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部《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中国回族有史以来最早编纂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辞书。 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即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民俗民风等等,回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自元  相似文献   

2.
喜闻沧州市民委副主任吴丕清同志所撰写的《沧州回族》一书已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付印,心中说不出的高兴。还是在去年(1998年─编者注)的全国第六次回族古籍协作会上,荣幸地得到了这部洋洋20章60余万字的书稿,从此《沧州回族》便始终萦绕于心际。 开始,只是被这沉甸甸的两册打印稿所震惊;一经开卷,便又情不自禁地坠入了沧州回族那碧波滚滚的历史长河,深知这又是一部回族地方史领域的鸿篇巨作! 《沧州回族》的编著者以其翔实的历史考证,深厚的民族真情,淳朴的语言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用心血和汗水编织成的这幅耀眼的…  相似文献   

3.
铁姓是回族中较为独特的姓氏,铁姓起源也较为独特,有从事冶铁业者以铁为姓,或从蒙古人铁木儿转化而来,或为外来民族姓氏之汉化。在历史变迁中,特别在铁铉逢改变遇害,铁氏回族后裔为避难逃亡迁居各处,间有顾全性命隐民改姓而失落根源。现今铁姓回族遍布全国各地,而以辽宁沈阳和河南邓州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4.
地区回族史研究,既是回族史研究范围的扩大,又是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没有地区回族史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充实,整体的中国回族史研究是难以提高的。“由于回族居住的分散,有回族居住的地方就有回族的历史。如果地方回族写出的多了,回族史的资料就丰富了,一部全国性的回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对广西南宁市回族的历史来源、人口、姓氏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姓氏学又称人名学(Anthroponymy),是专门研究人类姓氏和名字的起源、意义及其历史发展、地理分布和民俗特点的科学。当代中国姓氏学是以研究汉族为主的姓氏学,涉及与汉族不同又相同的回回民族姓氏的起源、意义、历史发展、地理分布、民族融合、民俗特点,还未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整理。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资料,将其整理成文字,为回族研究增添一点新的话题,望能得到同仁的批评与指正。 一 目前,谈到汉民族姓氏的来源,专家学者初步认为它同本民族最古老的图腾标志有关,最古老的姓氏可能来源于各民族先民的图腾标志。例如,从殷商甲骨卜辞中,可以辨认出200多个有图腾意义的族名。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又出现了氏,汉族姓氏到秦代基本是合二为一。因姓是为了别婚姻,氏是为了别贵贱,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6-29日,全国第十二次回族学研讨会在京举行。“ZI世纪与回族”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在立足本土研究的基础上,应将研究的视野拓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参予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中国的回族学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学科,这既是中国回族学研究的新起点,也是回族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国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出席闭幕式,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今后在回族学的研究中,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杜磊(Dru.C Gladney)在丰富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两部关于中国回族穆斯林的著作,在国内外回族研究界有广泛影响。他主要描述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区,即:宁夏纳家户村(西北)、北京郊区常营回族乡(东部农村)、北京牛街(都市)、福建陈埭回族镇(东南)。以揭示回族民族认同和“清真”观念的宽泛表达,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政府政策的互动关系。本文是其所著《中国的民族认同》(Ethnic Identity in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8)一书的第六章。得到原作者的许可,在此发表,以飨读者。因篇幅所限,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各民族穆斯林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试图用影视手段打开一个让人们认识了解回族穆斯林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10.
<回族典藏全书>在钩沉索幽、广搜博采的基础上,选编了从五代至1949 年间数百位回回作者的著译500余部,这是一份蕴藏极其丰富的回族文化遗产,也是传承与创新回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可以称得上是献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一部图书精品.<回族典藏全书>所收录的众多典籍是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它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明对回族形成发展的影响和回族对中华传统文明所作的贡献的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回族典藏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它将成为推动回族文化大繁荣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回族抗日历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部分,是回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研究回族抗日史,不仅发扬了回族人民的优良传统,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华东回族为保卫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良骏及其《考证回教历史》杨峰《考证回教历史》一书,是已故新疆宗教界著名人士,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原新疆回族总教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马良骏先生成书于解放前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伊斯兰教史、回族史学术著作,曾于民国28年(1939年)刻印约数十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多卷本近几年先后出版,这是一部大型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著作。