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杰出短篇小说,是其前期创作的代表之作。小说以作者对一名舞女的感情发展为主线,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巡回艺人们的生存现状,观照了处于社会底层生命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价值意义。本文以期透过川端康成这双“文学的眼睛”,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巡回艺人所代表的社会底层群像的解读,深入考察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透析作品所反映的底层群体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前期的创作作品,是他开创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杰作。这部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物哀、幽玄之美。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美学意境的分析能够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悲与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伊豆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学活动中除作者和读者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文本的角度,运用英美新批评主张的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对《伊豆舞女》文本中的行文特点及行文效果进行探讨.可以把《伊豆舞女》的行文特点概括为断续的行文,这种行文营造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之美。具体表现为:作者用表面断续的行文。实际构建了逻辑思维缜密的段落,使段落构成呈现严谨之美;把巡回艺人情况的交待穿插于经典情节之中的断续行文.使小说凸现散文之美;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上,采用明暗交错的断续行文,形成了心理描写的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4.
《伊豆舞女》是日本现代大文豪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作品一经出世便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经久不衰,堪称经典佳作。然而,《伊豆舞女》并不仅仅是一篇浪漫纯情的爱情故事,在故事的进展中,还能够看到与青春浪漫气息不相宜的场面。作者通过这些场面欲向读者们传达怎样的信息呢?其实,《伊豆舞女》就是一幅人生画卷,展开来看,生老病死就是人生的常态,因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生死淡然处之,这就是最为寻常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热心探求美,他的小说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为背景,常常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性为中心。川端康成又擅长表现悲,他的小说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或浓或浅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所以,他的小说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风格,抒情味浓,感染力强。《伊豆的舞女》、《雪国》、《名人》和《古都》等可作例证。川端康成之所以形成这种既美且悲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家庭出身和孤儿遭遇的影响;二是亡国末世之民观念的影响;三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幼年父母双亡,由于从小缺乏亲人的关爱,川端康成性格内向、不擅应酬。1924年,从小就立志当小说家的他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此后他相继写出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大振后,常有人找上门来,拉川端康成参加各类活动。一次,川端康成身体不适,正在家休息,有位朋友却  相似文献   

8.
《伊豆的舞女》和《边城》分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展现纯美爱情的经典之作,而薰子和翠翠则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两位少女不仅在形象上具有较多的共通性,而且都有着悲剧内涵以及对爱情的追求。本文拟对两位少女的形象做以比较,从而展现薰子和翠翠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负盛名的川端康成一八九九年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医生家庭。二十八岁时,发表了成名作《伊豆舞女》(1926),在文坛上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他是早期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作品有《招魂节一景》(1921),《禽兽》(1933)。后来成为新感觉派的一名能干的骁将,与横光利一共誉为该派的双璧。他苦心笔耕了五十余载,有百余篇小说问世、最为著名的  相似文献   

10.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一次伊豆体验,历时八年创作而成。舞女“女孩”与“女人”的双重性格,引起了“我”深深的好感。但是当时社会阶层的现实又不得不使这份纯洁之爱随着旅行的结束而夭折。另外,唯美的环境描写始终穿插于文章之中,与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相互呼应,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由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早期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中,充分体现了孤儿伤感的秉性和为寂寞的人生创造理想与生的力量的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日文汉译的诸问题王清淮川端康成为日本文学争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界感到迷惘,因为日本文学的总体水平和一般质量并不比中国文学高,在读了《古都》、《雪国》、《伊豆的舞女》之后,迷惘很容易转为愤慨,指责瑞典人及北欧人没有眼光,因为中国人实在看不出川端的...  相似文献   

13.
《伊豆的舞女》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往的研究多从文学艺术性和文化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常常倾向于将其视为青春爱情小说,而通过对该小说叙事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作品中叙事艺术的成功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景的渲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使《伊豆的舞女》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成为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诉求和人格反省力量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立足点,深入挖掘两部作品中艺妓的形象。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中艺妓形象的设定与作者自身经历的关系;其次,论述两部作品中艺妓形象的联系;最后,阐述川端康成描写艺妓的思想动机,希望可以为川端文学的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其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薰"与"驹子"--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 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是川端在女性形象塑造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自我超越",已达到了一种"非川端式"的境地."薰"与"驹子"是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早期创作的名篇,当然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概言之,就是平谈、清新、质朴、自然。 首先,作品所写的是凡人小事,选材就很平淡:一个中学生去旅行,与一伙巡回艺人邂逅相遇,然后分手。既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生离死别。故事平淡无奇,淡到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远比不上欧·亨利式的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6,(11)
日本人有多爱泡温泉?岂不说从北到南这块土地上约有7.5万家温泉旅馆,但看岚山光三郎的那本《噗通——从温泉出发的日本近代文学史》就知这温泉对日本的影响力有多大:夏目漱石、尾崎红叶、森鸥外、川端康成……不仅身心被温泉包围、滋养,更在迷蒙暧昧之间妙笔生花。因此,在东京的最后一日“三选一”计划行程中,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温泉之旅。即使去不了孕育出《伊豆的舞女》的汤本馆,在相似的氛围下想像一下川端康成笔下的青涩爱情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其文学悲凉格调的形成与他的孤儿心态有很大关系。小说《伊豆的歌女》的主题表现了作家的自我人格。满足了川端对纯洁爱情和美好人情的渴望,是他对自己现实中得不到的温情与爱情的补偿性实现。日本古典美与西方文学手法的融合形成了小说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篇章结构艺术上对川端康成的小说《母亲的初恋》进行了评价,阐明川端康成的小说结构艺术是感伤美与曲折美的统一,是杰出的东方美。  相似文献   

20.
单纯而自然自由而灵活──评川端康成小说的结构特色何乃英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结构布局方面其特征是单纯而自然,自由而灵活。川端康成善于写作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非但数量多,而且不乏名篇佳作,举其要者如《招魂节一景》(1921)、《精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