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2.
代动词"来"不仅可以带名词性宾语,而且还可以带动词性宾语;在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中,宾语对数量词有强制性要求,不论是名词性宾语还是动词性宾语,宾语中一般要有数量词或量词,甚至用数量词直接代替宾语;数量词有使宾语有界化、指称化及标记焦点等功能,同时其标量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游记》中动词重叠现象的考察和统计,发现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情况及宾语的位置、"一"的有无、儿化问题及后带"来、去、看、去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先界定了带小句宾语的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接着分析了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情况,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五组,并从认知的角度指出这五种分类大致是由"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是由身体感官上的动作到心理活动再到口头表达,这是一种隐喻的方式.同时指出,动词和小句宾语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也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是由于宾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考察初步认为:在战国末期秦朝初期,实义动词"为"逐步向较虚的引申义"作为"、"成为"过渡,以至于有的无法译出,从而开始向虚词行列演进。  相似文献   

6.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都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是,也有不是这种关系的,动词所发出的动作行为并没有落在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身上,而是含有“为了(替、给)宾语怎么样”或“因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动词和宾语之间是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同源宾语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修饰语位置和修辞格功能界定了同源宾语类型,揭示同源宾语构式产生的内在机理、生成过程和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无修辞格和有修辞格同源宾语的语义特征与表达效果。在前置结构中,动词和名词之间存在着内涵互补、因果互动的动宾组合关系;修饰语和核心名词之间存在着彼此依附、相生共存的聚合关系。在后置结构中,表达者采用调核后置手法把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凸显出来。在前后置结构中,情态类修饰语和核心名词共同实现句子的强语势;在转移修饰语结构中,表达者将原本修饰人物的修饰语转而用来修饰事件名词身上,旨在使接受者产生"意外的"语义联想,突出动词的结果性特征,实现表达者强调动作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谈谈对传统双宾语范围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双宾语的范围问题,语言学界分歧较大。今天的双宾语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指人,一个指物,而是可以指同一类事物,或都指人,或都指物,甚至可以是同一对象;双宾语"动+名+名"的基本模式已被打破,直接宾语可以是谓词性的成份;有些双宾语之间实际存在着某种结构关系,而使得动词不能与近宾语搭配;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也不再只限于表示"教示、予夺"意义的动词,表示称呼、评价意义的动词也能带双宾语了等。这是对传统的双宾语范围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101组可以构成并列式动词的近义的单音节动词,主要考察了它们在词义相近的情况下,其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结构能力的强弱;重叠;带“了”“着”“过”;带宾语;带补语。旨在说明,不仅并列式双音节动词AB与近义的单音节动词A和B的结构功能存在差异,而且近义词A和B之间在结构功能上也有着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泛义动词"整"与"搞"在普通话中很常见,他们可以代替许多具体的动词,充当万能动词的角色,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探究"整"与"搞"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语义、语法、语用进行比较分析。语义上,主要从基本义、感情色彩两方面进行分析;语法上,从充当谓语、谓语中心,修饰语的搭配以及与词语的组合,词语重叠四个方面来比较,词语的组合主要从加补语、加宾语以及后加"着"、"了"、"过"来比较分析;语用上,主要从语体色彩、地域色彩两方面进行比较。对"整"与"搞"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对泛义动词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施事宾语句即句中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这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型。笔者试图从语法平面分析直接施事宾语句,探讨其结构类型和特点。其中单向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与动词之间有施动关系;双向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与动作动词及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之间有施动受关系。文章对施事宾语句中动词的特点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增减类动词是从词汇意义角度划分出来的动词的类别.增减类动词从数量角度处置对象形成一种不影响交际的歧义,可以称之为元语歧义.元语歧义的生成受到体及处置对象有定性和指称性制约.增减类动词构造一种特殊的双宾语格式,其中两个宾语之间具有"蕴涵关系",句法结构上远宾语和近宾语的位序与常规位置相反.元语歧义和特殊双宾句都是前期没有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意义的动态识解观、"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分析解构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带非受事宾语结构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认知机制和动宾搭配原则.文章指出,对这两类动宾非常规搭配结构的解构依赖于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对这一结构的理解涉及对宾语、动词和动宾结构这三个层面上的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动宾非常规搭配受动词和宾语显著度的影响,动词和宾语需具有代表和触发相关概念框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把"的宾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把"的宾语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许多新的特征."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后结构主语,它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把"的宾语是受动词支配和影响的成分;它不应当分析为主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结式述补短语带宾语的情况探析伍和忠一、题外话与“题内”话1、动结式述补短语的语法性质,学术界的共识是,相当于一个动词,可带“了”或“过”,往往可以带宾语。“相当于一个动词”,毕竟不是一个动词。一是“级别”有高低;二是语法特征不同,动词可带“着”(听...  相似文献   

18.
介词有标记动词间接论元的作用,位于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时,具有"附加成分的介词""标记论元的介词"和"论元—附加结构介词"三种不同的性质。带标记的宾语与不带标记的宾语所表示的语义类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宾语连用情况与宾语的语义类型有关。带标记的宾语与有标记的名词性成分作状语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使用的标记成分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论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生成过程.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过程,它们都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同时,证明了用Larson的动词壳假设(VP shell)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双宾结构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对比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双宾结构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控制权"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