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主流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建东 《江汉论坛》2006,22(4):45-50
西方主流经济学自亚当.斯密以来,共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三个大的阶段,而当代主流经济理论,其主体部分也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但是,经济学家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论和基本结论上的局限性:盲目相信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寻求普遍适用的一般解,将问题简单化;新古典经济学过于依赖理性行为假设,相信均衡的存在。这些缺陷正在受到重视和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2.
有别于现代主流经济学,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遵循着一种从本质到现象的基本路线:一是透过现象去探究经济现象的本质,二是分析事物的现状表现,三是剖析现状的成因及其与偏离本质之处,四是分析异化现状下的种种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最后是寻找纠正事物异化的途径。这种研究路线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更为适应,比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更全面,对社会实践也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因而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文章在简单地回顾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后,详尽地分析了作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特点,比较分析了新古典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的争议对新制度经济学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从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的罗宾斯-布坎南经济学定义之争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或硬核的四大方面,即新古典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资源配置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孤立个人主义为基本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这就为判断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提供了判断依据。混合模式的内在缺陷使新制度经济学不可能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下得到真正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历史和制度纳入分析当中,从而部分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并与布坎南定义的交换的理论保持了一致。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需要树立自觉的革命意识,在交换的理论框架下完成统一,以形成强有力的思想体系。宪政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5.
重读萨缪尔森--兼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是由斯密创建的,经历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等阶段.本文对萨缪尔森的综合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新综合"是马歇尔体系的翻版,是一种病态的体系,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是失败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是相互对峙的两大学说体系。从理论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两大理论体系都脱胎于古典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主题和发展背景;但从研究范式的整体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在前提假设、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又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从最近发展趋势来看,这两大理论体系在相互竞争中既有区别但又相互渗透,既有对峙但更呈融合态势。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新古典经济学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学.对这种主流经济学之理论基础的批判,我们不能以"近视"的眼光和情绪化的态度:一方面,不能因其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而否认其内在的逻辑缺陷;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其数理的、抽象的表达方式,低估其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历史贡献.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乃是经济分析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刘汉全 《江汉论坛》2005,20(2):9-13
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尽管经受多次批判,但其理论内核和主要思想仍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主观效用价值论,而主观效用价值论又是建立在其需要(欲望)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古典经济学需要理论并非十全十美,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明显的缺陷,从批判的角度审视新古典经济学需要理论,对于批判式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重建经济学价值理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从经济学开始,紧接着是政治学,社会科学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而社会学亦被裹挟其中。并且与经济学和政治学相比,社会学实际上处于三重危机之中:丢掉了政治上的吸引力;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方法论革命";不确定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理论核心。此三重危机提醒我们应回到马克思和韦伯的古典传统,用反思性、解释性的模式来应对其他社会科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鹿彦  李玉江 《北方论丛》2010,(2):146-148
经济学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补充、修正和完善。新一轮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自由放任、少政府干预、有效需求理论、理性人假设、一般均衡理论等遭到了质疑。本文从跨期消费和投资理论两个视角出发,分析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超越,揭露集聚性跨期消费和投资行为的时代缺陷,为改进和完善经济理论服务,从而合理引导跨期消费和投资理论的走向,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