全书共分四册,为《回族人物志》元代卷(1985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明代卷(1988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清代卷(1992年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卷(预计1993年底出版),凡68卷,约100余万字,收录了自元代至辛亥革命以来近400位回族人物的传记。正文传记之外,每册书后均有附录,概括了所撰人物的碑传题跋酬赠、遗文、回回人撰述传知见书目、姓名录以及参考书目和人名事目索引等。 《回族人物志》的编写和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民族学界的极大重视,这是回族史研究工作中第一部系统的人物传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工作中出现的的第一部系统的少数民族人物传记,是回族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几个世纪以来对回族民族心理的评说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回族,是在来自阿拉伯、波斯等西域各地的移民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当地不同民族成员而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但是由于伊斯兰教的强大凝聚统摄作用,回族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一直保持着鲜明响伊斯兰文化特色。其民族心理也独特于其他民族,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政府方面的官员还是民间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曾对回族民族心理发表过一些评说,这些评说对我们今天研究回族心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将16世纪到本世纪40年代这几百年间对回族民…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区自然的或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等)某些情况。所以,某种意义上,地名是人类发展的活“化石”。把回族与地名联系起来,探索回族聚居地地名,发现这些地名的细微之演化,这对于中国回族的来源、结构、分布,回族的军事生活和经济生活,宗教生活和宗教建筑,宗教传播路线,姓氏与人物,自然条件和风物特产的调查和研究,都会起到辅助作用。本文所指回族地名主要指涉及回族的地名。尽管它在地名的语言学如音、形、位、类等方面,同汉语差不多,但在地名社会性(语言地理的区域性、历史的继承性、时代性)上影响颇大,并形成许多具有回族特色的地名,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李珍 《回族研究》2001,(3):32-35
《回族人物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合传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回族史研究来看 ,它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新型回族史的编撰体例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设想 ;从历史人物研究来看 ,它在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正确处理民族情感方面 ,具有突出的理论建树 ;从史学史研究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看 ,它在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文字表述等方面 ,均有相关理论论述与具体成就 ,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是近年我国学术界蓬勃发展的学科之一。李松茂著《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一书,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余字,汇集作者近年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的主要成果。这部论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近年来这一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的进展。 李松茂先生5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担任世界中世纪史的教学,接触到阿拉伯史和伊斯兰教史,而对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回族人与汉族人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的合作开拓,  相似文献   

18.
李珍 《民族研究》2001,(3):99-103
《回族人物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合传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回族史研究来看 ,它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新型回族史的编撰体例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设想 ;从历史人物研究来看 ,它在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正确处理民族情感方面 ,具有突出的理论建树 ;从史学史研究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看 ,它在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文字表述等方面 ,均有相关理论论述与具体成就 ,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敏俊卿 《回族研究》2007,(1):134-138
马寿千先生(1929—2005),我国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他一生潜心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勤于收集资料,积累史识,撰述丰厚,提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学术见解。他参与了由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志———《回族人物志》的编撰工作,并担任新型体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卷》的副主编,成为“建国后回族学研究领域领军式的人物”[1],他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学学科的发展。同时,马寿千先生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在教…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部用经堂语汉文、小儿锦、阿拉伯文3种文字对照、采用经堂造句法翻译的《古兰经》,前不久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经典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伊协副主任马振武(回族)阿訇用15年时间翻译而成的。这是我国伊斯兰教译经史上的一件大事。 经堂语,是中国伊斯兰教育的专门用语。最初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汉语译音,后为适应经堂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