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新的活动舞台,亟需发展一种着眼于女性的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培育模式。在性别哲学的视野下,全球性别问题同质化、先进性别文化培育不力、产业政策中社会性别机制介入不足等一系列深层制约因素,势必影响到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要解决湖南文化产业领域的性别失衡问题,必须以中高级女性人才为主体,通过实施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集群、产品差异和品牌战略,提升湖湘女性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辽宁要建设文化大省,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理论,在其4个基本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各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5个方面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优化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拉动文化市场需求;明晰文化企业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扩大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与市场属性.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我国已经形成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产业政策导向.依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经济规律,我国构建社会效益导向的政策模式,需要注重"意识形态资源"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行业规制和行政规制等政策措施.为了构建经济效益导向的政策模式,则需要培育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并提升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完善文化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代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期,湖南的文化产业呈现逆势增长,这对提升湖南省文化竞争力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战略期。目前湖南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因资金投入、贸易壁垒、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差距,因而在发展中困难重重。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南文化产业自身特点,提出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路径,为明确湖南文化发展战略,实现湖南省文化"强省"目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也日趋国际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竞争的整体态势来看,通过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来培育国家和区域的“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通过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机理分析,构建了华东六省一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和模型,采用ANP统计方法、SPSS和EXCEL软件进行处理、合成和分析数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华东六省一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由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构成.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软竞争力-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发挥带动作用,并进而通过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拓宽新的融资渠道、拓展文化市场内涵、增加文化产业中的科技含量等.  相似文献   

7.
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本文根据"钻石模型"理论,对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并作出适合东北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民族文化优势、人才集聚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周旗 《南都学坛》2012,32(6):116-120
河南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其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孤立环节多;产业集群实力不强,龙头企业较少;文化产业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文化产业导向机制不完善;等等。为了促进河南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当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打造河南文化元素突出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统筹规划,发挥文化产业整体优势;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促进集聚整合,优化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创新发展方式,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文化产业支持体系;着力人才培养,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高地;完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湖北省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逐步显示出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然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竞争力不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湖北支柱性产业的政策与路径主要有:借助非均衡发展策略,优化文化发展空间布局、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文化产业增长极、积极培植新型业态,着力培育新兴文化市场、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0.
区域视角下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和产业集群特征,区域性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条件、基础条件、支撑产业条件和制度条件。在2009年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的10个省市的区域比较中,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亮点等问题,因此,应从培育新型生产主体、创新文化产业链等方面提升江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6,(2):118-120
内生创新力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受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束缚,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面临创新动能不足、市场驱动严重滞后等困境。我们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市场驱动机制和培育创意人才等策略进一步激活产业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河南由"文化制造"向"文化创造"跃升。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建设,是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式系统工程。保障文化权利是起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支点;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热点;优化文化品质是焦点;发展文化事业是重点;培育文化产业是难点;改善文化消费是拐点;推动文化科学发展是亮点;建设文化强国(区)是终点。以文化人是主线。发展文化事业和培育文化产业是基本面,它们是一体两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然而,扬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苏州、南京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利用2008年扬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扬州市文化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深化体制改革,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的文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核心层和外围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打造原创文化品牌;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化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环境。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优势建设文化强省,对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品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必须深刻领会当下的现实语境,切近时代的文化发展特点,清晰它的"中国特色"以及与国际惯例的"错位"。依托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文化"的相互促进下,以创意引领实现(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在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中培育了新动能,提升了追求文化精品的自觉,使文化产业发展超越了地域和行业壁垒,强化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存在,以文化创意为轴心的分化与竞合运动,重构了中国文化发展地形图,提升了中华文明的质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以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为主逐步转移到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为重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主要部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文化产业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国36个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结果显示了四个梯队的水平分布格局,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和北京为竞争力最强的第一梯队,但是多数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均衡。竞争力优势分布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的省市,基本上集中了大部分的优势要素,而另外一些较弱省份则集中了大部分的劣势要素。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大力发展公共类和艺术类文化产业;强化协会的管理作用;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产业化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必要之举.这一做法既有助于促进我国贸易结构调整,弥补文化贸易逆差,又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胜要素,文化内容的吸引力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承载着文化精神的文化产品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产业,应避免陷入泛文化化和简单经济化的误区,应该处理好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健康的文化产业.要多措并举,着力培育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南、山东等省市相继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已经开始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福建省对发展文化产业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福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福建与台湾具有"五缘"优势,选取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更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日益完备、文化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当年全市GDP比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前列。但通过与副省级城市的"对标"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增加值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大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推动青岛市文化产业大发展,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重培育一家龙头文化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着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尽快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特色海洋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