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诗四首     
凌华光 《中华魂》2011,(3):72-72
祖国颂 横空出世地球东,立地顶天气势雄。 放眼向洋敢说“不”,肩挑日月唱大风。  相似文献   

2.
清明诗寓有许多诗外的意义,有诗人所特有的身世及个性爱好,有他们的不平之鸣与君国之忧,所谓一诗一世界。有些清明诗可以说是用诗人的血泪写成的,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优秀的清明诗所提供的审美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它所选择的表象不仅能使人产生有意识的联想,而且也能同时引发人们无意识激情的联想。  相似文献   

3.
金华 《可乐》2010,(12):69-69
乾隆十六年,33岁的刘墉参加会试,由于文采出众,一举夺魁,剩下最后一关,就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当日,只见一名身材矮小、胸凸背驼、蒙着右眼的考生一瘸一拐地来到乾隆面前。乾隆不由得一惊,问他姓甚名谁,考取第几。刘墉不紧不慢地说:“小生姓刘名墉,字崇如,考取大清第一。”  相似文献   

4.
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但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源泉,与此同时,诗人的珠言妙语也为七夕这一民俗节日注入了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本文力求在七夕这一民俗节日的宏观背景下,以时间为线,进一步去探寻历代七夕诗创作之起源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诗四首     
  相似文献   

6.
送行 万人欢送下江南,千叮万嘱意深含。 解放江南肩重任,青春碧血胆如岚。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此诗脍炙人口,吟咏不绝。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编篡纪晓岚却有不同看法。他说此诗“不够简炼”,说既是“清明时节”。自然“雨纷”,何须多言?“行人”定在“路上’,不在“路上”,何谓“行人”?“借问酒”,不“借问”也有借问之意,无须指明。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三首“望岳诗” ,是杜诗登览诗作的精品。其中 ,东岳诗偏于表现青年杜甫的豪情志向 ,西岳诗则偏于表现中年杜甫忧谗畏讥 ,遭贬以后重新济身朝班参与政治的希望 ,而南岳诗则偏于表现老年杜甫冀望统治者修明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宝塔诗四首     
炭冰 《中华魂》2011,(1):72
  相似文献   

10.
杜甫晚年诗数首如《客夜》、《忆昔二首》、《天边行》、《村雨》、《喜雨》等,诸家编年有歧异,今考其时地,征诸时势世事,察其行迹心态,析其诗旨,辨误考实,重为编年。  相似文献   

11.
王自立 《老友》2011,(9):13-13
人到老年,恰如暮秋已至,日将西沉,是整日哀叹"来日不如去日多",还是抖擞精神活好当下的每一天?显然,对于生命过程有着清醒、透彻理解的人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老不足叹,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新近在日本发现的司马光佚诗7首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思想及北宋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归隐,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一个经过长时间酝酿产生的行为。从陶渊明的三首诗即《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咏二疏》、《饮酒》其五,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归隐历程分为初隐、再隐和彻底归隐这样三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披露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右丞相马廷鸾两首佚诗,从饯送、饯别,看文、马的相交之谊.  相似文献   

15.
一般研究郭沫若主要是体现其主流性的东西,而本文则探究其非主流的彷徨意识。通过解读郭沫若在1922年9月写下的十首彷徨诗,分析其思想内涵,并从当时的客观现实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剖析其彷徨心态,再现诗人当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祭奠、悼亡死者的诗歌类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悼亡诗,一类是哀伤诗。清代诗人乔亿集中共有此类诗歌58首,数量较大,成就较为突出。本文拟从其该类诗歌的数量、内容、特点及原因探析来研究,以期更好地走近和了解乔亿其人其诗,并给予其悼亡诗、哀伤诗一个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李贺三首风格各异的乐声诗做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李贺诗作的奇特风格。李 贺有诗云“银浦流云学水声”,这可以说是对其乐声诗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2012年3月22日向成都大学图书馆捐赠了一批图书,其中包括珍藏多年的1924年第四版手绘"中华大地图"、1949年版的"成都市街道图"以及本文所论的张问陶(船山)自选诗八首条屏拓片等珍贵历史文献。本文参照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作为叙述的轴线,逐一解读八首条屏自选诗的创作意蕴与书写背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学有两大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诗学重艺术(诗)的依存性,即重诗与政治、历史、道德等的关系;道家诗学重艺术的独立性,即重艺术自身特点和规律的探讨。道家诗学尽管常受压抑,但仍然生生不息,对中国古代诗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既有对峙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正是这种对峙与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诗学中诗与非诗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20.
诗人黄承基的诗有很深的文化学意蕴 ,诗人笔下的大爱 ,既包容对母亲、故乡之爱 ,也包容对祖国、对人类文明的博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