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适应农业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福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对促进福建农业经济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为福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拥有辉煌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岸资源和外贸发展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独特的现实基础,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福建要突出海洋特色,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重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港口资源,突出互联互通,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提升对外服务水平;要积极拓展区域合作,重点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推动经贸文化交流对接,密切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在交流互鉴中实现特色发展。通过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海上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3.
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的"双轴"驱动模式,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支撑开放对于发挥沿边地区对外合作的地域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和俄罗斯沿边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绥满经济主轴建设应主要依托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等,通过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建设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高新技术等产业基地,并推动其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沿边开放轴应主要依托沿边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技术合作、产业合作等,通过构建四大开放区域、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带,增强沿边地区对外产业合作能力,提升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有序推进闽台海洋经济合作的进程应遵循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突出重点,集约优化;统筹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应重点推进闽台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邮轮游艇和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等六大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并构建其深度合作基地。在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闽台两地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的新途径与新方式,在土地流转、用地审批、财税和贷款融资等方面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措施,加快闽台海洋新兴产业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引导与推动福建海洋产业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福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发挥自身地缘人文的区位优势与“特殊”、“灵活”的政策优势,使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80年代初台商赴大陆投资从福建开始。此后,闽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80年代末,国务院批准福建创设海沧、杏林、集美与马尾台商投资区,以及厦门象屿与福州马尾保税区,自此福建更成为台商青睐的投资宝地,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闽台两地产业互有分工、优势互为补充的合作雏型,不仅促进了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成为福建继续发展对台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为:1.台资投入建设,推动了福建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助于推动世界旅游格局的重塑。在此背景下,国际旅游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放大效应。作为"一带一路"旅游中枢及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各沿线城市具有发展活力且合作空间广阔。因此,有必要深刻认识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旅游格局变化中积极借助发展新机遇,努力发挥旅游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特殊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协同效应。沿线城市要在合作平台搭建、旅游城市网络构建、旅游产品合作开发、旅游市场共同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切实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节点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以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对台合作的重要门户,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以福建沿海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福建沿海六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推动福建沿海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川省与重庆市同处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结合部,又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地,联动推进川渝经济合作,不仅会有力地促进两地的共同发展,也必将在全国的区域战略布局和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构架川渝经济区,必须在合作观念下寻求互补优势与集聚优势,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川渝经济合作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内陆开放价值,这是推动该区域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和平、发展和合作。国际法对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以国际法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遵守国际法的典范,但是在以促进国际法的发展、推动和谐世界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海洋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新兴产业是浙江规划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面对国内外新兴产业竞合的总体背景,浙江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必须要有高起点、大手笔、强动力,要注重统筹滨海开发与海岛(海域)利用、滨海重化工化与城市化、海洋新兴制造与新兴服务、海洋产业竞争与沿海经济合作等四大关系,构建新兴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加快占领产业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学选择,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其首要原则就是所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不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即要选择适合本土发展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需要政府、市场、科技以及国际间合作的综合协同的复杂工程,是一项需要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市场规律的决定作用,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以及国际合作的桥梁作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作为中国第一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生态系统、政策与人文环境也具有优势,也取得了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当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承载量有限等"瓶颈",严重困扰福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福建需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构建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法制与机制建设,以推进福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广东东部、浙江南部和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海峡西岸是与东岸(台湾)相比较而言的.福建与台湾处于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因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奠定基础.闽赣两省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江西是福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江西可以搭乘海峡西岸的班车与台湾对接,扩大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闽赣两省在经济建设中各有优势,互补性强,闽赣经济技术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加快发展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面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广西要发挥在中国与东盟中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对接东盟的文化产业,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才能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在人才培养、打造品牌、产业创新、加快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促进广西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福建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流程,结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结果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文章从产业发展潜力、产业重要性、区位比较优势、产业盈利能力、环境友好性等五个层面,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抽选工业体系内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28个工业部门作为分析样本,对福建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进行实证评价分析,得出"十三五"福建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依次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节  相似文献   

17.
发挥福建优势,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保障。文章在总结福建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福建省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进一步科学认识加强福建省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规范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闽台农业人才交流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先导性、全局带动性、创新依赖性和较高成长性的特点,既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成长的特殊要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基本方向,以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企业、建设特色基地、深化国际合作为路径选择,发挥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综合作用和市场、项目、政策、环境等条件的保障作用。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要增进共识,把握机遇,肩负使命,为推动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积极出力。  相似文献   

19.
福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建设福建区域创新体系要立足于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规律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新要求,明确构建思路和目标定位,实现由要素建设为中心向系统功能发挥为中心转变,加快建设"战略导向明确、主体作用突出、要素流动顺畅、交流合作活跃、统筹协调有力、创新绩效显著"的特色鲜明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外向型经济特征,限制了广东向周边地区产业扩散的能力.福建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区,直接接受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吸引外来特别是来自台湾的投资.福建与广东在产业发展上存在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在竞争合作过程中,福建要逐步与广东建立起分工协作体系,构建两地统一市场,利用珠三角规模巨大的产业聚集所提供的完善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福建自身产业特色,在特定领域形成联合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