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电视机,一位主持人手拿着话筒和一位明星在对话。那明星正在称赞某一位作家,末了又说:“人家说他的作品是痞子文学,我看,写痞子文学的不一定是痞子。”主持人连忙附和:“对呀,写痞子文学的作家不一定是痞子,作家和作品是两回事嘛。”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写小偷的作家不必亲自去行窃,写妓女的作家不必亲自去卖淫或做嫖客;倘要一个写死刑犯的作家亲自去挨一下枪子,那可就更荒诞了。作家可以调动他的独到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体验,去刻划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这是文学创作的常见手法。  相似文献   

2.
话题材料罗杰·罗尔斯曼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他上小学时,校长皮尔·保罗为了鼓励他曾说,我一看你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长。罗尔斯曼记下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在以后的40多年闻,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在就职演说中,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3.
吴若增 《可乐》2011,(1):64-64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么?我说,这不是不相信你,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他说,怎么他没听说这个规则?就是有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4)
现代人好像特别喜欢一个词——郁闷。有一天,听见一位中年朋友也大喊郁闷,便问他,你们喊的郁闷是什么情绪呀?他说:直译,就是忧郁、烦闷。我说我可知你底,你其实并不忧郁呀?他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忧郁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嘿,太奇怪了!令人忌讳的忧郁竟然成了一种装饰!这词时髦哩!朋友说。他还加了一句:与时俱进呗,跟着年轻人的感觉走。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6,(8)
我的一篇文章发表后,没过一个月,又在南方一家报纸上刊登出来,但署名却是别人。我看了很生气,就打电话询问那家报社,报社的人却说:"全国的报刊那么多,我们怎么知道是你写的呢?"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登这篇文章的人的地址或者电话?"他们倒是挺痛快的,告诉了我那人的电话。于是,我就和那人在电话里联系上了。我问:"那篇文章是你写的吗?"他说:"怎么了?"我说:"那是我写的!"他在那边笑了,说:"看你这话说  相似文献   

6.
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请你以“生命不相信如果”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写作导引材料提供的话题主旨应该说很明确,作文时审题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要写好这篇作文,还得用些心思。1、…  相似文献   

7.
南雁北驼     
(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2004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  相似文献   

8.
了解江苏省泗洪县新华书店经理李中建是在有关新闻单位报道他的事迹后知道的。这次为“建设江苏文化大省”市、县专题采访,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 “多写领导班子和职工,不要写我,个人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可写的,请千万不要写我”。这是李中建经理与记者相见时的开场白。 我并不想违背你的初衷,李中建经理。然而随着采访不断的深入,书店人提供了许多有关你的点滴故事,令我不得不改变计划。在此,我仅表示敬意,同时为改变你的初衷向你致歉。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6)
顶一头稀疏枯黄的细毛,操着暗哑迷人的嗓音,许巍睁着他那清纯的眼睛望着记者和歌迷。在你知道他的名字以前很早。你一定已经会哼几句他写的歌。这个没有什么明星相的男人是目前国内公认最顶级的歌手之一。关于他的话题通常会是:"他的歌究竟算不算摇滚"、"他的吉他为什么弹得那么好"、"他唱了十年的好歌怎么现在才红"、"终于让他这小子混出头了"。K=《可乐》X=许巍  相似文献   

10.
到这一期,刘敬辉先生作为21世纪杂志在美国的专栏撰稿人,已经一年了。我们在这期就请他专门谈一谈自己的写作生活。记者:有时候我有种担心,就是你不再给我们21世纪杂志的读者写了。敬辉:大可不必,我觉得通过21世纪杂志和国内朋友交流已经成我生活一部分了。如果我不写了,我可能会承担更多的痛苦。记者:很多读者想知道你是什么时候构思并回答文章的问题的?敬辉:平时和21世纪杂志的编辑有些沟通。通电话,更多的是EMAIL来往,共同商量确定一些主题。我个人也上国内的网,帮着捕捉些话题。专门的时间是周五晚上,参加完一些留学生聚…  相似文献   

11.
三月 《北京纪事》2016,(1):13-15
他瘦高个子,少言寡语.据班主任反映,他平日里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经常不交作业,上课睡觉. 这天中午他坐在了我的对面,也是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 我从他的精神状态展开了话题:"看你总是睡不醒的样子,晚上睡不好吗?" 他说:"睡得还可以." "那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 "我总是觉得日子很无聊,做什么都没意思,打不起精神." "总是这样吗?"我追问了一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容易把一些现象泛化成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2.
高晖:你刚从南方回来,对现在北方的天气肯定还不太适应。昨晚,我们谈了很多———可能是我15年来关于写作说话说得最多的一次。遗憾的是,当时小周不在,很多东西未能记下,似乎还涉及一些重要话题。昨晚我们约定,今天接着聊,但是,现在我却不知道说什么。我的想法是,你说———如果我能插上,就说两句。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14.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年少时我练毛笔字,听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说起,觉得平淡无奇,不可理解。蓦然回首,才知其蕴味深刻。记得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错误,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6.
一位多年不见的同窗,特意打电话来说:“我看了你那篇《人总是从某一点上开始杰出的》的文章,觉得你还可以写一篇《人也总是从某一点上开始平庸的》。”还说,“我就是从某一个点上开始平庸的。”我当然不好承认他“平庸”,连忙对他说:“是呀,当初你也是挺有理  相似文献   

17.
孟谦 《社区》2011,(15):1
记得曾在北京大安澜营社区采访过一位社区书记,当时谈起胡同社区的居民情况,他说一两句说不清,你跟我"串个门儿"就清楚了,他管这叫"下户"。大安澜营社区  相似文献   

18.
儿子的创意     
正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  相似文献   

19.
面对纷纭的现代社会,我执意用画笔去说我想说的话。过滤心情,期候宁静,在商业气息十足的文化夹缝中寻求一方相对纯洁的乐土。——陈孟昕手记6月的一个阴雨天,记者终于有缘拜访了陈孟昕教授——一位正展现着独特绘画才能的青年画家。经过一个下午的交谈,我们不禁暗自庆幸没有与他失之交臂。此前,这个名字已在耳边萦绕了许久,不止一位朋友催促我们:一定要采访陈孟昕,因为他的画、他的人都是很值得一写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文化论的变化日本文化论越来越活跃了,有一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说:“虽然有人认为日本文化论是‘易变意识’或‘县民性’,然而我还是认为其本质仍没变”,这说得太妙了。他还指出,如从历史角度看日本文化的话,就能发现其周期性的变化。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八纮一宇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