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建平 《学术论坛》2007,(3):147-152
文学桂军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文章通过对文学桂军文化经济实践的论述,论证当今时代文学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应具的三种形态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广播影视艺术与文学创作的互动扩大了广西作家和作品的影响,使其成为文学桂军崛起于中国文坛的标志之一;提高了广西影视广播艺术的创作水平,促使其繁荣发展并迅速崛起;拓宽了广西文学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它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即人学。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实践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 ,必然要反映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 ,形成不同时代文学的内容与特征。离开了由人类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并进而形成的政治关系构成的社会活动 ,文学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也就无所谓文学艺术。尽管在具体作品中 ,表现的手法不尽相同 ,有显形的或隐形的 ,有直接的或间接的 ;表现的形式有寓言神化、诗歌戏曲、散文小说 ;写作的目的或记史 ,或写人 ,或抒情 ,或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历史事件。但都活生生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辽金元时期 ,民族迁徙与交流空前活跃 ,带动了文学交流的迅速推进。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整合嬗变的过程。文学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更 ,传统样式继续发展 ,新兴文学样式崛起 ,尤其是通俗化、大众化的趋势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流向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发展处于低潮的当今时代,绿色生态文学以其独特的环保视角崛起在世界文坛.文章着重探讨了绿色生态文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在传媒时代,文学书写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学的变身不仅表现在文学与经济、社会、传媒之间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表现在文学自身审美表达发生重大转换,同时还表现在文学向影视、图像、动漫、广告及新媒体大规模延伸.这种变身与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兴起和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存在密切关系.后现代消费逻辑、文化的经济化、网络带来的文化民主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构成了文学变身的文化背景与媒介动因.在跨媒体环境中,文学在变身的同时,也实现了新的突围.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对文学的影响日益彰显.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当前文学研究面临的迫切课题.与传统印刷文本相比,超文本有许多优势,它以"比特"方式更大程度地唤醒了文本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拓展了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浓重的技术性因素亦使它存在不少的局限与陷阱,给文学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危机.网络超文本时代的文学在欣喜中交织着隐忧.  相似文献   

8.
比特化:网络时代的文学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的崛起,信息传播的原子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比特形式所代替.当数字化的图像与声音叙事变得比写字更简便、更经济、更普及的时候,崛起于印刷时代的小说王朝必将在这个新兴声像帝国面前土崩瓦解.在这种背景下,由"原子"转向"比特",必将成为新世纪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最为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郭武群 《江淮论坛》2008,(3):185-188
现代报刊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流通方式,同时也颠覆了"藏山之文"和"经世之笔"的文学观念.各种文学新观念、新思潮通过现代报刊广为传播,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10.
谭善明 《殷都学刊》2009,(2):110-115
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长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不只是经典形成的起点问题,而是一个生成问题,即:文学经典是处在建构的途中.以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对经典建构进行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南帆 《东南学术》2021,(4):82-95
文学的功能、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个别与特殊的分析单位、审美的冲击、文学形式等构成了文学艺术的初始问题,这些命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呼应关系,汇聚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图景.作为人工作品,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环境之中,人类的社会意图以及实现的技术手段均为变量.这一点内在地决定了诸多命题,包含与社会历史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文学发生变异、新兴通俗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本文从所掌握的社会经济史料和文学物质资料出发,采用描述分析与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文学的变异和通俗小说的发展.本文认为明嘉靖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其市民阶层的扩大和文化消费欲求的膨胀,明清文化市场得以成熟,文学消费观念的形成与生产消费文学的文化人队伍的组成是当时文化市场的主要特征.文学进入市场,使文学从传统的文人自娱走向大众消费,从而发生变异,通俗文学因此崛起并获得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常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不只是经典形成的起点问题,而是一个生成问题,即文学经典是处在建构的途中.以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对经典建构进行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辽代文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文学既是当时的北国文学 ,也是中华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辽代文学的崛起 ,为多元一体、北雄南秀的中华文学提供了同北宋文学优势互补、异轨齐驱的重要范本。现存辽代文学作品 ,以诗文为主。辽代初期的诗文传留殊少。中期以后文化趋于繁荣 ,作者逐渐增加 ,艺术技巧日益成熟 ,作品开始大量涌现。而契丹族妇女文学的崛起和发展 ,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辽代的妇女作家以萧观音、萧瑟瑟为代表 ,其文采风流 ,不让须眉。辽代的口头文学 ,主要有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辽代的神话传说大多与契丹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关 ,是民族发展的曲折反映 ;其国土风俗歌谣纯朴遒劲 ,指陈时弊的讽刺歌谣俚俗生动。辽代的契丹文文学 ,也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学发展的轨迹,女性文学也不例外.此一时期,吕碧城特殊的生命际遇与创作经验成为了考察20世纪女性文学从闺阁书写到现代传播的典型个案.在五四女作家崛起的十年前,吕碧城已凭借新兴的传播工具,冲破闺阁书写的创作困境,建立现代传播意识.从1904年任职《大公报》时期开始,吕碧城的文学创作凸显出现代传播背景下,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转换、女性传播意识的现代建立以及文学生产方式的现代性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澳洲,这个谜一般的南方大岛,对于中国来说,其魅力在上一个世纪的后十几年才慢慢显示出来.因而在这片沃土上滋生的华人文学历史也相对较短.可以说是80年代的移民潮催生了澳洲华人文学,而其开始走向成熟则是在90年代.目前在澳洲文坛已形成了相对稳定、正规的创作队伍,展现了"两代"华人作家在澳洲文学土地上拓荒耕坛中的千姿百态,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澳文学交流,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七十年的进程,揭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三起三落的原因,并比较其中的异同。作者在分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第三次崛起中出现的“先锋文学”时指出,对西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特别是与文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和一往情深,对西方文化,西方文艺思想和西方文艺作品的不加选择、不作思考、也不作判断的接受,显然为先锋文学的崛起铺架了一张巨大的温床。“先锋文学”之所以沉落,除了自由化思潮在中国注定走入绝路这一原因外,还与不少先锋作家患有“世纪末情绪”的时代病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学"在21世纪以降成为参与台湾文坛资本竟逐的一个强有力的美学位置。本论文以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的观点分析了这一新的美学位置崛起的动因,并且将这一美学位置放置于台湾文学史的脉络中,检视其成就与限制。  相似文献   

20.
"津味文学"写作机制的核心,是上世纪80年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和文学氛围与一种地域文化有机的文化认同."后津味文学"写作,标志着写作背后那种特定的文化认同机制和文化境遇的变化.可以看作对于这种地域文化认同的困顿或困惑的表达.同时它也表明,"津味文学"之后的文学写作,需要着重考虑的主要问题,不是与这样一种地域文化进行认同,而是如何在一个由经济理性主义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中,重新安排和展开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