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放画报》是民国时期由周剑云创办的一份旨在提倡妇女解放的画报,也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妇女报刊史上的第一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新型妇女刊物,它从爱情婚姻、妇女经济独立、妇女参政、妇女教育、妇女与男子的关系等多方面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2.
以《点石斋画报》为起点的清末画报是我国近代报人以石印技术为媒介手段,将传统工笔画法与近代西方报纸模式结合,对中国本土画报的最初尝试。其图文结合的视觉传播形式、画报栏目细分、叙事手法的应用,共同构成近代中国视觉消费文化的心理基础,为研究当下流行的中国元素表述方式提供了参考资料。分析其出版职业化进程中画报的发行特点、新闻画报画家的职业特点、画家的社会理想与社会实践,可以发现清末画报的发展规律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开埠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港口城市,这其中离不开丰富的人文与物质条件的积累。1912年6月5日《真相画报》在沪创刊,成为中国最早的美术类综合性旬刊,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乃至全国的美术刊物,开创了上海画报新纪元,同时亦开辟了都市文化艺术的宣传窗口。《真相画报》在其创办中所带来的全新办报理念,以及其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图像,在倡导新派艺术以提升国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尝试,在上海都市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真相画报》对构建今日和谐社会,繁荣复兴新世纪都市海派文化艺术具有借鉴意义,其全球化的媒体经营战略对当今的城市大众传媒同样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对光绪十年(1884)创刊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进行原始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其编辑出版传播策略历史脉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其具有全新的石印印刷技术传播保障、清一色的中国主编者与主笔者、以《申报》为依托的发行传播、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艺为主的独特编序,以及以"颖异"、"新器"和"新物"为主的传播旨趣等传播特色。完全不同于《小孩月报》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的做法,与《寰瀛画报》的报道内容多以外国为主亦不同,与此前画报或人物画像报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从新闻的视角,通过图文并茂的新闻画报样式,将"奇闻"、"新知"、"时事"等图文信息传播到了上至官衙学堂下至市井街巷的广泛空间,产生了空前未有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学术界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果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画报本身的研究,二是对画报深层次的挖掘。第一层面对画报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办刊宗旨和经营理念以及内容和画师进行了研究。第二层面分析了画报中隐含的因素,从多元化角度对画报进行了深入探讨。至于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资料整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田 《北京纪事》2015,(7):106-109
在街头巷尾的报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期刊画报,这些装帧精美价格不菲的期刊,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广受大众的喜爱.像电影画报、时尚画报、健康画报等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那什么又是画报呢?根据其形式与内容,我们一般认为,以摄影图片、绘画为手段,来传播信息和知识的直观图像的期刊.我国最早的画报是创刊于清光绪三年(1877)的《寰瀛画报》,它随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而来,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图文并茂的报刊.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以时尚为基本编辑策略。在整体话语建构上,它兼具画报和文学刊物之长,通过把文学作品与图片并置,为文学作品搭配插图、为图片搭配文学性说明文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传播信息,使图像和文字之间相互指涉,相互阐发,相互补充,生成了深层的意义空间,建构了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时尚话语,立体地呈现了上海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8.
《伦敦新闻画报》作为世界上第一份成功地以新闻与图像相结合的周报,诞生不久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史料价值研究,认为它是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二是图像新闻研究,肯定它是对世界的图像化记录;三是维多利亚女王形象塑造研究,指出它塑造了“作为君主的女王”“作为平凡人的女王”和“无所不在的女王”三种类型的女王。国外《伦敦新闻画报》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英国中心论”倾向,忽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图文关系的辩证认识等不足。《伦敦新闻画报》国外研究对今天的中国研究者有以下重要启示:立体认识研究对象,应当重视中国问题,深入探讨图文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田 《北京纪事》2015,(8):108-111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中国经历多次战乱,从八国联军进北京,再到清政府的倒台,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日本侵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但这一时期中国的新闻事业却慢慢发展起来,像《大公报》《申报》《晨报》《京报》等知名新闻大报都在此时喷涌而出。虽然画报这种综合性刊物出现的时间要比新闻类报纸晚,但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仍然是其关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综合性画报类期刊有近40种,占中国期刊总量的1%。