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的道路     
托尔斯泰在其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从安德烈、彼埃尔、列文和聂赫留朵夫,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由"生"的困惑到"生"的解惑的过程,以及他由寻求自己灵魂幸福到为别人活着的探索道路.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则是他在生活中最后完成了探索的道路.在托尔斯泰毕生的痛苦与困惑中,我们看见作为俄罗斯人独有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探索的道路     
托尔斯泰在其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从安德烈、彼埃尔、列文和聂赫留朵夫,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由“生”的困惑到“生”的解惑的过程,以及他由寻求自己灵魂幸福到为别人活着的探索道路。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则是他在生活中最后完成了探索的道路。在托尔斯泰毕生的痛苦与困惑中,我们看见作为俄罗斯人独有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民族信仰的特点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期 ,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社会的精神领袖 ,他的思想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质。在忏悔中完善自我 ,托尔斯泰认为 ,只有不断反省、忏悔 ,人才能克制自身的动物性 ;躁动不安的俄罗斯魂不在意物质财富 ,渴望灵魂的归宿 ;痛恨强制与压制 ,托尔斯泰的无政府主义最终走向严格的自我管理、自我压制。托尔斯泰主义的实质与意义 ,就是要在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世纪交替时期 ,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秩序 ,在人与动物之间 ,立起“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写出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且还在其论文、日记、书信中,阐发了他的文艺思想,对现实主义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给人类文学和文艺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称之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这首先是因为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必须面向现实、忠实于生活,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他说:“诗的感情是关于生活并伴随着生活的形象与感情的自觉的回忆。”他在《什么是艺术?》(1898)这一论著中指出:艺术是人们用来交际、相互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真艺术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给人类留下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革命导师列宁对托尔斯泰十分重视。他在1908—1911年间先后写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等七篇专门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在这些光辉论著中,列宁对托  相似文献   

6.
分数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像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於零了。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问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评论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时指出:“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把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完整地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已不再是一种附属的、零星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8.
长老制是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的核心之一。虽然,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与俄罗斯东正教传统思想存在分歧。但是,托尔斯泰晚年的宗教思想却有了长老制思想的影子。文章从托尔斯泰与俄罗斯东正教长老的交往入手,结合他的日记和晚期文学作品,分析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对托尔斯泰晚年宗教思想的影响:托尔斯泰同长老的交往改变了其对修行思想的看法;长老制顺从原则动摇了托尔斯泰理性信仰基督教思想;长老制中贞洁原则改变了托尔斯泰禁欲思想以及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中神化理想对托尔斯泰"天国"理想的补充,最后指出托尔斯泰晚年受到长老制思想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19世纪最出色的文坛巨匠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离不开他自身的宗教思想,在宗教对文学产生着影响的同时,文学也对宗教教义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因为宗教和艺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宗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格特征,而托尔斯泰对宗教情有独钟,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扬宗教思想,或者借助于宗教教义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宗教思想、文学形象、爱情观以及托尔斯泰主义几个方面对他浑然天成的文学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的泰斗,生前与东方,特别与中国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他对中国的古典哲学,特别对老子的《道德经》有专门的研究,对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曾寄予关切与同情。但是在十月革命前,即使在俄国知道托尔斯泰的,也只是极少数人,至于在中国,了解他的人则更少了。根据不完全的材科,在托尔斯泰生前,1900年上海广学会《俄国政俗通考》曾介绍过托尔斯泰。1906年《民报》上登过托尔斯泰的照片,并且称池为“俄罗斯的新圣人”。  相似文献   

11.
列宁1917年4月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要走向“第二阶段”,使国家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可是加米涅夫认为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不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