并不是《阿毗昙八犍度论》的作者,事实上《阿毗昙八犍度论》真正的作者应该是一位和迦旃延同名的佛涅榘后三百年的说一切有部论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前人著述,在厘清现代汉诗的奇偶顿数诗行及半逗、以“拍”论节奏及拍型、以顿代步及以顿建行等概念的基础上,从现代汉诗的实践出发,提出以“拍”(或“顿”)为单位可以整理出四平八稳的唱、四平八稳的说、流动感强的唱、流动感强的说等四种基本类型的现代汉语格律诗,而参差律又进一步加强了其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是现传最早叙述唐僧取经故事的话本。有人认为:“此话本不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蓝本,”断言“此话本与吴承恩的《西游记》,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直接关系”①。还有人甚至说:“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似吴承恩未知其书,对之无所取裁”②。  相似文献   

16.
<正>“神魔皆有情,精魅亦同世故”鲁迅先生的两句诗精辟传神地诠释了《西游记》的内涵意蕴。少时读的是书里热闹的场面,中年再阅读便要针对书中故事抽丝剥茧的论番长短。道教兴国的李唐王朝,为寻“超亡者升天,度住人脱苦,修无量寿身,作无来无去”的大乘佛法三藏(《法》谈天,《论》说地,《经》度鬼),唐明皇托玄奘法师西行天竺雷音寺,  相似文献   

17.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是捷克的著名教育家.著有——《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和《泛智学校》等教育专论.而《大教学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发展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大教学论·致意读者》开篇便指出:“教学论(didactic)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这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的艺术”;“并且  相似文献   

18.
在方回的诗学著述中,《文选·颜鲍谢诗评》(以下简称《诗评》)比其《瀛奎律髓》更为重要。但“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唯《永乐大典》载之,《四库全书》收之,向无单行本,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瀛奎律髓》选录唐、宋五、七言律诗二千九百九十二首(重出二十二首,未计算在内),按题材分为四十九类,每类以时代先后为次,编为四十九卷。是书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至两宋时期律诗繁荣的盛况和演进的轨迹。清吴汝纶评《瀛奎律髓》说:其“网罗唐宋诗人至数百家之多,可谓巨观;每诗附以评骘,于诗家派别言之綦详,其著论亦有精语”(14)。日本山本信有也说:“俗士辈往往帝唐奴宋”,“方万  相似文献   

19.
一政制(The Politeiai)“雅典政制”在亚里斯多德全部著作中的地位,我们是由“尼科马库斯伦理学”那部书的结尾一节中得知的。在论及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的福祉的论著中,那部书是第一卷,而“政治论”则是第二卷;在前一部书的篇末(尼科马为斯伦理学”,Ⅹ.Ⅸ.21,23) 提到了后一部书的弁言大旨,其中曾有“政制集编”、“集编的政制”的措辞;据说“政治论”中一般的论及各国的稳定性和种种政制特殊形式的稳定性部分,以及论及政府良否的原因部分(政治论,”卷三至卷六),将以这些政制集编为根据。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祖本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百回本《西游记》祖本的研究,自鲁迅在20年代初首开其风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异常热烈,蔚为壮观。但又因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择其主要者有下列诸种: 一、杨致和《西游记传》。此说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倡,近年来亦有从之者。 二、《永乐大典》本。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首倡是说。 三、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以下简称“朱本”)。这是澳大利亚学者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附录·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提出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