目前,综合性画报类期刊面临着经费不足、定位模糊、质量不高、理念单一等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求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刊物整体质量,注重采编与营销双轮驱动,确立个性、形成特色,实现网络化,建立画报同盟。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女性/性别的诸多议题得以讨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报刊媒体的关注,尤其画报中女性/性别议题的分量显得颇重。作为近代中国北方大型摄影画报的典型代表,《北洋画报》自然也不例外,蕴含着丰富的性别图景。而由于《北洋画报》本身呈现美与塑造美的旨趣,使得女性身体之美成为映现在读者乃至后人面前的显著亮点。这也是都市社会急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缩影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人形象以道光、咸丰、同治三位晚清中国皇帝最具代表性。道光皇帝面对濒临崩溃,处于夕阳余辉时代的晚清帝国,勉强支撑危难局面;咸丰时代的晚清帝国已是大厦将倾,他只能苦心维持,艰难度日;同治皇帝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更多地作为国家象征符号出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大而傲慢、无知而自作聪明、创新中又守旧,想有所为而无所作为;忙碌地出现于婚礼、祭祀、觐见等各种仪式中,成为某种符号象征而非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伦敦新闻画报》在对中国皇帝的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图文互补、对比参照、立体动态等新闻报道和文学叙事手法,从而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展示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192 6年 2月 ,一张画报在大上海悄悄问世了。由于一切尚在筹备之中 ,该画报最初只能采取沿街叫卖的方式进行推广。然而 ,就靠这种原始的方式 ,画报的销售竟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一期卖了七千册。从此 ,它不胫而走 ,一纸风行。无论达官贵人 ,还是平民百姓 ,无论知识阶层 ,还是妇孺之辈 ,都对它爱不释手 ;无论通邑大都 ,还是穷乡僻野 ,无论在国内 ,还是在国外 ,都有它的踪迹 ,因此它获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这就是《良友》画报。它的出现在画报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 1 92 6年创刊始至 1 945年停办止 ,历时近 2 0载 ,正式出刊 1…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10,(5):22-31
春,是万象更新时;春,是生机勃发时。 一年前的春天,《金陵画报》从其前身《美城》脱胎而出,更准确的名称定位、更精美大气的设计开本、更高端深远的要求,以极目眺南京的姿态打造南京城市文化第一刊。  相似文献   

15.
《良友》画报的“抗战”书写在践行“救亡图存”媒介担当的同时,将传统中国“赋比兴”的文艺观融入图像文本,实现了传统文艺观与图像符号互文化的叙事景观。《良友》的抗战报道从图文互动下的直接叙述、形象思维的图式化呈现和民族意识的内在唤起三方面体现出“赋比兴”的编写思维。“赋”在画报中以铺陈直叙的方式奠定了基本的叙述“地基”;“比”在画报中以比喻比类的设置为读者展开了关于“民族抗战”的想象空间;“兴”在画报中则通过诗意配文与富有张力的图像报道唤起读者的爱国情思。如此形成的多元叙事格局成就了《良友》画报关于“抗战”的视觉书写,在唤起民众家国意识与抗战信念的舆论宣传、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66年刊登的几幅有关南方被解放奴隶学校的图片为例,说明视觉报道在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该画报对南方黑人教育的视觉报道是带有偏见的选择性报道,这些报道为北方的白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南方黑人教育的窗口,使他们可以通过其权力之眼来监督和控制南方的黑人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图画书中,图像不仅是一种辅助文字的形式,而且是表征现代的符码。这种“图画现代性”深度地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文体现代化的创构。《小朋友画报》以其独特的图像叙事的表意机制和图文的语法关系,超越了图像自身的限制,型构了图像的“出位之思”。具体来说,“滑稽”儿童形象的大量出现,“田园”与“现代”的风景凝视,以及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时空观的革新是其图像艺术现代转型的重要表征。“故事画”是《小朋友画报》中的重要栏目,对儿童错误行为的提出与反思折射其现代儿童观念的在场,图文合奏的形式丰富了图像的叙事功能,并促成了故事画向图画书的演进,助力了图画书的文体现代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现存的清末民初画报中,保留了大量关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间女性生活的内容.本文以<醒俗画报>这样的视觉文化史料为基础,探讨清末民初社会性别制度的一个侧面--婚姻家庭私人空间内的转变.并希图探讨史料的运用和性别史视角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伦敦新闻画报》中丰富而生动的晚清中国人形象得益于其图文结合的表现艺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图像与文字互释,包括以图释文,用图像为文字增添直观性、可感性;以文注图,用文字为图像重建语境、锚定意义;图像与文字互补,包括以图像弥补文字空间性的不足和以文字弥补图像时间性的不足;图像与文字背离,包括图文营造氛围之扞格和图写实与文写情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在浙江省海盐县征集到一份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出版的《革命画报》.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革命学校.它原名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组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革命画报》就是改组后不久创刊的.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出版刊物是政治教育和校外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先后出版了《黄埔日刊》、《黄埔潮》、《黄埔生活》、《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