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国宝”的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史学家陈垣先生,学识渊博,治学勤奋严谨,著作等身,其史学成就硕果累累,沾被后学良多。其于宗教史、元史、医学史、目录学、年代学、校勘学、避讳学、史源学、敦煌学诸史学领域的研究,均有承前启后和重大的开拓、奠基意义,深得海内外学界推重。先生为人胸襟坦荡,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先生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堪称我国一代史学宗师。  相似文献   

2.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3.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1):F0002-F0002,F0003
作为我国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大师和教育家,郑天挺先生除极短的时间外,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一生,尽管行政事务缠身,但始终坚持史学研究,在明清史、边疆史地、史料学、文献学、历史档案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清史领域内,他是继孟森教授之后清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饶良伦 《北方论丛》2002,(3):128-128
说"史学就是史料学"未免失之偏颇.但史料对史学而言,的确异常重要.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没有史料便不可能有史学.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史料与史学的关系,就像生米与熟饭的关系一样.正因为如此,史料学始终是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在于搜集、整理、鉴别和评价史料,为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5.
讳源略说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臣下、晚辈,对于君主、尊长的名字,口不能说,文不能书,这叫做避讳。避讳之俗,源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清人陆费墀的《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和现代人陈垣的《史讳举例》,是两部关于避讳学的专著。陆费墀虽未明确指出避讳始于何时,而他在其书中关于帝王庙谥年讳的记叙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要是以此推论,避讳之俗便是源于汉了。陈垣对避讳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也没有正面论述,但他在其书的序言中说:“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其俗起于周。……”;而他在其书的第八卷《历朝讳例》中,论述避讳的历史时,又是从秦王朝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史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对中国古代史狭义史料即文字史料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接着 ,论述了文字史料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舛的种种表现和致误原因 ,指出考证史料的正误和价值大小 ,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前提。最后 ,介绍了考证史料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利用目录学、版本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其他知识鉴别史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何炳松是本世纪上半叶风靡我国史坛几十年的“新史学派”代表人物,在史学研究中硕果累累。他对史学史提出过不少独到见解,并从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料学等方面为中国史学史的草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殷商学的巨擘,在治殷商学的同时,他也有着多种艺术实践,留下了清晰的审美创造印迹。他的文艺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是其作为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文艺教育功能的强调,是董作宾先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在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他的美学观点及艺术实践,在今天也仍然闪烁着现实的光茫,给我们以启示,这是董作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史学家,他在治史上倡导客观主义史观——"史学即史料学",注重史料研究,为近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在中国近代史学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客观主义史观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倾向,对唯物史观的建立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史学家,他在治史上倡导客观主义史观——"史学即史料学",注重史料研究,为近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在中国近代史学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客观主义史观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倾向,对唯物史观的建立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为倡导建立历史编纂学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20世纪60年代,白先生首次提出历史编纂学是一份重要的"史学遗产"的观点,倡导对传统史学的编纂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进行发掘、分析和评价.之后,他又多次撰文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内涵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上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架构;由他主持编纂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采用"新综合体",实现了编纂体系上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编纂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学史属于文学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进行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宏观研究——文学史观——文学史学,构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史研究理论探讨的三部曲。 文学史学所关注的对象不是文学史自身的历史,而是文学史学科。史学原理(史学学)和史学史构成了文学史学的基本范围。此外,还有史学批评,是就个别史家或文学史著作加以批评。 文学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文学史研究和编写提供历史与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傅斯年的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傅斯年(1896—1950)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和政客。他一生奔波于“亦官亦学”之间,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先锋开始,到台湾大学校长为止,他一直坚持学术研究,却又时常议论政治,卷入政潮,始终按照自己的信仰、志向不停地求索奋斗。然而,他毕竟主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史学、哲学、政治评论以及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成就最大。本文专门论述傅斯年的史学贡献,至于其史学理论和方法则留待另文再述。由于傅斯年学术生涯的最大特点是既长治事又善治学,所以他的史学贡献既包括他在学术行政方面的工作成绩,又包括他本人的史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丁川 《江汉论坛》2002,(2):72-75
历史编纂学是我国传统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又为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之大总结时期,探讨此时学者有关历史编纂学方面的议论,必将有助于我国传统史学思想之开掘。本文主要围绕王鸣盛关于作史的必备原则、史书的体裁选择以及修史的具体操作等方面的评论,对其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探寻和勾勒。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对史学宗旨、经与史的关系、史家著述之道、历史编纂学以及方志理论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亦多创新之见.他的许多史学观点对当今史学研究和方志编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葛懋春先生1951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协助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华岗,以《文史哲》为阵地,大力促进学术繁荣。"文革"后,葛先生全身心投入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对史学理论学科对象、任务和体系的讨论,所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以思想性见胜。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把史学概论的对象限定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他还非常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成为学界瞩目的史学理论研究重要基地。此外,葛先生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思想史的一般理论方法、先秦诸子、五四时期思想思潮,是他集中研究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郑樵是南宋初期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勤苦攻读,学识渊博,尽毕生精力从事史学研究与著述。他著作很多,其代表作《通志》对我国古代史学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代史学家对他及其著作,有很高的评价,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其对史学勤苦探索的一生、史学思想及对史学的贡献作简略的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梁启超曾经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发达。”①的确,中国史学,尤其是古代史学极其发达,那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灿若星河的史学著作,种类繁多的史书体裁,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都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可企及的。那么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究竟起源于何时,遂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无论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抑或对把握中国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都多有神益。关于中国史学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史学课题。说名古老,是因为早在汉…  相似文献   

19.
鲁涛  莫志斌 《云梦学刊》2012,33(5):41-46
邓小平对传统的史学价值进行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他将历史与现实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史学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精神推动作用。邓小平对史学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丰富而逐渐深刻、全面、系统。也就是说,在对传统史学价值拓展和延伸的基础上,邓小平的史学价值观俨然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线索清晰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包括:历史经验的借鉴,即史学是制定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政策的依据,史学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史学是对外开放的动力,这些构成了史学价值的最基础层次;历史知识的教育价值.即史学是教育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史学能为未来提供参照,即“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则属于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姜亮夫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他潜心从事研究工作数十载,对语言学、古典文学、史学、敦煌学、楚辞等学科,均有高深的造诣,对姜老的学术成就,国内有不少报道,实际上,他不仅是学者,还是一位备受尊重的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