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其内涵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各个向度、各个层面,使之形成有机的政策系统,建立和完善民生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民生获得显著改善的同时,也存在民生公共服务、利益表达、民生投入、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改善民生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对促进河南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而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从民生问题角度可以将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这一百多年分为四个时期。中华民国提出“民生主义”,首次将民生问题提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高度。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半殖民统治时期,没有发动广大民众,无完整主权的国家没有能力解决当时严重的民生问题;新中国建立了人民政权,为解决国家安全和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国家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民生问题被降低到次要位置,公众参与仅为开展政治运动,导致整个社会的民生难以改善,尤其以农村的民生问题更为严重;改革开放伊始,国家和市场都将资源集中于轻工业生产,政策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困扰中国百年的基本温饱问题在几年内得以解决,而此时公共服务民生问题却凸显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以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时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构建公众参与基础上国家、市场、社会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思想不仅凝聚着传统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生建设思想的优秀成分,而且也是对毛泽东民生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今天,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研究民生建设思想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的民生问题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永军 《理论界》2014,(3):65-68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并提出建构民生伦理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民生伦理就是指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取向,民众对社会的民生状态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所持的道德态度、所作的道德评价及其道德标准。当代中国民生伦理应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民生幸福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道路自信与民生建设是互为因果、同质同向的。道路自信源于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独特民生的深刻关联,民生改善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的过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新时代影响道路自信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问题交叉叠加,且比以往更加复杂;民生问题治理机制的创新性与适应性之间匹配度不够;关键领域的民生建设与系统性民生体制改革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解决民生难题,必须更新观念,打开民生建设的新通道;强化问题导向,实现社会风险防范与民生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聚焦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关乎国民的生计和生活,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政府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民生不仅仅涉及经济,更涉及深层次的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的责任目标与价值追求。对此,政府应在推进中国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并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理论创造与实践创新,这个理论体系和实践历程蕴含着浓厚的民生旨趣。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以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为终极;其建设是一个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历史过程;其是非成败是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标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必须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影响着群众的人心向背、社会发展速度。毛泽东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都强调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对现代民生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国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如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指导解决民生问题;始终关注并能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制度创新,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等等。上述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探寻我国民生建设的基本规律、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敬 《理论界》2010,(6):16-17
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什么是民生及民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生思想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朗生 《兰州学刊》2010,(10):20-23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政治史。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内涵特征和重大意义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既包含着改善民生的价值诉求,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方法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不断改善民生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问题,而当今我国民生问题凸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问题,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将导致民生问题不断加剧,而民生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制度结构的角度进行整体配套改革,以提升改革效果。我国民生制度呈现出整体性、依存性和延伸性三大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为民生制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即具体民生制度改革应伴随着其他诸多关联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从局部结构的协同配套改革出发,完善并扩张制度结构同时协调内部具体制度的配合关系,从而为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创建更加有效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荜,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15.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两个主要部分,它们的内涵与任务各不相同,但这两大建设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民生质量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解决又反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含重大的民生意蕴,从民生视角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寻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着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中,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要从解决民生之命、解决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计、解决民生之基、解决民生之急六个方面处理好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中国革命就是寻找有效解决民生问题道路的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不仅使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初步实现了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让社会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经验表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政府理念的创新和价值取向体现在民生改善和社会正义的实现,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解决民生问题与争取抗战胜利的关系,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就是:从争取抗战胜利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政治高度看待民生问题;尽可能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把坚持党的领导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结合起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抗日战争时期党改善民生的经验,对当前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中心点和落脚点,从实践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从解决民生问题破题,从倾听民生心声着眼,从破解民生难题推进,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首先表现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但民生背后彰显的更多的是政治问题。表现在:民生问题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之所求,凸显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为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可以从历史、结构、体制等三方面来探寻。民生问题解决的政治途径:要下决心改进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化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解决民众的利益所求和表达;尽快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