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严复18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船政学堂,随后一直在练船实习服役,成为一名优秀管驾官;1877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专业成绩优异,并业余研究西方社会科学;1878年因专业成绩优异而非体质不适合上舰而被确定为教习人选。严复归国后长期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用英语教授与航海有关的数学、天文、地理等课程,而非单纯教授"洋文",更非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只能教"洋文"。  相似文献   

2.
严复与天津水师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8月,严复因专业造诣出色奉调天津,参与筹建天津水师学堂,修订学堂章程草案.旋任驾驶班洋文总(正)教习,主持本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并作为把关教习执教驾驶第一班,参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课程教导诸生,成效显著,奠定了该学堂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的领先地位.此外,学堂创办之初,严复还广泛参与学堂招生及选聘外国教习等事宜,1886年一度代理总办之职,是仅次于总办的核心人物.严复1889年晋升会办、1893年升任总办,全面参与和主持学堂教学管理,勤于职守,多次受到上司肯定与朝廷表彰,为该学堂以至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刊登的马自毅先生<"总教习"还是"洋文正教习"--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考证>一文中的某些观点和见解,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4.
严复与张元济是“百日维新”期间先后被光绪皇帝召见的爱国志士。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不难发现,严复与张元济尽管思想经历并非完全一致,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适应时代潮流,风雨同舟,在事业上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近代中国两颗文坛巨星。在爱国救亡旗帜下集结当年,严复与张元济都是踌躇满志的清朝官员。严复自英国留学归国,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由总教习、会办、升任总办,追随洋各派首领李鸿章“大治海军。”①虽然,严复在水师学堂职位显要,由于不是科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史春林《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再考记》一文进行回应,分别从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之职务、严复是否提前回国、严复的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严复与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促进严复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为窦宗仪先生《李鸿章年(日)谱》在国内再版的序言。李鸿章作为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很长时间内,为慈禧所宠信,独当清朝内政外交之要冲。李氏所办政务,有许多是同外国人直接打交道。因此,外国人对李鸿章的活动的记载,对于了解李鸿章一生的功过是非,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选择该书作者搜集的外国档案、外国人日记、报告以及在华的《字林西报》记者所记载的李鸿章史料为中心,探讨了李氏一生的重大事件:戈登与李鸿章苏州杀降、处理金玉均严重失策、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要责任不能归于李鸿章,以及李鸿章在甲午、戊戌、庚子的表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革"末期,李学忠先生所藏一批"严复书札",曾由常州博物馆转呈周恩来总理,经周恩来组织专家鉴定为伪作。近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缩微胶片整理发表的9通"严复书札",与前述伪作笔迹相同,错误百出,且其中《致皙子》函系剽窃自《大公报》所载《航公致杨皙子书》。有的学者据伪作重新肯定严复与伊藤博文是"同学",甚至断言"同学说"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严复本人,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正>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上层有没有分裂为帝后两党?翁同和与李鸿章是不是主战、主和两派?夏冬同志在《北方论丛》1984年第1期发表《试论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与翁同和》(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认为: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不能算纯粹的主和派,翁同和也不是始终的主战派".他们之间"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从而也否认了帝后两党的存在与战和之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宋恕在求是书院任教时间考求是书院于1901年11月改称求是大学堂,1902年又改称浙江大学堂,1903年12月改称浙江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浙江高等学堂改名浙江高等学校,是浙江大学的前身。宋恕是鲁迅挚友许寿裳的两大恩师之一,曾在杭州求是书院担任国文总教习,许寿裳在《〈宋平子先生评传〉序》中称赞宋恕:"掌教杭州求是书院……循循善诱之功,非庸师所能企及。"①《浙江大学简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10.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最早掌握西方语言的群体,文书兼翻译梁鸣谦率先在船政推行"技术用语和机器设备规范",开启西文科技文献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先河。船政毕业生严复制订的《译书局章程》,强化了规范化翻译。严复编著的英文语法书籍《英文汉诂》,开启以西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先河;船政学堂文案马建忠根据西文文法,撰写出版的《马氏文通》,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船政为近代中国翻译的先驱开创了口译、笔译两方面体系,确立了中国翻译的基本架构:科技文献、西洋法律及口译追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音译",以"信"为准绳,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追求文理、文采及意境等,以"意译","达""雅"为准绳。"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所推崇。船政孕育了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闽派翻译。  相似文献   

