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与立言传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主要通过其作品表现在对国事的忧虑、对民生的关注和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三个方面。忧世之音、家国之思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瘼,忧民之忧,表达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怀才不遇,忧生之嗟,充满了岁月不居的无奈和功名未就的忧患。这种忧患意识源自于儒家心忧天下、民惟邦本等思想。在儒家文化的长期整合下,忧患意识在古代文人中凝聚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和内驱力。当他们在“立德立功”之途不顺畅时,主要是以“立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上的永存。  相似文献   

2.
古代优秀作家通过忧国忧民忧己表达出来的忧患意识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在“立德立功”之途不顺畅时 ,以“立言传世”的表达方式 ,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不朽  相似文献   

3.
杜牧涉酒的诗作中,充满忧患意识。杜牧的忧患意识中,既有忧世之思的大忧患,又有忧生之嗟的小忧患。这种忧患意识的产生一是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二是由于杜牧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忧患意识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一位有"终生之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忧患意识主要包括忧国家落后、忧人民生活水平低、忧党的建设和忧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等几个方面。邓小平忧患意识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现实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忧患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忧患与乐观进取的统一、忧患与实干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忧患意识,是作家对现实人生、社会现状的深邃思考,是历代进步作家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深切关怀的艺术表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瞿秋白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忧世之思的大忧患,与其不同,瞿秋白散文集《饿乡纪程》中表现的是个人之忧的小忧患向忧世之思的大忧患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7.
屈原忧患意识的生成与楚国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忧国、忧民、忧己。诗人运用诗意独白、寓景于情、梦幻神游、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错综反复地抒写内心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笼罩着浓厚的忧患意识。李陵之祸、忧生之嗟、忧天下史文之不传是司马迁的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 ,卓越的历史学识是司马迁忧患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因此 ,司马迁的忧患意识既是个体的 ,也是社会性的 ,更主要是对文化教育的忧患。发愤修史消解了他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也消解了他的悲愤屈辱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创造智慧。探索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自强精神、重德精神、忧患意识、乐观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复苏对于构建当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是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传统,反思历史,把握国情和纵观国际局势的产物。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由于毛泽东与邓小平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与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忧患意识可分为三个方面:生存之忧、生命之忧和语言之忧。生存之忧是观察与思考的升华,是情感与理智的融通,是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是个体生命的觉醒和感悟;生命之忧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对人生意义地追问而产生的焦虑;语言之忧是思想与载体的分离,是语言难以承载人类生命体验的忧患。庄子通过生存之忧借物以抒性,生命之忧借物以乐道,语言之忧借物与同化。抒性、乐道、同化从而达到情趣意象的契合,融化为一的整体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面临世纪之交新的复杂国际形势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后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那就是忧党、忧国、忧民的统一,增强全党忧患意识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统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寻找根本解决措施的统一。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解决中国现实忧患的根本措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从内容上讲,传统忧患意识中包含着忧身忧德、忧国忧民、忧政忧君等若干方面,其核心是忧国忧民。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忧患意识是人类理性精神的觉醒,是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和升华,是一种辩证思维品质,更是一种积极身上、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探析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对于正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与时俱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碧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关心社会、心忧天下的优秀传统,他的诗词创作植根当代社会生活,既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由衷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善于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字里行间渗透出浓浓的忧患意识。其诗词注意以小见大,擅长通过细节描绘,增强诗词的形象性,以此增加诗词的韵味。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入世精神与中国文人的忧患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陶渊明、王维、陆游、司空图等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历程、创作及其复杂矛盾的思想轨迹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剖析他们的退隐问题,从而指出尽管各个文人经历不同,具体的思想矛盾也各有特点,或偏嗜老庄,或出入禅林,但从整体上看,孔子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则是包括上述文人在内的中国世世代代文人灵魂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6.
觉慧形象有巴金青少年时期的影子,但又是广阔社会生活的概括。通过对觉慧思想和言行的分析,可以看到巴金深深的忧患意识,即恨“吃人”的礼教,忧麻木不仁的国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忧民生,患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不充分;忧民心,患社会主义根基不稳;忧民力,患社会主义发展根本动力不足。他的忧民意识同我国的改革开放融为一体,构成了重要的治国方略。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忧患意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忧患意识在党员的思想意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探索中,包含了如何提升党员忧患意识质量的内容。毛泽东以正确把握革命局势和党所面临的考验作为提升忧患意识质量的前提,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提升党员忧患意识质量的基本要求,将理论建设、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党员忧惠意识质量的主要路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忧世不治,忧民多艰;二是人生苦短的哀叹,超越生命的感叹。他们以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积极干预生活,唱出了慷慨激昂的时代强音。建安文人不仅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他们还有或隐或现的人格重建。本文也将对其动因和特质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20.
忧患意识包括了对人生悲剧性的体悟、涵咏,以及人对自己所在集团、民族和国家忧患的体察和承担。自古以来,心系国计民生的史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等,无不身怀社稷之愁、黎元之忧和身世之慨、忧生之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