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考察孙中山的进化思想,采取了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进化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看法。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达尔文与赫胥黎的进化思想、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孙中山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突驾”说与“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道德思想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严译《天演论》出版后,进化主义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主要思潮。在这一思潮中,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极具特色。他既不赞同泊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亦有别于同时代的严复、梁启超等人对进化论的理解,而是通过“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等概念提出一种同其三民主义相适应的进化理论。然而,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使命及其对某些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理论的理解不甚深入,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又存在一些学理上的疏失,其“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诸种提法或许都存在再斟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熔铸中西文化之精华 ,提出了历史进化论思想。该思想超越于西方进化论 ,注重人力和互助在历史进化中的作用和社会的飞跃发展 ,提出人力胜天、“突驾”说和“互助”论观点 ,总体上包含着许多辨证的唯物的观点 ,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进化哲学已不再限于对进化过程的表述及对进化形式的界定 ,而在于它的精髓世界进化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历史的进化不可阻挡 ,从而使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对其革命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进化哲学 ,使他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使他能正确理解革命进程中领袖与群众的关系 ,体现其民主思想之精髓 ,指导他努力实现“天下为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极力丑诋“民主派”,殃及孙中山。他们只强调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不讲他是革命先行者,妄图否定毛主席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粉碎“四人帮”,孙中山的荣誉得以恢复。历史罪人对历史功勋的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也是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前期(“五四”运动以前)的进化论唯物主义,既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进化哲学的继承发展.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概括.它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土壤,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气一无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向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过渡的一个环节.本文仅就孙中山进化论唯物主义的这一历史地位作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严译《天演论》出版后,进化主义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主要思潮。在这一思潮中,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极具特色。他既不赞同泊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亦有别于同时代的严复、梁启超等人对进化论的理解,而是通过"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等概念提出一种同其三民主义相适应的进化理论。然而,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使命及其对某些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理论的理解不甚深入,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又存在一些学理上的疏失,其"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诸种提法或许都存在再斟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刍议孙中山的进化论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论吸取西方自然科学的成果,形成了世界观意义的进化论;他的进化论包括宇宙进化论、生物进化论和历史进化论;他将进化论运用到历史和认知领域,提出了“突驾”说和进化认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的进化论;他的进化论有其局限性,但不能据此做出全盘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是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形态”设定为一个超验的、超民族的主体,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视为它的进化目标,据此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存在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单线”演进。同时,马克思在看待各民族经验性历史的发展时持“多线论”立场,认为世界各种社会文明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之进化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每一种进化与发展都是不可逆的。这便意味着,一旦做出了某种“路径选择”,便永无回头路可走。因此.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点上的选择都是“紧要关头”。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历史发展的大坐标系上,恰正处在这样一个必须做出某种选择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耕者有其田”:一个是孙中山提出的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口号;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的口号。不论是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耕者有其田”,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孙中山是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可是,“四人帮”极力贬低和否定孙中山。他们不择手段,伪造历史,把中国近代史上由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歪曲为所谓的“儒法斗争”的历史,大野心家江青甚至公然辱骂孙中山是“牛鬼蛇神”,妄图打倒一切资产阶级革命的正面人物。今天,我们回顾和探讨孙中山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对待帝国主义这一课题,从中吸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一生中取得的进步,都是与时代潮流的推动和历史事变的影响分不开的。对于他晚年取得的进步,“五四”运动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前,孙中山处在讨袁、护法连遭失败的时期。讨袁、护法的失败,对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首先是他的奋斗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的结果。孙中山生当民族与社会危机严重之时,了解人民的灾难和痛苦,深切同情劳苦群众,决心为他们谋求自由和幸福,也希望他们起来争取自由和幸福。但是,由于对人民群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孙中山关于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道德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以及关于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与主张,指出孙中山的道德观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因阶级和时代条件带来的局限性。同时,对某些论者关于孙中山的宇宙观是“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二元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人学理论体系在建构时应注重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因为人学的对象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孙中山研究人时,就以人的客观存在为出发点,思考人的原始发生、经历了野蛮蒙昧时期的过渡、一直进展到当时的民国时代。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两大关系,孙中山揭示出人的进化过程、人的分类、智慧的来源、人的心理、人的信仰、人的德行、人际合作、人的自由、人的权利和责任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主要范畴都包含了人性大系统中的诸多要素,都是围绕人本身的问题展开的。孙中山的人学是从人的角度,对历史和社会进行探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思想的提出是孙中山长期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他认为民生是历史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研究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于缩小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建设,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发展主张,如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企求的“大同世界”,孙中山提出的以“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主义,这些主张实际上只能是乌托邦。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蕴涵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稳定的社会治理目标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时代的超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