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恭维是交际中用于维系交际双方和谐关系的言语行为。恭维语亦称称赞语,在人类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从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表达方式、恭维语的内容和对恭维语的应答方式三个方面做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操英语者和操汉语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他们在使用恭维语时的表达方式、内容和应答方式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恭维语是语言使用者动态顺应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言语行为,受到多种文化的约束。汉语语境中的恭维语是语言使用者为了顺应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使用的。恰当地使用恭维语可以促进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3.
恭维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其内容、使用场合和形式和回应方式都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英汉恭维语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正确运用恭维语以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4.
四川人在日常交际中主要使用四川方言,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恭维语的情形也是极为正常的情形。四川方言恭维语在 具体应用中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四川方言恭维语的地域特色又与巴蜀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四川 方言恭维语与詈骂语的使用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差异,对恭维语的使用也是如此.在恭维语的使用中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恭维语的句法形式、词汇选择、话题和恭维语反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交际者为达到交际目的、根据交际需要而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该理论对公示语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和阐释性,一方面公示语翻译提出了统一的目标,一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和费语言层面各个因素的顺应过程和顺应机制,为我们正确翻译和实现交际目的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问题。而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归化与异化的含义出发,介绍了中西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观点,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具体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最后指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的瑰宝与精华,其用词精炼,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因为习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在翻译时不仅要设法保留和传达原文特有的寓意,还应根据翻译语言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西恭维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从英汉恭维语的功能、表达形式、英汉恭维语的回应以及涉及的对象与话题四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对“恭维”这种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差异,指出造成差异的文化根源,对这些文化差异的认识将有助于人们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翻译研究中有一种明显的趋势:翻译被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考虑到不同语言中的文化特征,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文化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说的恭维,其含义不是“为讨好而赞扬”,而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对人或物的一种积极评价.它在任何语言/文化中都具有营造和谐融洽气氛,建立亲密友善关系,给人信心鼓励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有人断言,对恭维原则能否熟练掌握运用,标志一个人社会成熟程度(so-cial maturity )和语言能力的强弱.国内外不少语言学家将恭维现象与相关的文化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对照援引英美式礼貌原则和中国式礼貌原则,并将它们作为恭维研究的理论框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美语和汉语中.恭维语在分布、功能和出现频率等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美人士对待恭维的不同态度和反应,力图概括出两种语言文化中存在的恭维原则.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言谈语用规约之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不同民族的言谈语用规约差异常常是文化差异的映射.汉英文化差异决定了两种语言的语用规约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中,如称呼语、招呼语与道别语、恭维语与道歉语等.对汉英言谈语用规约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3.
语域是语篇针对特定交际场合 ,在语言实际运用中 ,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 ,它是三种参数语篇范围、方式和基调的综合体现。只有这三种参数相辅相成 ,才能保证语言在具体使用中与其使用场合、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保持一致、协调的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对语篇范围、方式和基调的认识和把握 ,毫无疑问也会对译者翻译决策及翻译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 ,在翻译活动过程中 ,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因素 ,才能确保语篇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恭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对恭维语、恭维话题、恭维应答策略以及恭维的性别差异进行了一定研究。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恭维语的调查中发现,汉语语境中恭维在恭维语言使用以及恭维应答策略方面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恭维和恭维答语作为英汉语中常见且复杂的社会言语行为,最能反应两种文化的差异与碰撞。本文就生活中的真实语料以及实验所获语料为例,着重分析了恭维语的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对于恭维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探索既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学,二语习得等具有学术价值,又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模糊、修辞模糊和文化模糊三个层面。弗米尔的目的论突出了目的语读者的地位以及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在目的论指导下,依据"让目的语读者明晰公示语交际目的"的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可以采用保留模糊、增补信息变模糊为清晰、改译、略译及零翻译等翻译策略。通过问卷调查,这些翻译策略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同时也验证了目的论对公示语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应遵循翻译目的论,根据公示语不同的交际目的以及外国友人的特殊需求,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某个交际目的,人们的语言或文字交流总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展开。语篇或语段作为语言交际活动中一个重要形式,必然会受一定主题的引导和制约。因此,语篇或语段翻译应该保持在交际情境中实现,而语篇翻译中的语义选择和期望实现的交际目的具有相互依赖作用,所以明确主题及主题倾向性对语段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时候必须在语境中理解把握全文。三维语境观认为可从三个角度来考察语篇的语境:交际、语用和语符层面.交际层面的分析主要是用Halliday的语域理论分析源语篇的语言特点,并以此来比较两篇译文;语用研究语言如何在真实场景中被使用,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等都可以用在对译作的分析里;语符层面的处理即把一个交际项目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内的一个符号来处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语境分析来确定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英汉委婉语在语言自身、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委婉语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由构词手段不同而产生的交际失误、由观念不同而形成的交际理解障碍、由价值观不同而造成的交际失误、由词语动态演变引起的交际失误。因此在进行委婉语翻译时,译者要妥善处理好每一个细节,牢牢掌握语言知识,减少翻译错误,尽量完成精准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