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李鸿章的近代化开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李鸿章的近代化开放意识指导并深深影响了洋务运动的进程。对中国局势的理性洞察与思考、对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洋物质文化的认识、成为他近代化开放意识的重要契机。但这种开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统治,所以,他的开放意识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西化运动上。 相似文献
3.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进而威胁到朝鲜的安全和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而此时美国想借助日本打开与朝鲜通商之路,李鸿章为防止日本与美国在对朝鲜政策上勾结,想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对朝鲜采取了国际均衡新政策。 相似文献
4.
帅倩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1)
近年来城外汉籍,特别是与朝鲜有关的《韩国文集丛刊》《燕行录全集》等史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明清时期中朝士人的交往与天主教如何由中国通过入华朝贡的朝鲜使臣传入朝鲜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本文试图从《朝鲜王朝实录》等官撰史书及时人的文集入手,梳理出西学、西教传播至朝鲜半岛的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特殊性,朝鲜半岛的西学、西教不是由传教士传入,而是由来华使臣带回并生根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陈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李鸿章与北洋海军陈萍一、痛定思痛,大治水师在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海军,海防简陋不堪。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此后来自海上的侵略不断加深,海上防务问题提上日程。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的“火轮兵船... 相似文献
6.
张登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4):101-105
周馥在治水、兴工、办学、外交等方面均有成绩,为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这固然与他个人的修养、胆识、才干有关,但与李鸿章的识才和重用是分不开的。周馥入李鸿章幕府,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两人能够结成如此密切长久之关系,一方面周馥为了报答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同时依附李鸿章以图发展,另一方面李鸿章欣赏周馥的办事能力,同时希望依靠同乡关系互为依靠庇护以巩固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江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一九六一年(咸丰十一年)的秋天,当曾国藩的湘军在长江上游占领安庆,节节向东推进的时候,长江下游的上海地区中外反动派,正被李秀成部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大有朝不保夕之势。自从上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守常州,逃回上海后,苏南地区就陆续被太平军占领,等到这年前半年,清廷在整个苏南,只剩下镇江、上海、宝山和松江四座孤城了。这时,江苏巡抚薛焕虽有川兵、广勇数万之众,但“尽皆乌合,见敌即溃”,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这些清军“每月糜饷廿余万”,但却“抢劫洋船,酿成巨案”, 相似文献
9.
杜耀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
洋务派是在洋务活动中,首次同中国的近代化发生了联系的政治派别。筹设海防建立新式海军是洋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洋务之兴,办理海防之任,惟李鸿章为最久,其受恩亦最深。”甲午中日海军在黄海之战中,双方均以新式舰炮,猛烈博击历五小时之久,这在世界海战史上还是第一次;李鸿章也称之“环球各国所罕闻”。甲午海战的过程,既是中日两国海防近代化历程强烈反差的反映;也寓有李鸿章久理海防中的是非正误。 相似文献
10.
王隆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他创办军火工厂、编练陆海军、创建民用企业等,这些在中国都是开创性的.这不仅使中国历史向近代化推进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而且对加强中国国力、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有益的。李鸿章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左右清廷朝政长达四十余年。然而,李鸿章这个人物的出现始于太平天国时期,是伴随着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运动发迹起来的。本文试对李鸿章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之关系,进行一些探论.一、太平天国运动与李鸿章投身军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 相似文献
11.
12.
李建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败.此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趋频繁,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继林则徐、魏源开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夷务活动之后,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搞了一场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自强求富运动,力图使中国合上资本主义的节拍,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完成中国近代化之伟业.然而,由于李鸿章镇压了农民起义,签订了卖国条约,被人们视之为刽子手、卖国贼,因而对他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讳莫如深,语焉不详.因此,本人试图就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何平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本文对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军事、政治、外交上的表现作出了新的评价,认为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指示”无可厚非,其“保船制敌”的军事方针符合当时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是可取的。至于战争前的外交活动与军事准备,李鸿章的作为也是有其一定积极意义的。对此观点,我们欢迎展开讨论,希望有关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李瑞钦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6):69-72
一个完备的未成年人缔约制度,不仅应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也应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未成年人的订约行为除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有效外,以下行为虽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也应认定为有效:(1)纯粹为法律上的利益而订立的合同;(2)以零用钱为履行给付和为日常生活必需而缔结的合同;(3)未成年人从事与其未有利益关系的代理行为;(4)未成年人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合同。 相似文献
16.
朱辽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加强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可以极大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朝鲜是先导区的重要贸易对象国,朝鲜的资源、市场可支持先导区的持续发展,发展对朝贸易有利于延边县域经济的发展与边疆稳定。目前是先导区发展对朝经贸的最有利时机,双方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基础,先导区具有合作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加快图们江区域开发、国际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当然对朝经贸合作也有困难和风险,需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与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李鸿章对促成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辨析史学界在此问题上对李鸿章的误解。一、留学海外的拓荒者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是由容闳首先提出的。容闳是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1855年学成归国后,为实现其报国情愫,容闳先投奔太平军,未被采纳,后倾心曾国藩,引起重视。与曾国藩有“半师半友”之交的李鸿章闻讯后,对此深表赞同。因为容闳的提议正同李鸿章痛恨中国旧式教育制度的落后,唉叹新式人才的匮乏相衔接。19世纪60—70年 相似文献
18.
19.
章育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李鸿章的国防观包括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重海防 ,兼及塞防 ;国防建设依赖经济的发展。这些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强御侮及以其向西方学习为指针 ,体现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崭新国防价值观。但其国防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吴昭谦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32-34,76
清末重臣李鸿章与教育改革家吴汝纶亦师亦友30年,风雨沧桑,患难扶持.二人知遇知交,似水如酒.<李文忠公全书>的编篡,又经历了怎样的缘由、风波?通过历史回顾将给你一个昭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