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巨著,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打碎旧世界和建立共户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和运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蕴藏了无数瑰宝和各种学科的丰富知识,有待我们大力开掘。广泛开展对《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前年底发表的成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研究《资本论》、运用《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已正式成立了。它在推动全国《资本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资本论》的学术研究方面,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范畴是客观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理论表现。任何一种客观的经济内容在它的生成、发展和衰落过程中,总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因而反映客观经济关系的经济范畴在它的生命历程中总要以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马克思在他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涯中,十分注重分析经济范畴的运动形式。马克思曾赞扬古希腊思想家亚理士多德“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他批评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没有深入研究“作为商品的统一体的劳动赖以表现的特殊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经济范畴的运动形式的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他说:“研究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概括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不少有关生产力的精辟论述。本文想对《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力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生产力是《资本论》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的同志说,马克思这里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看这种解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第一,把这段话里的“生产方式”说成是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就会使这句话变得文理不通、不合逻辑。且马克思紧接着  相似文献   

4.
张薰华同志在《学术月刊》一九八一年第七期发表的《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一文,新意颇多。拜读之后,感到如果适当改进,可能更加完美。这里,就所论及的叙述法或圆圈法问题提两点意见,仅供参考。第一,不能把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行程完全对立起来。张薰华同志说:“研究的方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叙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月九日至十二日,宁夏第一次《资本论》学术讨论会暨宁夏《资本论》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银川举行。这次大会,是宁夏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全国《资本论》学术讨论会精神的传达;以会员提交大会的十六篇论文为重点,围绕《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中心议题开展了讨论,交流了学  相似文献   

6.
1818年 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利尔市。1820年 11月25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德国巴门市。  相似文献   

7.
1866年 1月 马克思从一月一日到月底埋头于《资本论》誊写和文字上润饰工作,并开始准备《资本论》的付印工作。 1月底—3月初 马克思由于紧张写作《资本论》而患重病。随着健康的恢复,他又继续第一卷的手稿工作,从历史角度对工作日一章进行了加工。 2月13日左右 马克思依照恩格斯的建议,决定首先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8.
9.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商品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历史从哪里开始,研究也应当在哪里开始。因此开篇商品应是简单商品无疑。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在第一章,马克思处处都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例,来论述商品和货币理论的,在这里找不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痕迹。事实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其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经常把这一本书同《资本论》加以比较。这种比较对研究《资本论》的逻辑问题,乃至对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逻辑学,都具有重大意义。将《精神现象学》同《资本论》加以比较,也是这样。 在《资本论》中,也和在《精神现象学》中一样,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两种上升方法,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第二国际的“理论家”曾经喋喋不休地责怪马克思为什么不写一部逻辑学。列宁回答他们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三五七页) 《资本论》刚出版的时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不大为人所理解。许多资产阶级的评论家七嘴八舌,乱说一通。马克思对那些胡言乱语一概嗤之以鼻。唯独一位俄国彼  相似文献   

12.
Ⅲ、关于第三卷第一卷和第二卷首先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中最基本、最内在的规律,那就是直接参预物质生产的产业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规律,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积累规律,这到第二卷第三篇已经分析得颇为完备了。但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资本主义社会还有许多经济问题。它们虽然受一、二两卷所已揭示的规律的支配,但本身还另有一些新的规定性,需要循序而进,留到第三卷来补充说明。第三卷除产业资本之外,还涉及独立的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以及有关的产业资本和土地私有制的关系,这些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这时才把它们作为一个总体提出来说明。它们虽然不直接参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这部巨著,艰深难学。本文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对《资本论》的结构做了深入浅出、具体详明的介绍,把《资本论》由抽象到具体的说明方法与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剖析,把各卷的不同重点与全书总体联系起来加以阐述,遇有争论、疑难之处,则表达了作者独立的见解,对学习《资本论》的方法,也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很值得学习与研究《资本论》的同志一读。原文较长,分两期刊载。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增加,在中文版的<资本论>中一直被翻译为价值增殖,同时,这个价值增殖被视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这就排斥了社会主义价值增值的理论空间.然而,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价值增值,价值增值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价值增加的本来涵义就是超过预付资本或原资本的增加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价值增加在中文中被译为价值增殖,是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误解和引申.正是这一误解,阻碍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理论界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很长时间内受20世纪50年代听前苏联专家讲《资本论》的深深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目前,我国《论本论》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新一轮热点。本文拟就几个重大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他把生产力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是因为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必须结合着生产力进行。他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必需的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但是,“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能力及其实现问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靶向.马克思发现,劳动能力的买卖是资本增殖的关键环节,这就从根本上戳穿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家自由与平等的虚假性.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辩证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意义.一方面,从简单协作到机器大工业,造成个人能力的畸形发展,并导致资本增殖与人的绝对贫困相对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带来个人关系和能力的普遍性与全面性.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1983年第七期发表熊映梧同志的《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一文(以下简称熊文),在诘难《资本论》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时候,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是非问题,我认为必须加以澄清。这就是:第一,在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上,现代资本主义是否基本上依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  相似文献   

19.
20.
一《资本论》创作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准备创作光辉著作《资本论》,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当时,西欧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早已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基本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