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旅游业的潮流,民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重庆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对其认识、利用不够,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民俗文化资源,使其为重庆旅游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们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湖南农业历史悠久,各地形成了特有的农作及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等农业文化景观,适宜发展农业生态、森林生态、水域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湖南的乡村旅游还刚起步,还处于较低级阶段。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缺乏竞争力;乡村文化特色不强,开发存在“变异迎合性”问题;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因此,湖南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的切入点应是明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开发;挖掘民俗文化内涵,进行资源整合;注重参与,积极开发多功能产品;加强旅游宣传,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论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多民族的融合地,有着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新疆旅游业起步较晚,现阶段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看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科学引导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提升新疆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民俗旅游在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乡村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典型的乡村旅游景观是中国旅游资源景观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乡村景观的独特地域空间文化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乡村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西和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也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自身经济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要想更好地发展,则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使西和县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更好的融合,促进西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屏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厚重。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民俗文化旅游不被重视,发展滞后。屏南白水洋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为其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契机。应该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采取各种有效对策,促进民俗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体制下,知识供给模式有一定合理性,但也有许多缺陷,而知识需求模式则弊端丛生。这些缺陷和弊端有时被旺盛的需求所掩盖,有时为政治运动放大、致使我国的知识价值长期漂浮不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调节知识供求关系,但这种调节必须以尊重教育和科研的自身规律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9.
雅安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是生态旅游的圣地,而且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凭借生态雅安这个魅力屏障来开发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文化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如何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西藏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其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创作对乡村主人公所受民间文化或“民风民俗”的横向制约作用 ,从认识与表现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悖论。这体现在他一方面在意识表层上对湘西民间文化纯厚品质的肯定态度 ,另一方面却在具体的情节与画面中显示了对这种态度的某些解构效应 ,表现出对湘西民间文化 ,民间精神价值的怀疑。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执着地表现了他的家乡高邮,描写了高邮的许多民俗文化,使其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韵味。文章力图从他对民间习俗、民间艺人、民间美食、民间作坊的描写来分析他小说中的地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先后演变为男儿节、儿童节,节日庆祝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方言俚俗语看俚俗语与地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俚俗语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既是地方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本文主要以重庆方言俚俗语为例,从方言文化、地理文化、人文文化三方面论述了俚俗语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冲傩与阳戏在境内130余种傩文化仪式形式中,具有超乎同类的仪式规模和文化含量,并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存在诸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本文以境内一坛班为调查区间,以一法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有助于把握其本质和形式特征的14个方面进行对比考察,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观点。  相似文献   

16.
雷州半岛民俗文化以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原始古朴的意蕴和丰富多彩的形态,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湛江特色文化的主要源泉。其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至今既秉承古风,亦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中国象征文化》一书的评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符号成为人与文化连接的中介物;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8.
酒文化与旅游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容关系,其紧密的结合构成了较深的文化底蕴。酒文化与旅游联姻的历史由来已久,即便在当代,渗入酒文化的旅游也能展示其独有的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19.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以蛇女故事为题材原型的诸多文艺作品中的佼佼者,其对南宋时期江浙一带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市井生活的刻画细腻传神,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