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待视野”与接受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光伟 《北方论丛》2001,3(3):72-77
读者接受文学文本时,其心理结构不是洛克似的“白板”。读者阅读、理解文学文本的基础与条件是“期待视野”的形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探寻“期待视野”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读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实质上就是“期待视野”的形成问题。“期待视野”的形成是读者在文本的阅读中由表及里动态化过程。写实小说与意识流文本是我们探寻读者审美心理结构建构调整的蓝本。文化价值观念的生成与转换是读者心理结构建构与调整的动力源。建构与调整是历史循环,这一循环不仅来自过去,更指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重要理论。从当前的读者期待视野看当代女作家残雪的作品 ,发现残雪的作品从文体、形象、意蕴等方面都与当前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存在着无法拉近的距离。这是因为历史、社会、时代影响着当前读者的期待视野 ,也从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当前读者对残雪及其作品的拒绝。至此发现作家创作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应有不可消弭的相互影响。由此而推论 :文学的发展 ,应该是作者与接受者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角度出发,通过De Profundis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论证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的可行性;同时也给文学翻译实践者以启示。译者要在译文能被读者接受的前提下,从读者期待视野出发,既创造出满足读者需求的译文,又让读者在阅读中接触到新信息,不断开阔其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4.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一种强调读者在作品阅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的文艺理论体系。借鉴接受美学中的“阅读期待视野”、“接受动机”、“视野融合”、“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对话”等理论,来探讨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过程,以图认识其中的规律和本质,提高审稿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90-96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在创作中喜好文类混用,如品钦、莫里森、阿克等,他们把一部小说做成了"既……又……(还……)"的模样,使得文类特征模糊起来。这一"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点"所带来的审美效果,使文类混用的小说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果读者阅读小说是个实现期待的过程,如果期待因文类而生,那么不同文类混合就意味着多元的文类带来了多元的期待,读者也就愈加兴趣盎然,而这大概就是后现代主义"什么都行"的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彼得·凯里1988年获布克奖的作品<奥斯卡与露辛达>中,米里亚姆·查德威克的出现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域,小说文本因而产生了空白和问隙,从而形成一种召唤结构.这种结构又不断召唤读者重新阅读小说,使读者形成新的期待视域.读者与文本的碰撞和交流使得文本的意义得以阐释,读者在其视域的不断更新中完成对作品的审美接受.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给翻译研究引入了读者接受之维。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域外小说集》由于其读者的缺席,它的译介是"大为失败"的。其译介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读者与译文无法达成视野融合,主要表现在:在翻译选材上,译文在文体和作者方面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在翻译方法上,尽管文言迎合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但"直译"使得读者期待受挫;此外,翻译的叙事模式远远超过了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其译介的失败给当代译者提供了借鉴: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当代语境,站在译文读者的角度进行翻译材料及翻译策略的选取,以期达到译文与读者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8.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语典故英译既要忠实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又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目的。本文认为目的语读者对文本的接受都要受到原有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会修正、拓宽期待视野,其期待视野是不断变化的。接受者固定视野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需要读者的创新期待来弥补。译者在翻译成语典故文化时,要重视受众,了解受众的期待视野,满足其创新期待,以充分实现翻译的等值。  相似文献   

9.
佘丹清 《江汉论坛》2006,(4):125-128
残雪的短篇小说奠定了她在先锋小说,以及后来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作品因其对感觉的过分张扬,情节的碎片化,失却了大众可读性与流行性。然而,她的创作是目前文坛绝无仅有的,找不到任何相类的同行。同时,解读她的作品也是十分困难的,她几乎把读者都拒之门外,往往让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严重受阻。她的短篇小说,很多研究者称之为迷宫,但笔者以为并非如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解读她的短篇小说的基本问题,并指出她的小说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5,(3):237-240
翻新小说是在古今小说交汇处与中西文化碰撞中适应晚清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学市场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文体杂交优势,打破传统时空观而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等,是翻新小说独具的文体特征.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以其独有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意象变异是对意象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作家作为个体存在和其社会属性之间复杂情感体验的产物。意象变异丰富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增强了小说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异质语言文化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中州学刊》2007,(4):240-242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方面要照顾到译文读者群体的整体语言文化接受水平、读者的文化先构和认知域,灵活地处理语言文化差异和冲突,以读者的可接受性为基础,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另一方面,译者也不能一味消极地迁就读者,要超越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宝物叙事的常规艺术手法,有想象与夸张、构设悬念或补叙出身、类比与示现、铺叙与渲染等。宝物符号,构成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描写模式化的核心,而宝物的叙事模式,既是古代小说文体本身的变异——通俗化与史诗化,又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套语,与明清小说中宝物叙述有密切关系。宝物崇拜构成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史诗手法为核心的创作受到市民接受心理欢迎,宝物的价值意义不断增值。  相似文献   

14.
辜也平 《东南学术》2002,(4):142-149
巴金文本的最初功能与价值就在于满足与超越了读者共时接受的阅读期待,从而获得了当时青年读者的青睐;但就共时接受而言,巴金及其创作文本并不永远属于青年,而是属于那些具有崇高人文情怀、感时忧国的读者;在文本的结构之前和结构之后,巴金与读者通过文本外的文学互动,共同建构着巴金文本的共时意义.在20世纪中国,巴金的创作对读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广大的读者也成就了文学史上的巴金.  相似文献   

15.
李异辉 《云梦学刊》2009,30(6):108-110
托尼·莫里森在对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创作中突破了美国主流文学传统的创作手法,融入了大量的黑人民间文学传统,比如黑人神话、传说、魔幻、意象和歌谣等,形成了鲜明的黑人民族文学特点。这些突破和特点不断地打破、重建和扩大着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6.
小说读者接受心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以读者的接受为目的的。小说读者的接受心理呈现出民族传统心理与求新求异心理、消谴心理与求知心理、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等多样化格局。作家创作既要适应读者,又要引导读者,以提高读者的接受心理,实现新的审美接受。  相似文献   

17.
接受反应文论开创了读者研究的先河,在阐述读者地位和辨析读者概念的同时,也将研究的焦点落实到了具体的阅读活动上,他们将读者的阅读活动视为文学文本生命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是读者由审美感知到意义反思再到意义融合的过程,是读者期待视野的对象化的过程,是读者在"游移视点"中"被动综合"的过程。同时,读者对文本事实反应的过程,也是读者对文本误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40-246
德国康士坦茨学派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在阅读中的接受效果作为文学创作的推动力,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在读者的接受意识。这对于一直以"作者为中心"的西方文艺理论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同时也为当代电影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接受美学提出的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召唤结构等核心理论对中国当代电影叙事策略影响深远,从中国新锐导演在近期电影作品中构建的"陌生化"叙事结构,可以看出接受美学对电影作品在叙事结构的构建、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万莲子 《云梦学刊》2001,22(3):60-61,68
接受美学中的文学阅读期待视野表明,文艺接受必然地带有接受者的主观心理成份和个性色彩,体现出他/她的审美情趣和素质,使接受后的作品与原作相比发生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变形".文学欣赏接受中的文化审美过程就是对文学历史的添砖加瓦,是使文学既成历史丰富生动的最好表征.从阅读期待视野中,人们时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中极端化女性写作现象的迥异态度,尤其可以证实这一点.文学欣赏的开放性满足了无限多样的阅读体验与阅读好奇心.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读者作为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与小说命名的关系相当密切。其主要表现是:读者与小说命名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心理影响了小说命名;读者影响了小说续书与仿作的命名。深入认识读者与小说命名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寻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