11.
<正>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为时人和今人所共识共知,但其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婚育观,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严复以进化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婚育形态为参照,在《法意》(1900—1909年)、《保种余义》(1898年)、《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1898年)等论著中,全面剖析、批判了中国传统的不合理的婚育制度、观念及旧礼俗,明确提出了变革旧的婚育制度、建立新的婚育制度的思想主张,表现了作为启蒙思想家除旧布新的革命锐气。严复这一时期的婚育观,主要包括主张自由择配、一夫一妻、晚婚节育、少生优育、近亲不婚和反对买卖婚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严复思想的诸多专著论文中,严复《原强》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姑谓之"三民"思想)往往被忽视,或被贬之为"西学救国论"、"教育救国论"(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页),思想"落后于"康梁(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2页),"温和的改良主义"(张岂之、杨超:《论严复》,见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出版的《广东省概况》第22页,断定邓世昌先于1855年.山东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纪念馆,注明邓世昌十二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这与前说基本相符,因邓世昌入学堂时间为1867年,推其生年即是1855年.上述两说,可能来自《番禺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有关邓世昌的记载,因为《续志》记载邓世昌牺牲时“年四十”,中国过去习惯以虚岁来计算年龄.若1894年邓世昌为40岁.推其生年则为1855年.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社会科学》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981年创刊,创刊三十多年来,《天津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倡导"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观点,传播新信息",以前沿选题、重点栏目形成了刊物独具的特色风格;以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涵量为理论界和社科期刊界所关注,相继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  相似文献   

15.
<正>《天津社会科学》创刊于1981年,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多年来,《天津社会科学》始终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密切关注现实,致力于探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其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涵量为理论界和社科期刊界所关注,相继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多次荣  相似文献   

16.
正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339行:"(治痂方:)冶仆累,以攻(釭)脂饍而傅。傅,炙之,三、四傅。"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注:"仆累,即仆垒,据《吴普本草》系麦门冬别名。"我们认为训"仆累"为"麦门冬",尚可商榷。从医理上来看,相差甚远。据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339行,是将仆累捣烂与攻脂(车中润滑油)调和作外敷之用。周一谋、萧佐桃指出:"麦门冬很少有外用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文献均未见"麦门冬"有治痂之药效,其所附医方皆为内服  相似文献   

17.
<正>《天津社会科学》创刊于1981年,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多年来,《天津社会科学》始终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密切关注现实,致力于探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其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涵量为理论界和社科期刊界所关注,相继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多次荣  相似文献   

18.
清末直隶新式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广游学,不仅引起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隶省为畿辅重地,兴学热潮几为全国之冠。本文试图通过对直隶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发展概况及意义作初步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直隶新式学校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先后在天津开设了北洋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及北洋医学堂等新式学校。1895年,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设立中西学堂,分为头等、二等学堂两种,是为我国最早的一所普通公立中学。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16-220
《天演论》中的严复无疑受到了斯宾塞的影响。如严复认为,积人成群,合群成国,国家是"人"的放大,便明显具有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的影子。《天演论》中,严复替斯宾塞进行过一定的辩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天演论》就成了严复想要批判赫胥黎的反面教材,也不意味着严复的进化思想就是斯宾塞的翻版。严复清楚,斯宾塞的学说将生物进化论的机理运用于分析人类社会,过分渲染"宇宙过程",并不可取。虽然《天演论》翻译的早期阶段,严复曾经质疑赫胥黎,认为应当将伦理从社会进化体系中剥离开来,并反对从道德主义衡量社会进步,但他后来对此做了修正,不仅认识到伦理与宇宙进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生活中"人"的自主性。因此,不能认为严译《天演论》,就是为了赞同斯宾塞的社会学说,而排斥赫胥黎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社会科学》创刊于1981年,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多年来,《天津社会科学》始终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密切关注现实,致力于探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以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涵量为理论界和社科期刊界所关注,相继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3年再次荣获"中国百强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