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林则徐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末,广东中山大学历史系以编辑出版《林则徐集》为中心,已开展较全面的林则徐研究。福建林则徐研究大体与全国性研究相同步,当时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开始着手征集林则徐文物,福卅市文管会和省博物馆也注意收集汇编林则徐传记等历史资料,一九六○年厦门大学历史系成立“林则徐传刀课题组开展对林则徐生平的系统研究。七十年代,杨国桢又进一步搜集史料,最后完成了《林则徐传》一书的写作,于一九八一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到广州禁毒不禁商,他要查禁的只是鸦片,并非盲目排外。1839年3月林则徐直接给美商经回信,区分良莠,为全面禁烟的大局服务。林则徐下令恢复中外贸易后,美国领事吐哪向林则徐保证嗣后本国各商遵例不敢贩卖鸦片。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准令外人观看,接见美国商人并与之进行会谈。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对外商区别对待,恩威并施,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将对外贸易纳入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7月在广州的美国商人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决定按照林则徐的要求出具甘结,留在当地,几乎包揽广州的进出口贸易,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不久美国商人拒绝与英商共同撤离广州,在客观上减轻了对林则徐禁烟工作的压力与阻力。林则徐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敢于、善于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正确处置好对外关系,实非易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林则徐《答奉化令杨丹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文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在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四一年七月十三日下午,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浙江镇海积极设防之际,接到清廷谕旨,以莫须有的罪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翌日,林则徐便踏上遣戍伊犁的途程。当林则徐于九月行抵扬州时,由于黄河堤决,又接旨命“折回河东效力赎罪。”林则徐便立即前往河南祥符工地,  相似文献   

5.
陈支平 《东南学术》2011,(5):213-218
在当今二十一世纪里开展林则徐研究,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维模式来研究和分析林则徐问题,但是也不能轻易忽视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的延续与传承。从这一学术思考点出发,开展林则徐研究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重新探索。即应当把林则徐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分析,研究林则徐应当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价值观,以及更为广泛地进行新史料的发掘。从而开拓更多的研究领域,努力掌握林则徐研究的权威话语权,为福建、为我们的国家的文化传承、道德的弘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30日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届时,全国将举行纪念性的活动。福州市准备在林则徐的家乡建一座纪念碑式的林则徐塑像。林则徐享年65岁。他五十五岁之前,官运亨通,处在顺境。他一生最后十年遭流放,不得志,处在逆境。福州的塑像应当区别于将在广州竖立的那座。福州的塑像应当表现林则徐一生最突出的时刻,表现他最高精神在升华时的一刹那,应当选择他处在逆境时,即在他五十五、五十六岁左右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从林则徐联美抗英主张看鸦片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为了抵抗英国的侵略,林则徐曾提出过联美抗英、“以夷制夷”的主张。尽管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的这一主张并未重视,而且林则徐遭革职后,他的主张也没有进一步实践的机会,但考察林则徐联美抗英主张提出的根据,并分析这些根据是否符合实际,则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和认识鸦片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状况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中外历史文献中,仍有不少林则徐佚文未被注意。《中国近事公牍》中保存的《钦差大人奏准议禁鸦片章程》,即为一篇极重要的林氏佚文。该书收录的林则徐其他文件,亦具研究意义。《广州纪事报》和《广州周报》中保存了10件以上的林则徐公牍英译件。此外,卫三畏《拾级大成》中收有林则徐致英国女王照会初稿。  相似文献   

10.
谪戍新疆是林则徐身处逆境的一段重要经历,晚清史籍记载略而不详。现代史家主要依据林则徐遗存的日记、诗文、书信、杂录等,力图重构这段历史图像,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资料的缺阈,尚留有不少空白,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即使对现有资料也有待深人分析,做多角度的重新审视。任伊临先生的《滴戍新疆的林则徐》,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滴戍新疆时期的林则徐做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匡正了前人包括拙作的一些错误,涉及以往忽略的问题,这对林则徐研究的进一步开拓,是颇有意义的。林则徐在新疆之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首先在于这…  相似文献   

11.
刘文远 《东南学术》2011,(5):228-23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题本中,保存着大量与林则徐有关的史料。其中署名林则徐具题的户科题本就有170余件,范围涉及赋税征收、经费开支、灾害蠲缓与赈济等诸多方面,对于了解林则徐在地方的具体公务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这些题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相信随着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会推动林则徐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初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晚清时期封建官僚中的一个比较“廉洁清正”的好官。林则徐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内容诸多,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不忘民生,关心人民疾苦。对人民的爱和同情,是林则徐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一生所写的信札,据其《日记》判断当有二千封以上,而存世的,估计至少有一千封左右。目前已被公开发表的,据《林则徐书简》、《林则徐书札手迹选》、《林则徐信稿》三书计算,有668封。其他尚分散在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学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自上列三书发表后陆续有所发现,1987年侨居上海的郭学群,向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所捐献的八封寄师信,即是一例。此外,尚有前中共福州市委书记郑重收藏的一封林公寄大女婿书信,至今未曾发表。林则徐纪念馆馆藏的六十一号家书,亦未全文发表。此次,按其作信时间先后,予以发表,并作些必要的笺证,以帮助读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出生地林则徐出生地,根据林宾日(则徐父)析产阄书并实地调查,是在福州屏山南麓的左营司巷内。房屋位于巷的一条秃衙中,衙中只有两座房屋,东为“罗氏试馆”(林则徐读书处),西为“林家支祠”(林则徐出  相似文献   

16.
在林则徐的毕生事业中,禁烟应居首要地位.在禁烟中,林则徐以医药为手段,结合必要的行政措施,使数以百万计的吸毒者,脱离痼毒的苦海,恢复了健康.现在仅就林则徐禁烟事业与青浦医生何书田的关系,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田中正美氏就日本鸦片战争研究和林则徐研究之现状与课题发表了论稿,他注重林则徐的进步性而进行研究,现将其论点作一介绍。一、林则徐调查西洋状况,正视现实,客观的分析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施行了适当政策。林则徐的军事技术现代化和方法论,与其后的洋务运动有紧密关系。在政治志向上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这与洋务派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国势衰落,内忧日盛,外患日迫。福州区域出现以郑光策、林希五、陈寿棋、李彦章、梁章钜、林则徐、刘建韶等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性觉醒。林则徐兼容并收,择善而从,而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本文论述刘建韶对林则徐"救时济世"功业和子女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林则徐的货币思想.文章共分三部分:一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对外国银元实行市场管理,规范其流通轨迹,毋须对之实行"抑价"或禁止流通,并按市价收缴小钱的思想.二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自铸银元以取代外国银元和维持钱票流通的思想.三是论述了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以塞漏厄,防止白银外流,挽回货币和财政危机的思想,及其禁烟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整顿海防期间,为了解西方事务和准备制驭之方,组织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大量的外文书籍和西方报刊,开国人现代翻译之先河。林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译出的材料后来成为国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书籍的重要蓝本,而且,林则徐对待翻译谦虚、务实的态度,和采取回译务求翻译忠实、准确的做法,也是近代翻译史上值得一提的尝试。尽管很多学者都提到林则徐组织翻译西书西刊一事,但关于林则徐的译员、所译外文书刊、林则徐参与译事的动机及其与当时在华西人交游的关系等,则仍然有待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